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英國小鎮的前世今生

來源: 蓮盆籽 2017-12-17 17:39: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1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蓮盆籽 ] 在 2017-12-17 19:17: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去英國出差,在一個叫Hitchin的小鎮住了一周。到達前以為在小鎮呆好多天會很悶,尤其是在保守刻板的英國。意外的是,當我離開時竟然有些依依不舍。這個古鎮傳統的外表下滿是青春的活力。

小鎮在倫敦北麵,曆史久遠,公元七百年左右就有人在此居住了。以前這裏是集市,羊毛是主要貿易。雖然小鎮麵積不大,卻相當繁容,還有個大教堂。這些是中世紀以來有文字記錄的故事。

這個古鎮的建築多是傳統的英國風格,低矮的紅磚樓房,青瓦陡坡屋頂。英國常年細雨綿綿,地麵屋頂到處都長青苔。因為交通方便,近年來不斷有人從倫敦搬出來,住在小鎮上,坐火車去倫敦上班。房價漲了,商店多了,餐館酒吧熱鬧起來。周末小鎮又有集市了,大巴士載著周邊市鎮的遊客來逛街。

傳統的外表下,小鎮儼然一個現代都市的麵貌。

小鎮中心有兩個商務旅店,其中一個有五百多年曆史。住過那間的同事開玩笑說店裏有鬼魂遊蕩。我不怕鬼,但還是慶幸被安排住另一間兩年新的旅店。古建築的風格雖極有吸引力,但新樓的舒適更難以抵擋。兩間旅店隻有幾分鍾的步行距離。

這回出差是為了驗收一台機器。極偏極專的用途,業內前沿的技術。研發和組裝的地方,竟是個非常陳舊的工廠。而老式廠房裏出產的, 是引領這個行業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這家公司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 深得美國老板賞識。美國老板常年往返於大西洋兩岸, 因為這些本地生長的專業人士不願搬離小鎮。溫和保守的英國紳士們, 眼光銳利, 近年來業務擴展廣及歐美和亞洲。

小鎮的早晨是明快而安靜的。從旅店餐廳的落地窗看出去,路人行色匆匆。學生們穿著校服,深藍色, 樣式保守, 剪裁合身。男生穿黑皮鞋, 女生穿Mary Jane或平底鞋。學生們清瘦幹淨,沒看見象美國或中國那樣肥嘟嘟圈滾滾的學生。成年人也是修長體形占多數,至少走路和騎車來中心街區上班的是這樣的。

天亮了出去中心街區信步漫走。一大早商店還沒開門,但看櫥窗擺設也有很趣。快過節了,店鋪裏都有聖誕主題。英國風格,櫥窗陳設琳琅滿目,繁雜卻不紊亂。衣飾和家居物品樣式低調保守,舒適樸實。早上隻有麵包店和咖啡館開著門。初冬街上,不少人手裏拿杯咖啡邊走邊喝去寒。有幾間小超市也開門了,其中一間叫M&S 的食品精致講究,如美國的 Whole Foods之類。

小鎮中心的街上,餐館和酒吧一間挨著一間,節日前的夜晚燈火通明。不少公司開holiday party,晚餐都要預定位子。步行不到十分鍾,竟有三十多間中高檔餐館。在這兒餐前菜叫Starter, 直接明了,不象美國叫 Apperatizer, 用個法語詞裝模作樣。Salad在主菜後麵,據說歐洲大多是這個次序。和美國餐館的暗淡情調相比,英國小鎮餐館燈光透亮,隻有酒吧是同樣的昏暗。

英國人是安靜的。夜色中人來人往,街上卻很少喧鬧。偶而也有醉男酒女尖聲打破夜晚的寧靜,不久就被噤聲。收羅酒鬼,是小鎮警察的主要工作。

小鎮現代的夜生活, 也不時流露出曆史的痕跡。有一間很熱鬧的餐館, 房頂特別高, 約是普通房子兩倍。粗糙的磚牆和原木梁櫞, 與後現代風格的光亮金屬桌椅形成了鮮明對比,看得出設計師別出心裁的構思。這家餐館的原址是個廢棄的教堂, 吧台一長條, 占據了半麵牆, 就在原唱詩班的位置上。帥哥美女, 衣裝精致時尚, 常聚集在此, 歡慶周末節日。

不同於美國, urban sprawl不斷向郊外發展,使城市越攤越大; 也不同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建築日新月異, 英國小鎮難得看見新房子。不知是新房子少, 還是他們性格保守, 新房子也按老樣子蓋.

也別以為小鎮居民隻知道吃喝玩樂。小鎮是有靈魂的。它的精神支柱, 是位於小鎮中心的大教堂。七百多年的建築還在使用, 這裏的教會非常活躍, 除了每周的禮拜和婚禮葬禮, 還有許多社區活動。

因為工作和教堂開放時間不合,我一直沒機會進大教堂裏麵參觀。臨走那天,教堂的早禱告結束後,終於可以走進去了。一個工作人員正在打掃衛生,從他的談吐可以看出他受過良好教育。現代英國巳不再是等級森嚴的社會,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愉快地做著勞動工作。經他允許, 我得以自由地在教堂仔細觀看並拍照。其間老牧師走出來和我交談, 並為我詳細介紹這個古建築的曆史。

我原先的印象中, 英國人拘謹保守。但這次小鎮上遇見的人,  從店員和服務生, 到出租車司機和公程技術人員都非常友善。臨走那天遇見的老牧師, 尤其和藹可親。幹淨清潔的街道, 親和的居民, 迷人小鎮上傳統和現代並存, 讓人流連忘返。

 

教堂前的小河上結了薄冰。野鴨沒了蹤影。

拉開窗簾, 灰白天空間隱約的色彩是否預示著晴天的到來?

清晨,酒吧睡去,麵包房和咖啡館醒了。

主街口,攔杆轉動,周末就成了步行街。紅色的是餐館,Rouge cafe.

主街拐個彎,冷清了不少。

小坡下安靜整潔的民居。

青苔青苔,everywhere!  陳舊平房裏溫暖的燈光映出窗簾內的花瓶,顯露了居家主人對生活的熱愛。

全新的Flats, 百萬英磅一個單元,不久也將長滿青苔?

中心廣場邊的郵筒,鮮亮的紅漆恰好映襯了小鎮節前的氣氛。

Carriage house馬車驛站,長長一排,曾經見過舊日集市的繁容。

教堂周邊墓碑上,青苔和風化合作,抹去了墓誌銘。小鎮居民是否還記得他們的祖先?

聖經故事透過Stained glass Windows,照亮教徒們的靈魂

洗禮盆Font, 十四世紀文物,在教堂進門處迎接信徒。

右側的宣傳海報,告知人們這教會有個活躍的唱詩班。

磚石顏色深淺不一,尺寸大小不等,近千年來多次修建,大教堂的鍾塔仍然聳立於小鎮中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介紹。 出差時的觀察的角度就是不一樣。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17 postreply 05:02:39

很幽靜自在的小鎮子。喜歡!謝謝分享。 -陳默- 給 陳默 發送悄悄話 陳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17 postreply 07:56: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