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轉發的某人愛吃豆腐結果發現400多顆腎結石的微信。
又一次查閱相關文章,發現了一些以前被忽視的地方。
1)過去認為吃豆腐引起結石問題主要是因為傳統添加劑石膏中的鈣,忽視了黃豆中含有非常高的草酸。據一個英文的資料,100克幹黃豆中可能含有高達3克的草酸!
2)不同品種的大豆草酸含量不同,有的品係每百克含0.6克,高的卻有3克,相差懸殊。但是看不到到底是什麽品係高,與轉基因是否有關係等等。
3)大豆中的草酸可以在浸泡漂洗後去掉很多。所以傳統的做法,先泡黃豆,再換幾次水,然後磨豆漿,並長時間慢火煮,可以消除很多草酸。而現在的豆漿機有的可以直接把幹黃豆和水放進去,很快就出豆漿,這樣的豆漿草酸一定比傳統做法高!
4)石膏豆腐添加石膏後有可能讓黃豆中的草酸在豆腐製作過程中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這樣吃的時候可以通過消化道排出,減少草酸到血液中與鈣結合變成草酸鈣腎結石的風險,所以石膏豆腐反而比鹵水(氯化鎂)豆腐和內酯豆腐更健康!也比豆漿的風險小。
5)傳統的豆腐加工也是要先泡黃豆,換水等等,但是“現代化”生產的黃豆很可能會簡化程序,省時間但是增加草酸存留。自己做豆腐?
6)草酸最高的豆製品是所謂的大豆蛋白肉,其實是生產豆油的下腳料製作的,草酸含量最高。
7)菠菜長期以來被不恰當地當作唯一的高草酸蔬菜,其實還有更高的,我以前說過,莧菜的草酸大大高於菠菜,最近看到紫菜頭(紅菜頭 beet)的草酸含量極高。綠葉菜可以過水焯,紅菜頭一般是蒸,所以草酸存留比較多。
以上內容是最近看到的,不知道哪些正確,哪些錯誤,希望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