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韻》71.《神童詩》選四. 汪洙 Poems to Encourage Learning

來源: 唐宋韻 2024-05-11 06:15: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823 bytes)

《神童詩》選四.

 

汪洙

 

(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1)。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五)

朝為田舍郎(2),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3),男兒當自強。

 

(七)

莫道儒冠(4)誤,詩書不負人。

達(5)而相天下(6),窮(7)則善其身(8)。

 

(十九)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9),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1.  爾曹:你們。

2.  田舍郎:農夫、村夫。

3.  無種:不是天生的。

4.  儒冠:古代讀書人戴的帽子。借指讀書、學文化。

5.  達:事業發達、顯赫。

6.  相天下:當宰相治理天下。

7.  窮:事業不發達、不順利。

8.  善其身: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品行和修養。

9.  故知:老朋友。

 

Emperors value outstanding figures,

And educate you with various writings.

The worth of all other pursuits is small,

Book reading excels all other careers.

(郭著章 譯)

 

A country boy early in the morning,

Can be high officials in the evening.

Successes are not determined by birth,

Real mean should be dependent on nothing.

(郭著章 譯)

 

Don’t say learning is useless.

Knowledge is always advantageous.

Lead and benefit the country when in power.

Cultivate yourself morally when obscure,

(唐宋韻 試譯)

 

A drought is quenched by a timely rain sweet;

A friend from th' hometown one happens to meet;

Candles are lit in the bridal chamber;

And your name's on th' Enrolled Examinees.

(秦大川 譯)

汪洙(生卒年不詳),字德溫,慶元府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北宋後期學者。汪洙兒時被當地人稱為“神童”。然而汪洙成年之後科考卻多次落第,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考中進士。汪洙入仕後為學官,任明州府學教授,弟子眾多,名聲很大。汪洙去世後,朝廷追贈其為“正奉大夫”,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汪洙先後寫了不少勸學的五言絕句。當時的塾師們將汪洙的絕句,加上旁人的一些小詩匯編成《神童詩》。這些詩通俗易懂,警句、名句很多,非常適合兒童記誦。《神童詩》與《三字經》等一道,成為古代兒童的啟蒙教材,影響深遠。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2.

 

唐風:古代有些詩人的名字。僅因一兩首好詩而為人所知,如張繼、張若虛和崔護。然而有時詩很有名,但作者卻鮮有人知,比如《憫農》的作者李坤。《神童詩》中的一些名句警句幾乎家喻戶曉,但鮮有人知道汪洙是誰。

宋雨:汪洙是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據說他自幼穎異,九歲能詩,號稱汪神童。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進士,汪洙入仕後為學官,任明州府學教授,弟子眾多。汪洙去世後,朝廷追贈其為“正奉大夫”,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唐風:作為教育兒童的勸學讀本,《神童詩》一經問世便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並且延續千年至今,成為與《三字經》齊名的古代兒童啟蒙讀物。一般認為《神童詩》的前部主體部分由汪洙所撰寫。後人又以汪洙的詩為基礎,加進其他人的詩作,編成今天我們看到的《神童詩》。因此,《神童詩》至少不全出自於汪洙一人之手。

宋雨:不同版本的《神童詩》,包括不同數量的詩作。目前百度上的版本含47首這五言絕句。它們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2首,都是勸學詩,極力宣傳讀書的意義。第二部分為7首,表現科舉成功後的喜悅。第三部分有20多首,多為四季賞景、詠物之作。這些文字淺顯的五絕很適合兒童習字和學習簡單的詩歌。

唐風:《神童詩》後半部有好幾首,直接抄錄了其他詩人的作品,顯然是被後人加上去的。比如第31首“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就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它說重陽節和次日的小重陽裏,菊花兩次被摘,詩人深感痛惜。我們這裏賞析的四首詩選自於《神童詩》的前半部分。我們先來串講一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宋雨:這是那個時代的教書先生的口吻,直白而略顯嚴厲。在宋朝的那個時代,皇帝看重有才學的人(“重英豪”)。而古代職業不像如今這樣多元化,所以讀書成才,入仕做官是個人成功的標誌,也是教書先生的驕傲。

唐風:有人把“文章教爾曹”解釋為“讀書教你們如何博得皇上的歡心”,把“萬般皆下品”解釋為“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我認為是不妥當的。“英豪”應該是在那個時代依照儒家文化標準科舉成功和品德達標的人。而且作者強調的是讀書的高雅,把“下品”理解成“次等”較為合適。

宋雨:你前一段時間跟我說,你曾經看到過別人轉述的魯迅先生對這首詩的評價。你說你記不清細節了,要去查一查他的原文,看看先生是怎麽說的。你查了嗎?

