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語故事《歐式萬聖節》
歐式萬聖節
哈嘍喂從美國吹到歐洲並且變得流行起來,還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歐洲人是不喜歡改變他們已經習慣了的模式的。如果你仔細地去問有誰真正地了解哈嘍喂的意思,很多人恐怕也答不齊全。有的人知道這和惡作劇有關,卻絲毫沒有去做的動力。教會的人士們對哈嘍喂則深惡痛絕。他們呼籲人們不要接受哈嘍喂。因為哈嘍喂後麵所包含的原始意義是違背神的。可是哈嘍喂還是走到了歐洲人的身邊。
先是市場上麵多了一個大熱賣的季節。一切和哈嘍喂有關的商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歐洲人的眼前。到處都是南瓜,鬼臉,蜘蛛,巫婆,甚至小孩子的襪子、女人們喜歡點的蠟燭、餐巾紙、紙杯、紙盤上都印上去了。然而我觀看歐洲人,絕大多數是不動搖的。他們拿起來看看,又放回去了。比較熱衷的是家裏正好在那時有過生日的孩子家庭。大多就把生日派對的主題做成了哈嘍喂。我曾在一個新建的居民區住過兩年。那裏有一百五十多戶剛搬到一起的年輕家庭。每年總有一些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挨家挨戶地敲門。我開始很不喜歡,因為往往孩子剛睡著不久,鈴就雜亂地響起。可是後來發現,從二月份狂歡節上撿回來的一大罐無人問津的硬糖,在此時可得以全部出送時,心下還是免不了會竊竊自喜。因為,想到惡作劇原來也可以是反過來玩的哦。
在我所住的小鎮。哈嘍喂是全城出動的。每年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小城舉行夜半銷售。小城的商店不多卻可以營業到半夜零點。而且所有的商品都打折。我第一次去看時,簡直認不出這是平時走慣了的小城。所有的門麵都掛上了橙黑兩色的氣球。門口也大都站著或坐著一兩個骷髏或巫婆。商店裏麵人頭濟濟,商品反而看不到了。不過和真正的哈嘍喂所不同的是看不到有什麽人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大家都穿著平常的衣服,去逛一個遠看陌生近看熟悉的小城。
我身在海外近二十年,但是夢回故鄉的情景卻從來沒有了斷過。那種種的夢境各有不同,但感覺卻都是類似的。就像你走在這哈嘍喂之夜的小城,你看你自己也還是自己,你看那故城也還是故城,然而你的歸屬呢?卻因那份熟悉中的陌生而變得無影無蹤。
(選自穆紫荊散文集《又回伊甸》德國華友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