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徐悲鴻老師達仰

來源: 伯樂山翁 2017-10-28 02:46: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482 bytes)
 我所知道的徐悲鴻老師達仰
 
  1963年,大學四年級時,許辛之老師帶我們班去圖書館上欣賞課,觀看學校收藏的一些西方油畫原作,其中有一幅半身帶手女肖像習作,許先生說這是徐悲鴻的老師達仰畫的,送給了徐悲鴻,徐院長又捐贈給了學校。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徐悲鴻在法國留學時有個老師叫達仰。他的畫法和當時國內風行的蘇聯學派風格明顯不同。
   1984年我留學去了巴黎,每天在各大美術館參觀,卻沒有見到一幅達仰的畫,覺得很奇怪。後來是潘世勳老師告訴我,他在巴黎市政議會廳見到了一張達仰的畫,畫得很好,當我聞訊而去時,不巧議會關門休假,不開放。接下來,趕上搬家,辦簽證,又去了比利時、英國、意大利、荷蘭等地轉著看美術館,也就把這事擱下了。
 
這便是巴黎議會廳收藏的達仰的畫:《The conscripts》
1889年  168cm X 146cm
 
    1988年移居蒙特利爾後,在本市美術館的長期陳列品中,見到一幅畫《Le Pardon Bretagne》,一看就是大家手筆,出手不凡,很是喜歡。畫家的名字很長:Pascal-Adolphe-Jean Dagnan-Bouveret,從法文音譯成中文應該是:巴斯卡-阿道夫-讓 · 達嬢-布惟合,我又查看了美術館藏畫圖錄對這幅畫的由來及作者的介紹,就想到這很有可能就是徐悲鴻老師達仰(把gnan譯成了仰)
 
蒙特利爾美術館收藏的達仰的畫:《布列塔尼朝聖節》
1888年  123.5cm X 68.9cm
 
    從那以後,我便開始留意有關達仰的畫和資料,那時我還不懂電腦,更不知還有上網搜索一事,我的習慣便是逛書店、翻畫冊。
    先是在一本芝加哥美院編著出版的《法國沙龍藝術家1800-1900》畫冊中發現了一幅達仰很精彩的人像習作,可見他藝術功力很不一般:
 
     更重要的收獲是1992年買到了一本新書,書名是:《BEYOND IMPRESSIONISM - THE NATURALIST IMPULSE》,作者Gabriel P.Weisberg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藝術史係教授,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學術理事會的成員,這本3公分厚的帶有275幅插圖的大部頭著作,由紐約ABRAMS出版社出版,帶有一定的權威性。
 
    此書的封套選用了達仰的代表作品之一
《朝聖節的布列塔尼婦女》的局部

      那時我剛移民加拿大不久,開始靠賣畫為生,經濟狀況可想而知,這畫冊又是要價不菲,在書店裏,翻過來倒過去,拿起又放下,猶豫好半天,最後一咬牙,還是買了下來。

      通過這部書使我了解到了,在印象派崛起的同時,同樣是在左拉“自然主義”理論鼓勵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另一個被稱為“Naturalism”的藝術趨向,吸引了歐美眾多的藝術家投入其中,而此運動的領軍人物是法國的巴斯提安-列帕什和達仰。我在“19世紀畫家村”一文中已簡單介紹過他們倆。
     巴斯提安和達仰自1869年在巴黎美院Cabanel工作室的學生時代起,便保持著密切的友誼,在藝術上有著共同的見識和追求,可惜的是巴斯提安過早的去世,在他身後留下了一個隻有達仰可以填補的空缺。於是達仰就成了自然主義學派一個主要的後繼人物。
     自然主義的頭號人物巴斯提安·萊巴舍的《垛草》一畫,70年代曾來中國展出,當時對中國藝術界引起過一場不大不小的震撼。後來,我又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見到了他另一幅主要作品《貞德》,以及達仰的一幅重要代表作《不列塔尼朝聖節》
 
