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先生兩句詩引發的公案
古徽州指的是今天黃山,績溪,和婺源等一帶地區。徽州古稱新安,自秦行郡縣製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曆史了。曆代王朝在這裏先後設新都郡, 新安郡和歙州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被改名為徽州。 此後曆經元、明、清三朝,版圖為一府六縣: 即徽州府下轄 歙縣, 休寧, 婺源, 祁門, 黟縣和績溪六個縣 (見圖)。安徽的省名源自於皖南的徽州和安慶兩個府名字的第一個字。
如今婺源被劃給了江西 (連同朱熹老夫子和江主席的老家江灣鎮),績溪(胡適先生的故鄉)劃給了同屬於安徽省的地級市宣城市。其餘四縣,休寧(號稱是中國第一狀元縣),祁門(十大名茶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之一。曾文正公所率湘軍曾長期在這裏紮大營),黟縣(宏村和西遞均在其境內)和歙縣(府治所在地,徽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由地級黃山市管轄。黃山市還管著黃山,徽州和屯溪三個新成立的區。好端端的一個完整的徽州,如今被裂解了。
皖南山區風景秀麗。僅僅黃山市的管轄範圍內就有黃山和齊雲山(休寧縣境內)。祁門縣和石台縣交界處的牯牛降風景區也是美不勝收。不遠的池州地區(青陽縣境內)還有一座九華山。
旅遊事業的開發離不開文人墨客的詩詞,於是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先生的兩句詩就被“開發”出來了。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新冠爆發前,我們曾多次在皖南旅遊,我也看到過這兩句宣傳標語,但沒有太重視。而如今互聯網上有許多文章,大意是湯顯祖先生根本就不喜歡去徽州,這兩句詩被斷章取義了。
我們先來看看湯先生這首20個字的五絕和序:
明 湯顯祖《遊黃山白嶽不果》。序曰: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這裏黃指黃山,而白指白嶽齊雲山。
如今人們的解釋是:友人吳(序)覺得我境遇比較困難,建議我到黃山齊雲山去看看。未能成行。於是寫了這首詩。
但這裏“不果”到底應作何解釋?是沒有安排好,還是湯根本不願意去?如果是後者,為什麽不直接說?如果是前者,哪裏出了問題?從語氣上看,無疑應該是前者。
但是有人開始在這裏“拔高”了,說湯先生眼裏根本看不上徽州這個充滿銅臭的地方。他做夢也不會夢到徽州的。
這也許勉強能說的通。但進一步,有些人的腦洞再開,聯係到了當時的政治。說是友人勸湯先生到徽州是讓他去拜會“致仕”在家的座師,前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先生。讓他給許大人低個頭,解釋一下過去的誤會。而我們的湯先生堅決不向惡勢力低頭。這些帖子中當然也就增添了有關許大學士的一些完全不靠譜的“軼事”,如他的八腳牌坊等。
對於曆史考證,我是門外漢,也沒有查找資料的手段和能力。我隻是覺得有點蹊蹺,就查看了互聯網上的公共知識,說一點看法。
兩個人生卒年齡等公開資料:
許國(1527~1596年),字維楨,號潁陽,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歙縣)人。徽商許鈇次子。嘉靖四十四年,考中進士,曆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先後出任翰林檢討、國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機務。平夷雲南大小金川叛亂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萬曆二十四年,去世,時年七十歲,贈少保兼太子太保,諡號文穆,修建許國石坊作為紀念,著有《許文穆公集》。
補充幾句。我們知道,權相張居正是萬曆十年去世的。許國入閣(掛東閣大學士)是萬曆十一年,登武英殿大學士是萬曆十二年(立有軍功後)。萬曆二十年致仕回家(1592年), 四年後(1596年)去世。許國以次輔身份在內閣九年。這段時間的兩位首輔是張四維和申時行。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別署清遠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臨川縣人。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戲曲家、教育家。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謫廣東徐聞縣典史、浙江遂昌縣知縣。其戲曲非常知名,乃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若的偉大劇作家。
根據以上簡介並結合其它更具體的公開資料我們來看看兩個人的互動關係。
許比湯大23歲。許在入閣後的第一年(萬曆十一年,即1583年)擔任會試主考,錄取了四次入京參加會試,33歲的湯顯祖。(網上也有大量的帖子說湯在之前一直考不上是受到了張居正打壓,我認為這個更不靠譜。這裏不作討論)。
第二年,34歲的湯進士開始在陪都南京擔任閑職七年之久。如上所錄,他在不同部門任職,七年內基本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升遷。41歲那年 (1591年),他上了一本,彈劾當時的首輔申時行 (具體內容這裏不作討論了),萬曆皇帝大怒,貶湯先生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擔任典史 (應該是從六品官貶到了未入流)。這一年 (1592年),許國退休。第二年,皇帝開恩,將湯先生調回浙江遂昌縣擔任知縣。
公開資料表明,湯顯祖先生在遂昌縣當了五年知縣(1593-1598)。一開始,很想有一番作為。但無力回天,於1598年是自己棄官回到老家臨川的。他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
湯先生主要劇作有四部,合為玉茗堂四夢。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後又改為《紫釵記》。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是千古名作《牡丹亭》。1600年作《南柯記》。1601年作《邯鄲記》。
綜上所述,我的直覺告訴我,許國先生是躺著中槍了。1591年湯顯祖動本彈劾首輔申時行被貶應該和已經準備退休的許國無關。1593年初到浙江擔任縣令的湯顯祖先生應該一無空暇二無心情去作黃白之遊。四十三歲的湯先生第一次掌管“百裏侯”的大印還是雄心勃勃的。他真正陷入所謂“乏絕“的困境應該是辭官前一兩年時間內。其時,許國先生應該已經去世了,或在彌留之際了。
如果有人能夠考證出湯先生這首詩的創造時間,答案可能就有了。可惜我不會。寫首詩吧。
七絕 題湯翁 (先韻)
良辰美景奈何天,杜女還魂在柳邊。屈駕先生黃白旅,更添四夢動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