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哪裏來?
由於我的長相和口音,在美國常被問:「你從哪裏來?」。
頭幾年毫無疑問的,會馬上回答「我從台灣來」。漸漸的在這個城市裏工作、結婚、生小孩,不知不覺的像棵樹,立定在一方土地上,一寸寸努力往下紮根抓住這裏的泥土。工作上的同事,慢慢地也可以聊許多工作以外的休閑嗜好與家庭瑣事。另外,沾了孩子們的光,和他們朋友的父母也成了好友,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日常生活裏兜兜轉轉都是熟識的人,漸漸地很少有人問我,「你從哪裏來」。
到外地旅行,被問的機會就多了。有一次,忘了是在哪一個城市,我答:我從波士頓來。
楞住的不隻是對方,包括我自己。從什麽時候開始?我開始告訴人家,「我從波士頓來」。
從,有一次拖著一家老小回台灣,在火車上用英文喝令五歲的兒子乖乖坐好別亂動,旁邊有個藍眼睛的青年馬上開心的用英文和我們交談,並且問我們從哪裏來,我答「波士頓」,開始的?
從,我在外州開車橫衝直撞,毫不禮讓的時候,很霸氣的跟人家說,我是波士頓來的,開始的?
從,聽到我的孩子跟別人說他是波士頓人,開始的?
從,突然發現我住波士頓的年分,遠遠超過台灣,開始的?
從,在波士頓,任何人跟我問路,我都能清清楚楚的指出方向;站在台灣的街頭卻不知道我在哪裏,開始的?
從,我和在美國的台灣朋友傳簡訊用英文;站在台灣街頭,很驚訝的發現,大家都說中文,開始的?
從,我幫鄰居助選波士頓市民代表,卻說不出台灣家鄉市長的名字,開始的?
但終究我也隻會說「我從波士頓來」,永遠都不會說「我是波士頓人」。
為什麽?
明明,我對奧斯卡提名的電影、男女演員和導演可以侃侃而談,卻不知道今年的金馬影帝是誰?就算聽了名字,仍然不知道他是誰。
明明,我讀 barbara kingsolver,john grisham,或著kristin hannah,卻不知道目前誰是台灣文壇名人。
明明,我對新英格蘭地區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小景點,像是到後院郊遊踏青;對於朋友傳來台灣各地的美景,會疑惑的問:這真的是台灣?
明明,人生幾件重要的大事,我都是在波士頓完成的。
明明,第一次投票,是在波士頓。這裏的市長是我選的,總統也是。
如果以上的原因,都還不能構成我覺得自己是波士頓人。那麽,究竟是哪些原因?才能讓一個人覺得自己是「 X X X人」。
隻因為我在台灣出生,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那麽,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移民,是哪裏人?
二戰的時候,日本敢死隊炸了美國珍珠港之後,日本成了美國的敵國,一夜之間,所有在美國的日僑,不管是不是在美國出生的,也都成了美國的敵人。他們被關進集中營,日常活動被限製在鐵絲網,和有荷槍的士兵守望的瞭望塔之間。
當時,第一代日本移民,絕大部分仍然保有東方人的逆來順受。第二代美國出生的孩子,卻覺得被國家(美國)拋棄了。
在美國的猶太人呢?他們大部分世世代代在美國出生。僅會的一點希伯萊文,恐怕隻是為了應付成年禮,臨時惡補了一年,成年禮後還能記得多?去以色列朝聖,卻仍然是許多猶太人的人生大事。
所以單靠出生地,是不是也不構成身分認同?
美國貫來以顏色區分種族人等。填表格的時候經常會被問到Ethnicity,這個英文字,Google簡單地翻譯成“種族”。我總覺得Ethnicity應該比生物基因的定義更廣泛,包括對文化的認同和對傳承的堅持。如此說來,這個字又太複雜。世世代代都有許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子女叛經離道,違背傳統。那麽,基因似乎也不能約束一個人身份的認同。
最早的時候,Ethnicity,隻有兩種選擇,黑與白。後來增加了亞裔和西班牙裔。近幾年蓬勃發展,增加了許多選項,但仍然是單一性的國家或地區為區分,所以有一群人找不到歸屬,他們是混血兒。這些混血兒經常碰到的問題已經不是“你從哪裏來?”(Where are you from?),而是“你是什麽?”(What are you?)
這幾年在美國,「多元化」是潮流,特別是機關學校,很努力的想證明自己非常多元。女兒的學校就有一個「多元化委員會」,宗旨是為了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學校裏有不少家境背景都不錯的亞裔第二代,尤其父母是印度人、中國人、或台灣人的亞裔。學校覺得這些學生資源豐厚不需要幫助。所以他們被歸為“白人”(White),引起亞裔學生的反彈,“我是誰?“,得問我!
原來,身分的“認同”,有時候是被動式的。不隻是自己“認為”屬於哪一個族群,還有別人“以為”你是哪一個族群。
身分認同這個問題,是為了異中求同的和平共處?或者同中求異的尊重?是歸屬?還是區別待遇?
西方國家,政治與宗教往往盤根錯節。上一個世紀中葉的美國,許多表格上還會問你信什麽教?有世交長輩,夫妻倆的世界觀一直和同輩人不太一樣。當時的出生證明上必須填寫宗教。一個眼睛都還睜不開的初生兒,哪來的宗教信仰?填寫的自然是父母的信仰。他們毫不猶豫地寫下Humanist (人道主義者)。
會不會有那麽一天?我們也不會再問:你是哪裏人?或者,你是什麽人?
因為,我們都是兩腳立定天地間的,人。
(圖片來源 Adobe Express by 碼農)
(圖片來源 網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