意大利回顧之二:借助和東方世界交往發達起來的威尼斯

打印 (被閱讀 次)

火車緩緩滑進威尼斯車站,跳上站台的第一感覺就是和羅馬在氣溫上的不同。畢竟威尼斯在羅馬以北350公裏,氣溫從羅馬暴曬冒汗的85度(華氏)直落為舒適的70。到達的那日天氣仍晴好,轉日就是陰雨,加上海風,立刻感到有一絲刺骨的凍人。

俯瞰威尼斯

在威尼斯仍然住AirBnB的民宿,主人介紹這棟帶很多公寓房間的建築一直是他們家族擁有,至今已經有600年曆史。房主Michele是一路遇到的兩個Michele之一,見麵相互介紹才知道Michele在意大利語中不讀“麥寇”而是念“米切拉”。在我們住的兩臥室公寓內,幾乎感覺不到數百年歲月的痕跡。在意大利,磚石結構(而不是北美房屋木頭框架結構)的古老民居內部經過裝修之後,基本達到現代人的居住要求。威尼斯這一套公寓條件更好,尤其是麵積超大的起居室,還有 廚房/用餐區域。老公寓或許在後來的裝修改造過程中作“奇怪”的分隔,以致室內有曲折的房間分布,比如客廳和廚房兼餐廳之間有一條長長的、帶兩個拐彎走廊。

我一直沒有搞清這棟大宅子裏到底有多少套公寓。這裏的房間一定是由家族的兩個(或更多)後人繼承並分別經營,因為我們的主人特地囑咐我們不要進入樓的另一部分,那邊看著更像是按旅店方式經營。去年在山西平遙城裏聽當地老鄉聊天,說到自己家族裏的成員因為意見不一致,沒辦法啟動老宅的翻修改造,也就無法在熱火的旅遊大潮中獲利。

水城威尼斯最吸引人的是什麽?

我以為是狹窄水巷中緩緩行舟,讓殘破斑駁的磚牆從身邊滑過,和隻有裝飾作用的小陽台或種在窗邊木盒裏的一叢花對視的體驗。威尼斯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市建築布局結構、和觀光體驗。即便徒步穿行在威尼斯的小巷裏,同樣能夠領略到這個城市獨特的風貌:站在小石橋上,等一隻載客的貢多拉( Gondola)從橋下穿過進入視野。水巷兩邊從水中拔起、連排的建築由近至遠一路排過去,牆體不同材料顏色,門窗不同設計裝飾,甚至牆麵上各異的腐蝕缺失都造成視覺上的豐富多彩。

早上出門還沒走兩步,女士們就被坐在路邊招攬生意的“船工”老漢忽悠著上了“賊船”。說好45分鍾的貢多拉滑行被縮減成40分鍾,距離聖馬可廣場還小有一段距離就讓我們下去,猜想老家夥沒有在那片地區經營的許可。來威尼斯之前,我想著穿行水巷可否有個最佳路線,或徒步漫遊是否一定必須“打卡”網紅景點。走一趟下來,才體會根本沒有必要。

除去密布的小水道之外,在大運河(Grand Canal)上坐坐擺渡船也不錯。與密布小水巷不同,運河上各種船隻往來,人氣鼎盛熱鬧繁忙。我們從汽車站附近的碼頭上船,一路坐到聖馬可廣場。這樣坐過來不僅價格經濟(7.5歐元),更是沿途觀賞威尼斯代表性建築,遙想當年曆史的絕好方式。威尼斯的建築是摻入很多拜占庭和奧斯曼元素的哥特式樣,它們不僅有哥特式的尖拱(lancet柳葉刀arch)、尖窗和細長柱,還有穆斯林特色的雙彎弧線拱門。不過對Rick Steve推薦的“慢船”(45分鍾、每站都停),嚐試後我不以為一定是最好方式,因為進出碼頭的過程有些煩人。打算拍照的也最好回避這個航行,因為船上遊人多,再加上船體晃動,拍出個好片子很不容易。

