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歐遊漫記(五) 永恒的羅馬 (三)

打印 (被閱讀 次)

因為我們錯過了古羅馬競技場旁邊到羅馬廢墟的入口,而是沿著廢墟的西南方向轉,所以我們是從國會山旁邊的入口進去的。這個入口不是很明顯,很容易錯過。從卡拉卡拉浴場出來就有些累了,沿著街道走了一陣子有些搞不準是否走錯了。看到附近一個廣場上停了旅遊大巴和出租車,我們就想省省力氣座出租到羅馬廢墟的入口。和一個出租司機說了我們的打算,他說我們就在附近,幾分鍾就走到了,不需要打出租。我們謝過他就繼續向國會山方向走,果然沒多久就到了。天氣有些熱,加上又走了很多路,胃口就不很好,除了喝水,冷飲什麽的也不想吃。

正麵的建築是國會廣場上的元老宮,在新宮和保守宮之間。現在是羅馬市政府的辦公地。羅馬的市長可以在工作之餘隔窗眺望古羅馬廣場。

中間的雕塑是馬可奧來裏歐皇帝騎馬的銅像,據說這座雕塑是羅馬騎馬銅像中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隻不過它是複製品,真品被存在新宮的博物館裏。這個廣場最開始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並建造的,所有的設計細節包括幾何型地麵的鋪設。工程浩大費時,直到17世紀才由其他的建築師完成全部的工程。

從國會廣場的入口看到的古羅馬廢墟。同樣,這個場景在不同的場合,時間,以不同的方式看到過很多次了。最記憶猶新的一次是在十五,六年前,當年讀研究生時,同事到羅馬旅遊後製作了PPT,並給組裏的同事們作了一個講座。許多照片我都記不清了,但唯有古羅馬廢墟的照片一直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裏。當時就在想自己親身站在那裏會是什麽感想呢?不過那時的學生簽證,學習的壓力,和到歐洲的費用,使得我們根本無暇考慮出國旅遊。即使後來工作了,費用,簽證都不是問題,但假期和其他的各種事情的限製也讓我們不能隨心所欲的計劃出行。也許正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才能心存感激,倍加珍惜。

此時真到自己親眼所見,回想當年的畫麵,震撼,激動的心情是很難描述的。照片左手處是塞維魯凱旋門,有三個拱道,建於公元203年。後來的康斯坦丁和提圖斯凱旋門的設計都受到塞維魯的影響。塞維魯凱旋門是塞維魯皇帝為了紀念自己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兩次戰勝波斯而建的。他的二個兒子曾一起統治古羅馬,後來卡拉卡拉謀害了自己的親兄弟,並將所有蓋塔的痕跡統統抹去。這片廢墟無聲的見證了古羅馬曆經的千年曆史滄桑。

拱門上方的浮雕細節,那時的雕刻工藝已經非常考究了。

清晰可見的拱門頂部的浮雕花紋,我常常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現代人的審美比古人有多大的進步呢,無論從美學的角度,還是從幾何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可能太深刻,或是太膚淺,抑或太沉重,還是留給哲學家,或是美學家們,或是曆史學家們去研究吧。我還是隻管自己欣賞好了。

這片廢墟的故事太多了,每一塊磚,每一片殘石,每一節斷柱,無一不記載著古羅馬曾經的輝煌。如果我們能把每個細節所記錄的故事描述出來,那我們可以稱得上是古羅馬曆史的專家了。

維斯帕先和提圖斯神廟遺址,這個所剩無幾的幾根圓柱是用來紀念古羅馬皇帝維斯帕先和他的兒子提圖斯的一座神廟。維斯帕先是古羅馬四帝之年的最後一任皇帝,他結束了羅馬的內亂紛擾,並積極的和元老院合作,整頓,重建社會秩序,整理財政等舉措。他過世後,他的兒子提圖斯得以順利即位。

凱撒神廟始建於公元42年,在羅馬元老院追封凱撒為神之後,他的養子屋大維為了紀念凱撒而修建的愛奧尼柱式的建築。凱撒是第一位被神化並尊享伺廟供奉的羅馬公民。他的火葬地點就在神廟旁邊,至今還有人在他的火葬地獻花祭奠。

科林斯式的佛卡斯圓柱建於公元608年,是用於紀念拜戰庭國王佛卡斯的。柱頂的佛卡斯鍍金雕像在他被殺之後也被銷毀了。這座廢墟真的是古羅馬的興衰,戰亂的紀念冊。

這座隻剩下三根圓柱,一節屋頂的,半截牆體的建築就是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灶神廟的遺址。廟內供奉聖火因為羅馬人相信灶神聖火和一個城市的命運密切相關。

一個不知名的遺跡。

一座無頭的半身雕像,但是看上去像是女性。

好像是有關灶神什麽的介紹。

古羅馬廣場最東麵,緊鄰競技場的維納斯和羅馬神廟。據稱這是已知古羅馬最大的神廟,是由頗具建築才能的哈良德皇帝於公元121年開始修建的。神廟崇拜幸運女神維納斯和永恒的羅馬。

從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前看古羅馬競技場。

在國會廣場上從高處看到的古羅馬廢墟和遠處的競技場。

"Rick Steves -- After several dozens visits, I still have a healthy list of excuses to return"  

竹風_如火 發表評論於
古羅馬,曆史文化的美妙和力量,令人流連,讚歎不已。
甜帽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茵茵夢湖' 的評論 : 謝謝來訪,你的描述非常準確,我一直在找一個詞來描述它而不得。
甜帽 發表評論於
回複 'ilovefriday' 的評論 : 謝謝!非常同意!
茵茵夢湖 發表評論於
羅馬真是有氣派,而是是陽剛之氣。
ilovefriday 發表評論於
羅馬,讀她千遍也不厭倦。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