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09/1309_120_120.jpg?rand=8125">
你沉浸在愛中,唯有愛是你。這裏是靈魂的棲息地。
總節目 18 總播放 5714 總點讚 68 總評論 48

幸福與痛苦,本身並非真實存在 | 《見》20220506

2025-10-11 16:21:55 播放 43 評論 1
0:00

“見精”被意識,割裂成觀念,形成了“自”。
“見精”被體驗,渲染成情欲,形成了“我”。

自我,是“見精”光明中,投射出的陰影。
猶如滄海中,泛起的浪花浮沫。
浮沫生滅不停,浪花翻滾相續,眾生生死不休。

可是,浮沫生滅,無法改變深沉滄海。
可是,陰影浮現,無法搖曳不動光明。

心內的“見精”,不會因“自我”的觀念體驗而改變。
從你記事起,知道爸爸媽媽的那一刻,“見精”開始展現出“明了”的作用,在心靈明了的基礎上,形成了“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因“自我”的固化,從而固化了“世界”的現實。

可是你回頭想一想,從兒時有記憶的那一刻開始,
到如今你兩鬢華發,皺紋縱橫,年邁體衰,
你內心的“見精”,卻未曾有衰老。

幼兒時的你,見到爸爸媽媽的內心“明了”,與年邁體衰時,見到兒孫滿堂的內心“明了”,是同樣的清純清澈,同樣的明了明晰,心靈“見精”,不會因為你所見的事物,所經曆的遭遇,所經過的歲月,而有絲毫改變。

你一定感受過痛苦。
極度痛苦的黑暗絕望中,心靈“見精”知道“你自己”在痛苦,可是“見精”中明了你的痛苦,“見精”本身不會痛苦,猶如你的目光見到黑暗,目光本身不會變成黑暗。

你一定體驗過幸福。
在狂喜奔騰的濃鬱體驗中,心靈“見精”明了“你自己”在幸福,可是“見精”中明了你在幸福,“見精”本身沒有幸福,就好像射入水中的光線,隻是光明的呈現,光不會隨著水波搖擺。

夢境本身,並不具備“痛苦與幸福”的性質。
是執幻為實的心靈,將“見精”明了,帶入到體驗意識的煩惱中,沉淪於夢境中的“見精”,具有了感受的能力,升起了痛苦與幸福的境界。

“見精”不會改變,幸福與痛苦,本身並非真實存在。

改變的,隻是你的“自己”而已啊。
你“自己”,是意識與心願,概念與體驗的結合。
概念在不停變化,體驗在刹那川流,於是,你認定的“自己”,本身是瞬息萬變的,暫時“體現”。

你認定的“自己”,是因為你的“認定”而生。
認定,就是心靈“見精”,被所見帶入的“幻覺”。
若心靈“見精”離開頭腦的認定,離開心願的執迷。
“見精”自心靈體驗中,沉澱出純澈的性質。
“見精”自頭腦意識中,脫落了概念的思維。

“見精”清澈清晰,明了明晰的體性,
就會從“自我”存在的,夢境中蘇醒。

體驗情欲,是可以淨化,淡化,消失的。
意識概念,是可以改變,淡化,忘卻的。
自我認知,是可以純淨,分解,消失的。

生死輪回的夢境,是可以純淨,淡忘,融解,消散的。
先天智慧的光明,是可以明了,增進,呈現,覺醒的。

“見精”覺醒,心靈之內的明了,清醒純淨,完整無雜。
“明了”就脫落了“心願意識”,這一件人格自我的外套。

不再被身心意識拖累的“見精”,就蘇醒了生命本初的“靈性”。
不被“自我”認知欺騙的“明了”,“靈性”從生死的夢境中醒來。

這是亙古以來很少發生的事情。
一般而言,因“靈”對生命存在的沉澱,形成細膩的經驗習氣推動,靈墮入了心靈的“夢境”中;心識對習氣的分別,從而形成了因果法則的製約,被經驗推動的“心靈”思慮,受到經驗具體的業力製約,“業”是分別心所造的“刹那”,“力”就是習氣的川流慣性。分別心是“因”,業力形態為“果”,因果相續慣性生滅,生死輪回苦海無邊。

“靈”一旦墮入心靈,就等同於,靈進入了“夢境”。
沉淪夢境的“靈”,將夢境當作真實,就生出來夢境中的“自我”,也就是,此時此刻看文章的“你自己”。

你是沒有能力,去拯救你“自己”的,因為你就在夢中。
隻有醒來的人,可以喚醒夢中人,我們稱之為“覺悟者”。

祂留在夢境內,解救生死夢境中人的道路,我們稱之為“佛法”;借助夢幻世界中,因緣和合所現的條件,去解脫夢境牽絆的方法,我們稱之為“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的核心,就是要找到內心的“見精”,讓心中的“明了”成為你“自己”,讓現實生活中的,頭腦意識與情欲體驗的“自己”,在心靈“明了”中逐漸淨化,純潔,淡忘,熄滅。

“人性”自我的熄滅,則浮現出“靈性”生命的永恒。
“靈性”蘇醒,則覺性浮現,覺性蘇醒,則天國降臨。
天國的榮耀恢弘,表達著覺性清淨,智慧普照的莊嚴。

法界清淨智慧的呈現,還原“祂”究竟無量的慈悲。
我們都在“祂”之內,無論是生或是死,都未曾離開“祂”的平安;無論是人或是鬼,“祂”的慈悲永遠擁抱你我入懷,未曾有分別。

眾生反觀內視,體證到心靈“見精”,那明了清澈中,就是“祂”普照宇宙蒼穹,周遍微塵世界的究竟智慧。
“祂”是見一切中,離一切“分別”的圓滿寂靜。

眾生覺受安寧,體驗內心溫暖,那接納絕望痛苦的溫暖中,是“祂”亙古不變的慈悲,接納一切眾生於平安之內,熄滅生死苦痛於聖靈之愛,救贖眾生“自我”於寬恕釋懷,寬恕之心直達天堂,平安之性即為天堂。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這些內容讓人心裏感覺到放鬆舒緩和溫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