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先生兩句詩引發的公案

來源: 檻外長江 2022-03-27 18:29: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7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檻外長江 ] 在 2022-03-30 10:20:0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湯顯祖先生兩句詩引發的公案

古徽州指的是今天黃山,績溪,和婺源等一帶地區。徽州古稱新安,自秦行郡縣製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曆史了。曆代王朝在這裏先後設新都郡、新安郡和歙州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被改名為徽州。 此後曆經元、明、清三朝,版圖為一府六縣: 即徽州府下轄 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和績溪六個縣 (見圖)。安徽的省名源自於皖南的徽州和安慶兩個府名字的第一個字。

如今婺源被劃給了江西,績溪(胡適先生的故鄉)劃給了同屬於安徽省的地級市宣城市。其餘四縣,休寧,祁門,黟縣和歙縣,由地級黃山市管轄 (見圖)。黃山市還管著黃山,徽州和屯溪三個區。好端端的一個完整的徽州,如今被裂解了。

皖南山區風景秀麗。僅僅黃山市的管轄範圍內就有黃山和齊雲山(休寧縣境內)。祁門縣和石台縣交界處的牯牛降風景區也是美不勝收。不遠的池州地區(青陽縣境內)還有一座九華山。

旅遊事業的開發離不開文人墨客的詩詞,於是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先生的兩句詩就被“開發”出來了。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新冠爆發前,我們多次在皖南旅遊,我也看到過這兩句宣傳標語,但沒有太重視。而如今互聯網上有許多文章,大意是湯先生根本就不喜歡去徽州,這兩句詩被斷章取義了。

我們先來看看湯先生這首20個字的五絕和序:

明 湯顯祖《遊黃山白嶽不果》。序曰: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這裏黃指黃山,而白指白嶽齊雲山。

如今人們的解釋是:友人吳(序)覺得我境遇比較困難,建議我到黃山齊雲山去看看。未能成行。於是寫了這首詩。

但這裏“不果”作何解釋?是沒有安排好,還是湯根本不願意去?如果是後者,為什麽不直接說?如果是前者,哪裏出了問題?

於是乎有人開始拔高了,說湯先生眼裏根本看不上徽州這個充滿銅臭的地方。他做夢也不會夢到徽州的。

這勉強也能說的通。但進一步,有人腦洞再開,聯係到當時的政治。說是友人勸湯先生到徽州是讓他去拜會“致仕”在家的座師,前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先生。讓他給許大人低個頭,解釋一下過去的誤會。而湯先生堅決不向惡勢力低頭。這些帖子中當然也就增添了有關許大學士的一些不靠譜的“軼事”,如他的八腳牌坊等。

對於曆史考證,我是門外漢,也沒有查找資料的手段和能力。我隻是覺得有點蹊蹺,就查看了互聯網上的公共知識,說一點看法。

兩個人生卒年齡等公開資料:

許國(1527~1596年),字維楨,號潁陽,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歙縣)人。徽商許鈇次子。嘉靖四十四年,考中進士,曆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先後出任翰林檢討、國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機務。平夷雲南大小金川叛亂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萬曆二十四年,去世,時年七十歲,贈少保兼太子太保,諡號文穆,修建許國石坊作為紀念,著有《許文穆公集》。

補充幾句。權相張居正是萬曆十年去世。許國入閣是萬曆十一年,登武英殿大學士是萬曆十二年(立軍功後)。萬曆二十年致仕回家(1592年), 1596年去世。許國以次輔身份在內閣九年。這段時間的兩位首輔是張四維和申時行。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別署清遠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臨川縣人。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戲曲家、教育家。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謫廣東徐聞縣典史、浙江遂昌縣知縣。其戲曲非常知名,乃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若的偉大劇作家。

根據以上簡介並結合其它更具體的公開資料我們來看看兩個人的互動關係。

許比湯大23歲。許在入閣後的第一年(萬曆十一年,即1583年)擔任會試主考,錄取了33歲的湯顯祖。 (網上也有人說湯在之前一直考不上是受到了張居正打壓,我認為這個更不靠譜。這裏不討論)。

第二年,34歲的湯進士開始在陪都南京擔任閑職七年之久。在不同部門任職,基本沒有得到過升遷。41歲那年 (1591年),他上了一本,彈劾當時的首輔申時行 (具體內容這裏不作討論了),萬曆皇帝大怒,貶湯先生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擔任典史 (應該是從六品官貶到未入流)。這一年 (1592年),許國退休。第二年,皇帝開恩,將湯先生調回浙江遂昌縣擔任知縣。

公開資料表明,湯顯祖先生在遂昌縣當了五年知縣(1593-1598)。一開始,很想有一番作為。但無力回天,於1598年是自己棄官回到老家臨川的。他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

湯先生主要劇作有四部,合為玉茗堂四夢。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後又改為《紫釵記》。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牡丹亭》。1600年作《南柯記》。1601年作《邯鄲記》。

綜上所述,我的直覺告訴我,許國先生是躺著中槍了。1591年湯顯祖彈劾申時行被貶應該和準備退休的許國無關。1593年初到浙江擔任縣令的湯顯祖應該一無空暇二無心情去作黃白之遊。他真正陷入所謂“乏絕“的困境應該是辭官前一兩年時間內。其時,許國已經去世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杜女還魂在柳邊。屈駕先生黃白旅,更添四夢動人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拜讀,謝謝長江兄介紹。 -Hope_Hope- 給 Hope_Hope 發送悄悄話 Hope_Hop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7/2022 postreply 19:45:17

動人篇!謝謝長江兄分享! -遍野- 給 遍野 發送悄悄話 遍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8/2022 postreply 07:57:58

謝謝二位文友賞讀!問好! -檻外長江- 給 檻外長江 發送悄悄話 檻外長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22 postreply 11:43: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