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到底誰的翻譯差!

來源: 聚曦亭 2014-09-23 20:04:1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65 bytes)
下麵是海外逸士在某網站對徐英才翻譯的《故都的秋》英譯文的兩句評論:

=======================================
翻譯太差。not IT HAPPENS, should say IT COMES.
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不是比較級。
=======================================
 
我們來看看到底誰的翻譯差!
 
原文:秋天,無論在什麽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
徐英才譯文:Autumn, no matter where it happens, is always appealing.
 
海外逸士說要把其中的 it happens 改成 it comes。我問你,作者是從什麽地方著眼寫這篇文章的?著眼於北京!所以,來臨於北京的秋天可以譯作comes,其他地方的秋就不能用comes,而現在是no matter where的秋天,怎麽能用comes? 人不在那裏怎麽come? 
 
原文:......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徐英才譯文:but autumn in Northern China, especially, is less diluted, quieter, and more melancholy.
 
海外逸士說“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不是比較級。你這麽說本身就說明你根本不懂翻譯。你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你在翻譯時著眼的是單個文字,而忽略了整篇原文。因為你著眼於單個文字,所以你看不出那個“來得”就是在比較。事實上,整篇原文都在把北國的秋跟南國的秋加以比較。看不出這一點,譯文怎麽會渾然?看不出這一點,譯文當然隻能支離破碎!

所有跟帖: 

"It comes" is better -3271963- 給 3271963 發送悄悄話 (137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05:46:24

季節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不以人的意誌而存在的。 -水中撈月- 給 水中撈月 發送悄悄話 水中撈月 的博客首頁 (236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06:57:58

看來你是勸架的高手:) -水中撈月- 給 水中撈月 發送悄悄話 水中撈月 的博客首頁 (23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07:03:49

能說出一個理由嗎? -聚曦亭- 給 聚曦亭 發送悄悄話 (238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07:25:04

我好像也比較更喜歡"comes", 擬人化,讀起來生動些。如果從專業角度,我不敢說什麽。 -慧惠- 給 慧惠 發送悄悄話 慧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4:09:22

”comes“用來講周而複始的自然現象很準確。 “happen” 帶有偶然性, 暗示有時可以不發生。 -馬下人- 給 馬下人 發送悄悄話 馬下人 的博客首頁 (51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4:31:01

重讀中文,更講究時刻,come比較側重過程,還是happen吧 -慧惠- 給 慧惠 發送悄悄話 慧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4:42:52

我認為"quieter, and more melancholy'"不錯, 但“less deluted” 太牽強。 -馬下人- 給 馬下人 發送悄悄話 馬下人 的博客首頁 (52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4:47:42

我的理解,翻譯和創作不一樣 -慧惠- 給 慧惠 發送悄悄話 慧惠 的博客首頁 (280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6:22:10

多謝小曼!我英文差得很,每天基本隻有瞪眼看的份。 -慧惠- 給 慧惠 發送悄悄話 慧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4 postreply 16:57: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