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學語嬰兒期(出生28天-1歲)[ 生理特點 I]

來源: 江南茶花 2012-06-16 06:38: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97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江南茶花 ] 在 2012-06-16 07:27:0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ZT:育兒知識100問江南茶花2012-06-16 05:48:43

38.嬰兒應在什麽時間出牙及應注意些什麽  


------------------------------------------------------------------------------------


 


牙齒的發育是骨骼成熟的一個粗略指標。從嬰兒乳牙萌出速度和時間來看,也能反映出嬰兒生長發育及營養好壞的狀況。有人說牙齒是小兒健康的標誌,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乳牙萌出的早晚,與嬰兒的體質、營養、性別、地區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往往表現為個體差異比較大,早的4個月就開始出牙,晚的可到10個月,一般大多數嬰兒多在6-7個月時開始萌出牙齒。 


按照不同月齡,嬰兒應出多少顆牙呢?父母可采用下列公式簡單地估算一下:出牙數(嬰兒)=月齡一(46)。例如10個月的嬰兒,乳牙應為4顆或6顆;在1歲時多數已有6-8顆乳牙;2歲時乳牙應出齊,共為20顆。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順序進行的,一般是下頜先於上頜,由前至後的順序。最先萌出的常是是下麵中間的門齒,然後是上麵中間的門齒,以後挨著中間的門齒左右長出。 


嬰兒出牙時常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萌出。在嬰兒萌牙時期要注意供給各種營養素,特別是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等必需的營養成分。為此,嬰兒飲食應多樣化,可給予蛋類、肉泥、魚泥、菜泥、果泥以保證營養,同時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此外,有些嬰兒在乳牙萌出前,可出現局部癢癢、流口水等現象,這是正常的,不需要處理。但此時可以有意識地給嬰兒一些餅幹之類的硬食物,讓他磨磨牙,可促進乳牙的萌出。 


假如10個月仍未出牙,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隻要嬰兒身體健康,沒有什麽疾病,到1歲時才出第1顆牙不算什麽問題。但是,如果1歲後仍末萌出第一顆牙或沒有任何出牙的跡象,就要考慮是否營養素的供給缺乏或因佝僂病等疾病而有礙乳牙萌出。 


 


39.什麽時候顱囟該閉合了  


------------------------------------------------------------------------------------


 


顱囟是幾塊顱骨相交接而形成的間隙。嬰兒主要有兩個顱囟,即前囟和後囟。前囟位於顱頂部,它是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出生時前囟對邊中點連線約1.5-2厘米大小,在出生後數月它隨著頭圍的增長而變大,6個月以後逐漸骨化而變小。正常健康小兒一般在11.5歲時就閉合了。後囟位於腦後枕部,是兩塊頂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出生時就很小或接近閉合,出生後1個半月就應完全閉合,最晚24個月也就閉合了。 


顱囟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發育和顱骨發育而閉合。顱囟閉合的變化主要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如果過早閉合,可造成小頭畸形,從而影響大腦發育,這樣的小兒往往智力發育較差。如晚閉,常見於佝僂病,是由於小兒缺乏維生素D,導致骨骼鈣化的異常而出現顱囟晚閉。還有腦積水的小兒,因腦部疾病引起腦脊液的增加,可因顱內積液的膨脹使得顱囟不能閉合,腦積水也嚴重影響小兒的腦發育,可造成呆傻。 


 


40.嬰兒睡眠時間多長才合適  


------------------------------------------------------------------------------------


 


嬰兒的睡眠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嬰兒疲勞時,需經過充足的睡眠之後,才能解除疲勞,才能吃得好,玩得好,長得好。在嬰兒時期,每天應睡幾次,睡多長時間,對安排嬰兒的生活和習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知道,嬰兒的神經係統是在不斷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從小注意合理安排嬰兒的睡眠、活動,逐漸形成長期定時有規律的習慣,使大腦的有關區域對外界的這種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從而為小兒生活規律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是有利的。 


在嬰兒期,掌握睡眠時間的長短,主要根據不同月齡嬰兒生理、神經係統發育和消化功能的特點來安排。月齡越大,白天睡眠次數及時間越少,但仍應注意到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嬰兒的生長。父母可根據自己嬰兒的具體情況,靈活安排睡眠的次數和時間。 