大運河的傍晚

天黑之前趕回家

繁忙的水道和岸邊氣派的豪宅

“坑”我們一把的船夫老漢

本地人成擺渡過河

全世界最商業化的景點,“討厭”人氣鼎盛就請回避

貢多拉在水巷中緩行

帶威尼斯特征的哥特式住宅

聖馬可大教堂是另一個吸引我的威尼斯景點。首先這裏下葬耶穌的門徒馬可(Mark The Evangelist)。他不屬於和耶穌交往最密切的十二門徒之一(而是72門徒中的一個),前往埃及創建那裏的基督教分枝。馬可被古羅馬皇帝尼祿處死後近七個世紀之後,屍體被兩名威尼斯商人於823年放在盛豬油的木桶裏運回;第二聖馬可大教堂內部是典型拜占庭風格,這在意大利是很少見的。教堂內天頂近八千平方英尺、金色底色的玻璃馬賽克壁畫是最有特色的例證;第三教堂內外裝飾和物件很多來自遠東地區,同樣反映威尼斯與以君士坦丁堡為代表的拜占庭帝國、和遠東其它區域緊密聯係,它們之間幾百年間的關係充滿交往交流對抗殺戮和掠奪。教堂正麵屋頂上四匹銅馬據認為是古羅馬時代的作品,但是威尼斯人在十字軍遠征時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另一件精美的基督教藝術品Pala d'Oro上有很多部分是威尼斯人請君士坦丁堡匠人製作的琺琅畫。

以前雖一直知道歐洲教堂的修建往往持續2-3百年,但即使前次在巴黎參觀聖母院仍沒有真正理解這是怎麽回事,意大利之行算是在這個題目上得到充分“進修”。以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為例,今天所見之主建築形式和格局在1117年就已經成型了,但那也是之前50年很多加固、擴建和翻修的結果。1204年開始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帶回來更多東方的建築材料和更多財富,讓威尼斯人得以進一步完善聖馬可教堂,比如正麵華麗的麵牆(Facade),和在內部最初磚牆上完全覆蓋不同顏色大理石的裝飾麵。教堂內部天頂玻璃馬賽克壁畫同樣是幾百年間不斷修複的結果,據認為現在可以比較確定仍是11-12世紀的壁畫不超過三分之一。

去聖馬克看看

據說這裏是有“最宰人”的商鋪

幾百年威尼斯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這個大教堂的富麗堂皇

拜占庭風格的壁畫,用一個個玻璃馬賽克拚起來的

地麵完全覆蓋圖案複雜的大理石拚圖

“搜刮”來的藝術品裝點教堂內外。(左)四座銅馬;(右)拜占庭帝國君主塑像

Pala d'Oro在14世紀成為現在這個樣子,10世紀請君士坦丁堡匠人作的部分被整合其中

找到三張圖裏飛獅的形象了嗎?它代表Saint Mark,也是威尼斯的象征

威尼斯的興衰和遠東直接相關。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實力雄厚的城邦國家,是因為其獨霸了中世紀歐洲同遠東地區的商業往來。這個壟斷性地位為威尼斯人帶來財富、威望和在地中海地區的強權。你能想象在那時威尼斯有海軍專門為自己的商務船隊護衛嗎?威尼斯衰敗的原因之一正是它和遠東貿易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以西班牙人為代表的新興力量開拓了新的海上航線,從新發現的美洲和遙遠的印度直接向歐洲輸送。

在雨點打落下來之前,我們一行四人衝進店麵一點大的餐館Trattoria alla Rivetta,不成想在這裏用餐的經曆卻成為我們在意大利最快活的一次。這一切源於給我們服務的帥氣意大利老男人Tony,他是意大利人熱情的最佳代表。來意大利旅遊的諸位不知注意沒有,在餐廳服務絕大多數是男的,我隻見過2-3個女服務員。Tony知道我們是中國人,很誇張地說些對中國友好的話。當發現我們當中隻有我一個人點了瓶啤酒,故作生氣狀“指責”中國人喝酒太少;把我們點的甜點布丁端上來時,裝著顫顫巍巍讓小盤裏的布丁一直晃動顫抖,逗得我們大笑。這家小店生意很好(又有幾家威尼斯景區裏的餐館生意差的),但也是當地貢多拉“船夫們”中午用餐休息的場所,我們後麵的桌子上坐了一圈穿紅色或黑色條衫的漢子。

總是在訪問過的城市或景區有意無意留下不少未完成的內容。威尼斯的這個名單裏包括Doge's Palace (Palazzo Ducale威尼斯城邦國家政府大樓),Academy Gallery(14-18世紀威尼斯藝術家的作品)和Teatro La Fenice(歌劇院,意大利近代歌劇是從威尼斯開始的)。當日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好好嚐試威尼斯的cicchetti(類似西班牙的Tapas,小碟下酒菜),最常見的是烤麵包片上堆蔬菜、臘肉香腸或各種魚肉。

關鍵是要有願意一起喝兩盅、還能吃肉的旅友。

Cicchetti 物美價廉,威尼斯的特色。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您的美片比我家牆上掛的威尼斯水景圖還漂亮,讚!喜歡第九張和第十章,被人拍了無數次的景兒看著一點也不覺得俗!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在威尼斯,住民宿是個好主意,真正感受當地人的生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