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的分析太淺,結論要商榷

你做的生意賺錢多,你就擴大,賺錢一般,就維持,賺錢少,就考慮退出,這是一般做生意的思路。

假設你談的是公司稅,減稅後利潤率增加,公司會怎麽做?當然是考慮得是繼續擴大生產(包括拓展經營範圍)因為賺錢啊。

如果公司判斷資金的投入無法掙出超出市場預期的利潤率,那個時候是不會大膽擴大投資科研的,即使做也會很謹慎地尋找新的增長點,找不到就會把利潤分給股東。蘋果這樣的公司是特例,利潤太多,研究也研究投入很多,繼續投入無法同樣賺錢,所以以回購方式分給股東。大部分公司的獲取更多利潤的時候都是擴大生產(包括科研和擴張)。

 

相反稅率高,利潤率就低,資金會不願意擴張,更容易回給股東(稅後的部分)。

 

當然你後麵的論點也有一定問題,資金還給股東不代表不會刺激經濟。股東收益當然會有一部分流入消費市場,但是像你說的大部分股東(各類投資基金是大頭)不會去花錢,而是會繼續投資。那麽投資去那裏呢,當然去利潤率相對更高的行業。利潤率相對高的行業就是經濟熱點,技術熱點和需求熱點,資金的效用就會充分體現。

 

相反如果稅收收走了,大部分公司利潤率下降,就不會用資金投資了,也沒錢投資了。而國家用稅收去指定的地方去投資,就像你說的基建投資還算好,更可能是拿去發福利。但是問題在於國家無論是投資還是發福利都是效率低下,雁過拔毛損耗嚴重,而且容易擾亂市場。表麵上看,直接產生了多少多少投入(因為是國家投入,有數據),實際上抑製了市場本身的成長意願,擾亂資本市場的調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