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莫紮特的《第三十五交響曲》 – 我的筆記

來源: Chang_Le 2017-02-06 17:54: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5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hang_Le ] 在 2017-02-06 17:56:5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最近在本市交響樂團的一場音樂會上,我第一次現場聆聽了莫紮特的《第三十五交響曲》,感覺非常好。隨後查閱了一些有關資料,把要點和感受記在這裏。

莫紮特一生共創作了五十部多部交響曲,僅正式編號的就有四十一部。那麽第三十五在他的全部交響曲中有怎樣的位置呢?如果把莫紮特1781年從故鄉薩爾斯堡移居到維也納作為分界,其創作可大致分為薩爾斯堡時期和維也納時期。後者是更為成熟,名作頻出的時期。《第三十五交響曲》,D大調,K385,寫於1782年,是莫紮特維也納時期的第一部交響曲,其後的幾部交響曲也幾乎都是經典(隻有莫紮特未完成而由他人續完的第三十七除外)。

《第三十五交響曲》又被稱為“哈夫納”(Haffner)交響曲,是“1782年為薩爾茨堡市長哈夫納獲爵士慶典而作” 。這一年是莫紮特忙碌而快樂的一年,他於當年完成了歌劇《後宮誘逃》,於7月首演並大獲成功;同年8月他結婚成家。寫於同年的《第三十五交響曲》總體上給人雄偉,樂觀,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感覺,符合為慶典而作的氣氛,同時我相信,也反映了作曲家初到維也納成為自由音樂家時歡樂的心理感受。

《第三十五交響曲》遵循通常的維也納交響曲的形式,由快板,行板,小步舞曲,急板四個樂章組成,全曲長約二十分鍾。像多數交響曲一樣,其第一樂章是全曲的主體,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第四兩個樂章都運用了作曲家本人的歌劇中的旋律為素材。第三樂章小步舞曲中間段落的旋律,取自1775年創作的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La finta giardiniera, K196)最後的合唱“女園丁萬歲”(Viva pur la giardiniera),充滿歡快喜悅的情緒。下麵是這首合唱的錄音:

Mozart : La finita giardiniera : Act 3 "Viva pur la Giardiniera" [Sandrina, Serpetta, Armin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olHZEwKuc&ab_channel=NikolausHarnoncourt-Topic

 

第四樂章急板的主題,取自同年創作的喜歌劇《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K384)中國王的總管奧斯明的詠歎凋“哈,我勝利了”(O wie will ich triumphieren)的旋律,充滿了取得成功後的歡快。下麵是這段詠歎凋的音像:

Günter Wewel - O how will I triumph (Mozart,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 199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rZ-Zwz_Sk&ab_channel=fritz51267

 

下麵是莫紮特《第三十五交響曲》全曲的音像:由意大利Orchestra dell'Accademia Santa Cecilia 演奏;Sir Antonio Pappano 指揮:

W. A. Mozart - Symphony n. 35 KV385 "Haffner" (Sir A. Papp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TaCsfbIGE&ab_channel=SuperGMajor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