唐風:我查到了,是他於1933年8月18日發表在《申報》上的一篇短文,題目叫《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文章第一句就說“看見了講到‘孔乙己’,就想起中國一向怎樣教育兒童來。” 就下來又說 “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神童詩》,誇著‘讀書人’的光榮”。看到這些,我立刻就緊張起來了,簡直有點兒不敢讀下去。

宋雨:哈哈,你是怕看到諸如“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這樣的話吧。我知道你敬重魯迅先生。他是新文化的代表,而《神童詩》是“舊文化”的代表。如果先生對它予以鞭撻,我們評講它可就有“站隊”的問題了。

唐風:再讀下去,我卻釋然了,原來先生是問,民國已經建立二十多年了,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對於孩子到底應當接受怎樣的啟蒙教育卻莫衷一是。“忽而這麽說,忽而那麽說,今天是這樣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樣的主張,不加‘教育’則已,一加‘教育’,就從學校裏造成了許多矛盾衝突的人。”他暗示新時代應當有新時代的教育主張和教科書(未明說)。由於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太有名了,他以此為例,說有些人還在用《神童詩》作為教材。他或認為這樣有不妥,但並無一句批判之言。

宋雨:魯迅其實問得很有道理。今天的兒童學習《神童詩》,甚至背誦它,理解的角度當然應該與古代很不一樣。今天的社會已經多元化,評價成功不光看考試成績。而且今天的“書”的範圍也廣得多。但我覺得這首詩者少有兩點至今仍然有積極意義。一是國家要任命有真才實學的人去領導和管理;二是“讀書”依然很重要 — 專業書籍是我們從事具體職業的根基,而人文書籍可以讓人的思想得到充實。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唐風:在我心目中,這是古往今來最為勵誌的一首詩。且韻腳三個陽平聲,讀起來也很昂揚。有一次聽袁騰飛先生講宋史,他在某一集的很短時間內重複引用這首詩,可見他也十分喜歡。這樣的詩,不僅不可能出現在兩晉和南北朝,也不太可能出現在唐朝,後來的元明清也不可能。隻有在宋朝,一位教書先生才能理直氣壯地對孩子說出這樣勵誌的話。

宋雨:的確,宋朝的國策就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國。而英才的遴選,用宋真宗的話來說是“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因此宋朝的社會階層流動性是古代社會中最好的。在我們這個係列已經了解的宋朝詩人、詞人中,且不說許多都來自一般讀書人家庭,更有王禹偁來自磨麵為生的貧困家庭,歐陽修由貧窮的寡母帶大,張孝祥這個普通背景的學子能夠戰勝秦檜的孫子成為狀元。此外,北宋還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呂蒙正。

唐風:為了保證沒有任何人脈的寒門子弟能夠得到公平的機會,北宋初年朝廷就係統實施了一係列舉措以防止科考評分中的人為因素和作弊,而且一直堅持。在這些舉措中,最重要的就是“糊名”、“謄錄”和“鎖院”製度。你能不能簡單解釋一下?

宋雨:“糊名”又為“彌封”,就是密封試卷,讓閱卷的考官無法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糊名”並不是宋代的發明,但在宋代形成了製度。糊名以後,考官還可能通過考生的筆跡或約定的暗號來舞弊。於是從真宗時代開始,密封的試卷上印上考號,然後交專門的人員將整個試卷抄錄一遍。後來朝廷專門設立謄錄院,由專職書吏謄抄試卷。然後考官對匿名的、經謄錄的副本進行評分。這還不算。每年的考官一旦受命,便進駐貢院,斷絕與外界接觸,避免泄題及與外人串通,這種舉措稱為“鎖院”。

唐風:正是因為宋朝科考的公平與公正,能讓普通人家的孩子在科考這以環節能站在達官家庭的公子同樣的起跑線上,讓讀書改變命運成為可能。當普通老百姓看到“將相本無種”並非夢想之後,積極進取才是一個選項。而“男兒當自強”這句話,無論哪朝哪代,無論從什麽角度去理解,都是一句無比勵誌的話。而且,在現代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角色都不同了,“當自強”也不僅僅局限於男子了。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宋雨:這首詩中,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勸學。宋朝雖然人才選拔相對公平,但科考入仕的可能性總是不高的。宋朝每年的進士及第者數量約是唐朝的十倍,但成功率依然低於百分之五。因此,那些經多年苦讀而依然不能改變命運的學子,難免產生被讀書所誤的悔恨。