 


41.嬰兒為什麽容易流口水  


------------------------------------------------------------------------------------


 


新生兒由於唾液腺及神經反射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很少,不會流出口水來。在出生4個月以後,嬰兒的唾液腺發育逐漸趨於成熟,唾液分泌增加,4-6個月的嬰兒大約每天可分泌唾液200毫升左右。但是,此時嬰兒的口腔相對較淺,吞咽功能沒有發育完善,閉唇和吞咽的動作不協調,不會調節口內過多的唾液,所以容易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特別在4個月以後,嬰兒開始出牙了。出牙時的神經刺激,開始學習咀嚼,都會促使唾液的分泌明顯增加,常常表現為嬰兒的下巴不停地流著口水、圍嘴濕透的現象,父母為此很煩惱。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將這一年齡階段流口水的現象稱為“生理性流涎”。當嬰兒逐漸長大,吞咽功能進一步協調完善時,流口水就會減少,個別嬰兒可能會流的時間稍長些,但大多數2歲以後就不再流口水了。隻有當嬰兒患咽喉疾病、口腔潰瘍或皰疹時,才會出現口水增加。醫治痊愈後,流口水現象就會消失。


 


42.嬰兒什麽時候能坐  


------------------------------------------------------------------------------------


 


能夠自由地抬頭是嬰兒獨坐的先決條件。滿月的嬰兒當被扶至坐位時,常常頭向前垂,背始終是彎彎的,直不起來。3個月的嬰兒被扶坐時,頭能抬起一會兒。5個月的嬰兒被扶成坐位時,頭就穩多了。到了6個月,嬰兒能在較硬的木板床上獨坐一會兒,但有時兩手還要在前麵支撐著,否則就會左右搖晃。此時,坐在嬰兒車裏已不成問題。7-8個月時,嬰兒不用手支撐也可坐得穩穩當當了。9個月時,能獨坐10分鍾,兩隻手可以自由玩耍,拿取玩具,身體前傾時不會跌倒。10個月時,身體向兩邊傾斜也不會跌倒,並能由坐位改成俯臥,或由俯臥變成坐位。11個月的嬰兒已經坐得很穩,可以隨意將身體向兩側轉動。 


嬰兒躺在小床上眼能看到的、手能抓摸到的隻是一個很小範圍,坐起來卻不同了,他的視野擴大了,手能接觸的東西也多了。父母可以根據不同月齡嬰兒動作發育特點,幫助嬰兒練習坐。但在他們還不能坐穩時,不要使他們長時間處於坐位。


 


43.怎樣訓練嬰兒學習爬行  


------------------------------------------------------------------------------------


 


爬行這個訓練項目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但它對提高嬰兒全身的協調性非常關鍵,因此無論哪一個嬰兒均應在相應的月齡進行這個訓練。 


一般的訓練方法是這樣:嬰兒6個月以後,應經常讓他俯臥(趴著),在他麵前放個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開始時他不會爬,父母可用手頂住他的腳,促使他的腳向後用力蹬,這樣他就能向前挪動一點。在學習爬行的最初,首先要求嬰兒的雙臂及肩部要有一定的支撐力,沒有支撐力就不能爬行。隨後他的雙臂和肩能夠調換重心,在他向前爬時,身體的重心能從一側上肢移至另一側。其次,要求嬰兒的腿應縮到腹部下麵,這時我們看到的嬰兒是手和膝蓋著床,這時的爬才能叫真正的爬。當嬰兒手膝著床爬有困難時,父母可用兩手輕輕托起孩子的胸脯和肚子,幫助他的手和膝蓋著床,然後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讓他有一個爬的感覺。不斷地練習俯臥,反複鍛煉雙臂、雙腿的力量及重心的移動,嬰兒很快就能學會爬。當然,不是會爬幾步就行了,還應繼續鍛煉嬰兒爬的速度。訓練爬速需要大一點的場地,光使用床麵就不夠了。可買幾塊地毯鋪在地上,或者讓嬰兒穿厚一點的褲子在地板上隨便爬,這對嬰兒非常有好處。 


