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上,它讓外籍人才能在美國工作;實質上,它為企業提供了一個低成本、易控製、高穩定性的勞動力池。
H-1B 員工往往起薪低於同級別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不是因為能力差,而是因為簽證限製讓他們沒有談判自由。他們不能隨便跳槽、不能輕易失業,否則連合法身份都可能丟掉。
這種製度結構讓 H-1B 成為雇主眼中的“理想員工”:聽話、努力、流動性低、可預測。
而本土畢業生——尤其是 ABC(American-born Chinese)——雖然語言與文化更熟,但在雇主眼中“成本高、靈活度高、不好管”。
於是,在所謂“同場競技”的招聘市場裏,勝出的不是最優秀的,而是最容易管理、最便宜、最穩定的。
H-1B 的存在本應促進多樣化與創新,但在現實裏,它常被異化成一種結構化的雇主特權製度——一種合法的成本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