唐風:於是,作者就化用了《孟子·盡心上》中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名言,寫成了這首小詩。孟子原話的意思是說,不得誌時就潔身自好、提高個人修養;得誌時就使天下都受益。詩中改用了“相天下”的措辭,意即做宰相治理天下。

宋雨:其實文化教育是重要的。自古以來下層中國人,即便自己不能改變命運,也希望後代能夠改變命運。一個家庭中如果父親有文化,即使他未能做官、不富貴,其後代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大得多。而且縱觀曆史,凡成為梟雄者,如黃巢、趙匡胤、朱元璋等,不僅有時代的的背景,也靠個人的素質。在個人素質中,有基本的文化素養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方麵。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唐風:這首《四喜》很多人都會背。我過去不知道它是《神童詩》裏麵的。顯然這裏麵“金榜題名”是詩眼,但另外三條也真是令古人欣喜的事情。我想問問你,如果你是今天的老師,你怎麽給小朋友解釋這首詩呢?

宋雨:最後一句最好解釋。“洞房花燭”要費點口舌,可能要包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傳宗接代之類的事情。前麵兩句,字麵上似乎好理解,但要讓小朋友們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那種喜悅,其實很需要引導他們的感情移入。今天飯來張口的孩子如何去理解靠天吃飯的古人“久旱逢甘雨”時的欣喜若狂?今天整日社交媒體上聊個不停的孩子,怎麽能理解古時候浪跡天涯者在他鄉遇見老朋友時的喜出望外?

唐風:我前兩年在網上插科打諢,步其韻寫了一首《新四喜》:“新房不漏雨,考試答案知,小三銷魂夜,移民美國時 。”還有一首《假四喜》,內容比較“反動”,嘿嘿,你看一下……

宋雨:嗨呀!“反動”的就別登在這兒了。我知道你經常有些尖銳的觀點,不是每個人都同意的。咱們《唐宋韻》在這裏鑒賞唐宋詩詞,交流傳統文化,避免不必要的聯想和爭執。

唐風:好,沒問題。我們最後聊一下我上周發給你的那篇《汪洙及<神童詩>考辨》,這是20年前的一篇論文,發表於《中國典籍與文化》期刊2003(2):85-87,作者是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的汪聖鐸先生。他對汪洙的生平以及他與《神童詩》的關係進行了考證。

宋雨:這篇文章以比較詳盡的資料、包括地方誌,顯示自明代以來,汪洙的履曆和事跡存在不少編造的情況,以訛傳訛一直流傳到今天。其實當年汪洙以教《春秋》聞名鄉裏,晚年為特奏名進士,補明州助教(即 “ 以特恩補官”),這也是汪洙生前擔任的惟一官職。他死後由於兒子和孫子皆做高官,於是得封贈,最終得到正奉大夫榮譽冊封,但也絕非被封為相當於副宰相的觀文殿大學士。因此作者提出 “汪洙寫神童詩的說法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唐風:這篇文章批評了近年出版的《全宋詩》中的汪洙小傳沿襲了過去的訛傳而未作辨析,同時又表揚了它隻收入五首詩作為汪洙的作品,而並未對《神童詩》幾十首照單全收。我去查了一下,這五首包括4首五絕,1首七律,他們均曾被選入清代的選本。4首五絕中除了那首《四喜》,其他3首也在神童詩中。他們分別是《中秋》(“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聲。”), 《李花》(“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風。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梨花》(“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一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它們都是富有韻味的小詩。其中《梨花》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的故事和其中的一句。

宋雨:你剛才說“近年出版的《全宋詩》”。像《全唐詩》、《全宋詩》、《全宋詞》等難道不少古籍嗎?近年隻出版過一些“補遺”、“選注”之類的著作吧?

唐風:《全唐詩》的確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曹寅和彭定求編著。但《全宋詞》出版於1979年,由唐圭璋編著。而《全宋詩》是由北京大學古籍所編著,傅璿琮任主編,它1986年開始出版,1998年全部出齊,共72冊。

宋雨:哦,沒想到宋代的詩、詞總集竟然都是於大陸在文革以後出版的。文革對中國文化造成那麽大的摧殘,居然能夠在其結束後不久就出版這樣的鴻篇巨製……我們還是在回到《神童詩》吧。它是否為汪洙所編撰,汪洙的貢獻有多少,我覺得這其實已經不重要。一千年來,《神童詩》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在傳抄和誦詠的同時,加入自己再創作難以避免。到了今天,汪洙或者任何一位貢獻者,恐怕都不能聲稱自己對《神童詩》擁有“版權”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