《貞德》
 
《Le Pardon en Britagne》 1886 116cm X 85cm

     第二次去紐約大都會時,我在這幅畫前端詳了許久,畫布上油彩畫得很厚,是很多次堆積而成,形和色非常自然地融成一體,近看斑斑駁駁,遠看結結實實,他那爐火純青的油畫技巧,著實非同一般,也不是任何印刷品能傳達出來的,我試著拍了兩個局部,可惜由於光線的局限,速度太慢,效果不理想。
 
 
我拍的《朝聖節》局部頭像之一、二

    正當我聚精會神看畫時,突然聽到有人用法語向我說道:“你喜歡它?畫得太真實了!我們布列塔尼就是這樣。”說話的是坐在輪椅上的一位穿著高雅的老年婦人,看得出來,她很為這位畫家表現她家鄉的作品感到自豪。我用結結巴巴的法語回答她;“我的老師的老師,是這位畫家的學生”。不知她是否明白我說的是什麽意思,她真誠地笑了。

*    *    *
    眾所周知,印象派開啟的一場現代藝術革命在進入20世紀後,便成了一個不斷變換的現代諸流派的演變史,作為和學院派保持著千絲萬縷聯係的沙龍藝術家,漸漸被排擠出了“現代藝術史”的視野,許許多多19世紀的大腕們都被推到了這場藝術革命的對立麵。自然主義運動也很快成為翻過去的一頁,而“靠邊站”了。達仰也不例外。這就是為什麽在法國奧賽館居然看不到達仰的畫,而要跑到紐約大都會來看的原因。

    現在先讓我們回歸曆史,簡單回顧一下達仰的簡曆、他生前的藝術地位,以及他和徐悲鴻的關係,來理解徐悲鴻為什麽選擇了這一位老師。
 
達仰簡曆:
1852年7月7日  生於巴黎
      父親是一個裁縫,後來移民巴西,達仰留在巴黎,由他祖父領養,所以他名字前加上了他祖父的性Bouveret
1869年 
      17歲起就學於巴黎美術學院,當時美院的領路人是亞曆山大·卡巴內爾和萊昂·席羅姆。同時,他也是柯羅的學生。
1875年  23歲時開始參加沙龍展出
1880年  28歲,油畫《一次事故》獲沙龍一等獎
 
《一次事故》1880

1885年  33歲《飲馬》一畫獲得沙龍榮譽獎,並獲得榮譽騎士勳章
 
《飲馬》1885

80年代起,他在巴黎時尚新區,塞納河畔的Neuilly-sur-Seine,和另一位畫家Gustave-Coutois一起租用了一間大工作室。
 
 
Coutois和他的工作室  (達仰畫)
 
Coutois的作品

       此時,達仰已經被公認為一個知名的現代藝術家,以描繪農民生活場景著稱。尤其是他一係列描繪布列塔尼農民生活的風俗畫。

1891年   39歲,達仰被任命為法國榮譽軍團軍官
1896年  他也畫了一些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作品,如展出於Champ-de-Mars沙龍的《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1896
 
        美術史家指出,達仰除了是19世紀末“自然主義”學派,繼巴斯提安·萊帕什後的主要領軍人物外,他還是率先把當時新生的黑白攝影媒介(照片)引進繪畫創作過程,並利用照片,在他自己作品中將寫實主義藝術更進一步發揚光大的一位開拓者。
 
 
 
1900年   48歲,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同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大獎。
        進入20世紀,人到中年的達仰聲名鵲起,達到了榮譽的頂峰,除了法蘭西學院院士外,還獲得了一係列其他的頭銜:
      諸如:英國倫敦皇家美術學院榮譽院士
            德國柏林國家美術學院合作院士
            德國德累斯頓薩克森皇家學院院士
            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比利時布魯塞爾美術協會榮譽會員
            俄國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榮譽院士
            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榮譽國外會員
            巴西裏約熱內羅國家美術學院榮譽教授
            捷克布拉格皇家學院合作院士
             ......
      所以,1919年,當24歲的徐悲鴻留學來到巴黎之際,達仰的名字對他用“如雷灌耳”一詞來形容,應不算為過。

