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11月14日報道,近日,美國政壇上演了一出出人意料的政治圖景:分屬民主黨與共和黨、曾針鋒相對的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與邁克·蓬佩奧,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公開活動中罕見聯手,共同炮轟川普政府的"戰略收縮"政策。
這對昔日宿敵的意外合流,並非源於政治理念的真正趨同,而是赤裸裸暴露了美國精英階層對全球霸權旁落的集體焦慮,更深刻折射出當今國際秩序轉型期的深層博弈與權力震蕩。
希拉裏與蓬佩奧的政治恩怨早已人盡皆知。蓬佩奧曾多次誓言要公開希拉裏的電子郵件,屢次尖銳批評其在班加西事件中的處置失當;希拉裏則毫不留情地直指蓬佩奧"行事卑劣且可悲"。
但在維護美國全球霸權這一核心議題上,兩人卻達成了驚人的高度共識。希拉裏言辭懇切地警告,五角大樓討論的"劃分勢力範圍"模式是"注定失控的災難",聲稱這會嚴重削弱美國應對所謂"全球主要挑戰"的能力;
蓬佩奧隨即附和稱"幾乎完全同意這一判斷",直言不諱地宣稱"希望美國價值觀在未來250年裏繼續主導世界",堅決拒絕將全球領導權讓給任何競爭對手。
兩人的聯合發聲,本質上是對川普政府戰略轉向的強烈反彈與公開施壓。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其政府明顯加快了"戰略收縮"的步伐:五角大樓大幅擴大西半球軍事存在,將南方司令部轄區的部署規模提升至數十年最高水平;

同時,美國宣布撤回部署在東歐多國的輪換步兵旅,將戰略資源向本土及周邊區域集中。這種看似"美國優先"的務實調整,在秉持全球主義理念的精英眼中,卻成了"主動讓出霸權"的軟弱表現,自然引發強烈抵觸。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跨黨喊話的背後,是美國政壇的深層分裂與霸權邏輯的頑固延續。希拉裏作為"重返亞洲"戰略的核心設計者,始終堅定秉持全球擴張路線,視維持美國全球存在感為核心使命;
蓬佩奧則一貫主張以"西方價值觀"為旗幟,通過強硬手段維護美國霸權,即便在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時,仍未停止對中國的尖銳批評。而五角大樓的回應同樣充滿火藥味,直言希拉裏是"被全球主義綁架的傀儡",強調國防部的核心任務是"保護本土安全、遏製中國崛起",淋漓盡致展現出行政分支內部的激烈博弈與理念衝突。

美國的霸權焦慮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其國內治理困境日益凸顯,政府停擺危機與債務上限爭議頻發,經濟增長持續承壓,社會分裂愈發嚴重。在國際層麵,多極化趨勢加速演進,新興國家群體崛起正深刻重塑全球力量格局,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相對下降已成不爭事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已明確指出,亞太是合作發展的高地而非地緣博弈的棋局,世界足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良性互動、共同發展。但這種理性務實的聲音,顯然未能撼動美國精英階層根深蒂固的霸權執念。
希拉裏與蓬佩奧的合流,看似反常實則必然。在維護美國全球主導地位這一最高政治正確麵前,黨派分歧與個人恩怨都隻能退居次要位置,成為可以暫時擱置的細枝末節。但他們刻意忽視的是,霸權的維係從來不能僅憑主觀意誌,而是取決於堅實的實力支撐與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

如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與不可逆轉的曆史大勢,繼續固守僵化的霸權思維、動輒以勢力範圍劃分世界、動輒遏製他國發展,顯然與曆史潮流背道而馳,注定難以得逞。
這場跨黨發聲的政治鬧劇,最終隻會讓美國的內部撕裂與戰略迷茫更加凸顯於世界麵前。無論是川普的務實收縮,還是希拉裏與蓬佩奧的霸權堅守,都未能真正回應時代發展的核心命題。正如國際社會普遍看到的,世界早已不是單極主導的格局,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任何國家都無權將自身意誌強加於人。
美國若想真正擺脫當前困境,與其糾結於霸權是否旁落,不如正視國內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與複雜的國際現實,以平等尊重的姿態參與全球治理,這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在多極化加速演進的今天,任何試圖固守霸權、遏製他人發展的做法都注定難以持久。希拉裏與蓬佩奧的罕見聯合,或許隻是美國霸權敘事衰落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但它深刻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當一個國家的戰略選擇陷入路徑依賴,即便是昔日不共戴天的宿敵,也會為了維護共同的既得利益而暫時聯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