訓練小嬰兒爬行,就等於訓練他全身運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隨著爬的進展,嬰兒就能轉到跪、轉移重心和站立,然後很快就能學會行走了。 


 


44.嬰兒什麽時候會站  


------------------------------------------------------------------------------------


 


嬰兒運動功能的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同時,與肌肉的發育,特別是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嬰兒在經曆了抬頭、坐、翻身、爬行等運動發育的過程,慢慢過渡到要開始學習站立了。 


嬰兒腰部和下肢運動功能的發育是站立的基礎。在新生兒時期,扶其直立時,下肢僅稍能負重,可出現踏步樣反射。至嬰兒3-4個月時,扶他站立後,往往膝關節和髖部呈屈曲狀,顯得無力。隻有到5-6個月時,用手支撐著嬰兒的腋下,讓其站立時,下肢能夠負重,並能上下跳動。8個月時,嬰兒才能較好地支持身體,攙扶時能站立片刻,背、腰、臀部也能伸直了。一般在9-10個月時,嬰兒就能獨自站立了。 


父母應抓住嬰兒運動發育的時機,在此階段幫助和訓練嬰兒站立。站立不僅僅是運動功能的發育,同時也能促進嬰兒的智力發展。當嬰兒站起來了,視野就更加廣闊,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新奇的探索會使嬰兒增加更多的嚐試,有利於嬰兒的成長。 


訓練嬰兒站立時,要由易到難逐漸進行。剛開始時,可用雙手支持在嬰兒的腋下,讓其練習站立。在比較穩定後,可讓嬰兒扶著床欄站立。慢慢地嬰兒就能很穩地扶欄而立,並能自如地站起坐下或坐下站起。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嬰兒就能較好地掌握重心,最後脫離欄杆獨立站立了。 


在嬰兒剛開始學站時,父母應注意給予保護,同時要注意檢查床欄,防止發生摔傷、墜床等意外事故。


 


45.怎樣教嬰兒學走路  


------------------------------------------------------------------------------------


 


嬰兒開始蹣跚學步了。這時,父母不要伯孩子摔倒,要鼓勵大膽的進行嚐試。 


行走是靠兩條腿交替向前邁進,每走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才能步伐穩健。嬰兒初學走路,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來協調行走的步伐。 


嬰兒一般在10個月後,經過扶欄的站立已能扶著床欄橫步走了。這時怎樣來教嬰兒學走路呢? 


首先,在嬰兒初學走路時,為防止摔倒,應選擇活動範圍大,地麵平,沒有障礙物的地方學步。如冬季在室內學步,要特別注意避開煤爐、暖氣片和室內銳利有棱角的東西,防止發生意外。同時要給嬰兒穿合適的鞋和輕便的服裝,以利活動行走。 


其次,初學時,可讓嬰兒在學步車裏學習行走,當步子邁得比較穩時,父母可拉住嬰兒的雙手或單手讓他學邁步,也可在嬰兒的後方扶住腋下或用毛巾拉著,讓他向前走。鍛煉一個時期後,嬰兒慢慢就能開始獨立的嚐試,父母可站在麵前,鼓勵他向前走。初次,他可能會步態蹣跚,向前傾著,跌跌撞撞撲向你的懷中,收不住腳,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重心還沒有掌握好。這時父母要繼續幫助他練習,讓他大膽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熟能生巧,會越走越穩,越走越遠,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獨立行走了。1歲多時已能走得比較穩了。 


此外,在嬰兒學步時,父母應注意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練習了。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靈活施教。初學時應每天安排時間陪著學步,並注意保護,這樣有利於嬰兒更快學會走路。

所有跟帖: 

咿呀學語嬰兒期(出生28天-1歲)[ 生理特點 II] -江南茶花- 給 江南茶花 發送悄悄話 江南茶花 的博客首頁 (46872 bytes) () 06/16/2012 postreply 06:56:01

咿呀學語嬰兒期(出生28天-1歲)[ 生理特點 III] -江南茶花- 給 江南茶花 發送悄悄話 江南茶花 的博客首頁 (27456 bytes) () 06/16/2012 postreply 06:57: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