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大家都在分享體會,趕緊把這個許諾過的任務在春節前完成了吧。
去年做那些配音的時候好象體會很多,以至寫的時候存了幾遍,最後還是因超時而弄丟了。現在努力地回憶,可是能夠想起來的已經非常有限了。我現在還有體會的,就隻有三點了:一是元音和輔音的長短對比;二是節奏;三是耳朵的敏銳度。
拿著錄好的音頻開始後期製作的時候,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對口型。這個過程主要是需要把每個句子的音頻長度調節到跟原版差不多。而我們通常比原版說的慢,因此我需要通過技術把一個個句子所占的時間縮短。該過程如果調整比例過大,往往會有失真的危險,或者本來應該說得很慢的語句,聽起來卻象打仗一般,急促。我後來找到的解決方法,是把句子中的輔音縮短,有時候就幹脆把一個個輔音掐掉一半以上,這麽著出來的效果就比較漂亮了。---- 這說明我們的輔音讀得太長,跟大家總結的往死裏拖元音,有異曲同工之妙哈。
節奏。我自己有很長時間找不到自己的根本問題在哪裏,其間拿自己讀的東西跟原讀在CE上對比過,發現我的版本並不是一直成比例地慢。後來做配音後期的時候,發現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個問題,隻是有些人,比如我,更嚴重些。這個問題跟發音好壞關係不大,有些發音很標準,且能夠說得很快的人,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表現為忽快忽慢。
對耳朵的鍛煉,我算是比較重視的。通過這前後一年間近二十個配音片段做下來,我深切體會到這個聽力也是個綜合工程。當你的口型舌位(還有一些涉及語調、連讀等方方麵麵的水平)不到的時候,很多細節,是聽不出來的。
大概就這些吧,這也是我一直鼓勵大家做一回配音練習,尤其是自己做一下後期編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