      1920年,徐悲鴻有幸結識了這位當時法國畫壇的當紅人物,在巴黎美院上學之餘,“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
      “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引號內文字來自百度注釋)

      20世紀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隨著達仰所堅決反對的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如馬提斯的野獸派、畢卡索的立體派等)的崛起,以及與他所關聯的“學院派”及“沙龍藝術”的衰落,達仰的名字,也被現代藝術史排除在外了。
    隻是在最近的20多年來,達仰才漸漸地重新回到了公眾的意識中來,眾多收藏家已開始重新注意到他注重繪畫細節風格構想的獨創性,以及在20世紀被現代派畫家漠視情況下,堅持在他學院派自然主義模式下繼續工作的能力和成果。

       如果說,徐悲鴻對中國的現代藝術教育曾作出巨大的影響和貢獻的話,其中也應有他良師益友達仰的一份功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Le Pardon Bretagne, 朝聖節,在網上和電視上經常見,不知道他是徐悲鴻的老師 -Tortoises- 給 Tortoises 發送悄悄話 Tortoises 的博客首頁 (69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3:36:07

très sympa! 動不令躁,穩不令急,動靜和諧,更添意趣. -走馬讀人- 給 走馬讀人 發送悄悄話 走馬讀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6:02:14

從畫中畫裏也看出他對中國畫也有研究,和喜愛。 -輕舟leo- 給 輕舟leo 發送悄悄話 輕舟leo 的博客首頁 (77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7:19:29

謝謝老師的介紹! -Bellemom- 給 Bellemom 發送悄悄話 Bellemo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7:43:34

謝謝老師詳細的考證和介紹。 -樂塗塗- 給 樂塗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8:47:25

《朝聖者》局部之二跟老師的賣花小姑娘頗有神似之處! 以前看過 聖女貞德,印象深刻。謝謝老師給大家介紹! -Palmbreeze- 給 Palmbreeze 發送悄悄話 Palmbreez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09:28:41

謝謝各位跟帖鼓勵。 -伯樂山翁- 給 伯樂山翁 發送悄悄話 伯樂山翁 的博客首頁 (485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10:56:32

人物在室外,也很少有陰影在地上,是不是古典畫法都這趟? -chunjingjing- 給 chunjingj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13:03:04

是這樣,古典畫法很少畫室外和盡可能避開畫自然光和陽光,它畫的室外有時也有投影,但像是室內光的投影。 -伯樂山翁- 給 伯樂山翁 發送悄悄話 伯樂山翁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9/2017 postreply 09:42:09

看多了印象派的色彩斑斕光影複雜,還是古典畫的細膩有致更好看 -chunjingjing- 給 chunjingj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30/2017 postreply 09:33:56

謝謝老師!!! -BenXuArtist- 給 BenXuArti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19:59:40

達仰比徐悲鴻年長43歲,是良師,不該稱益友吧?就如同如今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不該與您稱是朋友。 -房崇- 給 房崇 發送悄悄話 房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7 postreply 22:08:28

良師益友常常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 -伯樂山翁- 給 伯樂山翁 發送悄悄話 伯樂山翁 的博客首頁 (937 bytes) () 10/29/2017 postreply 02:56:46

更正:萬年交是“忘年交”之誤 -伯樂山翁- 給 伯樂山翁 發送悄悄話 伯樂山翁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9/2017 postreply 09:37:31

謝謝,領教了大師的非凡手筆 -閑看花開花落- 給 閑看花開花落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9/2017 postreply 17:34:50

謝謝老師分享! -Meicong- 給 Meic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9/2017 postreply 17:50:57

讚! -BloomLover- 給 BloomLover 發送悄悄話 BloomLov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30/2017 postreply 13:34:10

見識了!老師辛苦啦! -老幺六六- 給 老幺六六 發送悄悄話 老幺六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3:45: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