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加沙迎來了一次搖搖欲墜的停火

加沙迎來了一次搖搖欲墜的停火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於 2025-11-03 01:35: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5年10月8日,在美國、埃及、卡塔爾和土耳其四國共同斡旋、牽線和擔保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了期待已久的加沙停火協議。10日中午,協議正式生效,以色列軍隊開始從加沙撤軍。10月13日,最後一批20名仍然活著的以色列人質獲釋;作為交換,以色列釋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一刻標誌著,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從加沙越境發動針對以色列本土的武裝襲擊以來,持續兩年、血腥殘酷的加沙之戰暫時告一段落。

加沙迎來了一次搖搖欲墜的停火

2024年12月9日,在加沙地帶加沙城,流離失所的孩子們在一處臨時帳篷區玩耍(圖:新華社)

兩年血腥,告一段落

2023年10月7日,控製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等多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突然越境對以色列境內的軍、民目標發動襲擊,造成以方至少1200人死亡,251名以色列人被劫為人質。

持強硬路線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隨即以“反恐”、“解救人質”為由,於10月28日正式發動對加沙的武裝進攻。此後兩年間,以軍控製並摧毀了加沙境內大片軍事和民用目標——但始終未能完全達成武力消滅哈馬斯、解救全部人質的既定目標。

衝突爆發不久,國際社會便積極介入調停。以色列與哈馬斯曾先後兩次短暫停火,但收效甚微。其間,還曾發生以色列空襲卡塔爾境內的哈馬斯和談代表團成員的惡性事件——卡塔爾還是以哈和談的中間斡旋國。

隨著加沙地區人道災難的惡性膨脹,衝突各方逐漸意識到無法單純通過武力達到目的。在內外壓力日甚一日的促迫下,以哈雙方開始落實停火協議。

這一協議在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提“二十條初步計劃”的基礎上達成。盡管協議正式文本尚未完全公布,但已知內容包括停火、以色列“開始撤軍”、釋放以色列人質和巴勒斯坦囚犯、開放人道救援通道等。

截至目前,以色列軍隊已撤出加沙城大部分地區、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和其他地區,但仍駐紮在南部城市拉法赫的大部分地區、加沙最北部的城鎮,以及加沙與以色列邊境沿線。

另一些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尚不明朗:協議可能並不包括哈馬斯全部解除武裝的條款,但是否要求哈馬斯放棄某些進攻性武器尚無定論。

至於加沙地區的日常運作,“二十條”提出設立名為“和平委員會”的國際機構治理加沙,該委員會將擁有最大權力,監督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的日常行政事務——特朗普還特地提出了負責人人選,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委員會還將發揮指揮加沙重建的主導作用,未來由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行使行政治理職能,在加沙部署一支由阿拉伯國家領導的國際安全部隊,並與巴勒斯坦警察部隊協同行動。以色列軍隊也將根據這些部隊的部署撤離相關地區。

但這些條款有多少落實在協議文本中尚無定論,至少哈馬斯至今仍堅持“加沙政府組成應由巴勒斯坦人自行協商”。



2025年10月13日,人們歡迎巴勒斯坦獲釋人員回到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圖:視覺中國)

勝利者,失敗者

耐人尋味的是,幾乎所有直接相關方都在第一時間宣稱自己是“勝利者”。

自重新上台以來一再主動介入加沙事務並屢屢以“加沙和平締造者”自居的特朗普,迫不及待地親自跑到以色列,並在以色列議會發表了與其一貫風格迥異的演講:“天空平靜,槍聲沉寂,警笛聲停息,太陽在終於恢複和平的聖地上冉冉升起,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漫長的噩夢已經結束了。”

協議確實是在一周前的“特朗普二十條”的基礎上達成。不僅如此,通過一個月緊鑼密鼓的協調,特朗普勸回了在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空襲卡塔爾事件後怒而退出斡旋的卡塔爾和埃及,拉住了對停火談判喪失信心的哈馬斯,並在關鍵時刻向以色列施加壓力,促使其在此前長期堅持的一些“紅線”上做出讓步或鬆動,最終達成了“促和”的階段性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至少在最後協議的落實上做出了貢獻,並達到一定的目的。這一“勝利”的含金量至少比其他同類所謂“勝利”——如“促成烏克蘭和平”——要可靠得多。

然而,特朗普並未能借此重新贏得巴以和平進程的主導權。自2023年10月至2025年9月,美國對以色列的直接軍事援助高達217億美元,並為袒護以方付出了盟友反目、區域夥伴生隙等慘痛代價,卻並未能換來其在中東霸權的鞏固。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和特朗普又很難稱得上“勝利者”。



2025年10月13日,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中)在機場合影(圖:視覺中國)

以色列朝野也對協議的達成做出了一副慶祝勝利的姿態,以色列政府、軍方圍繞最後20名人質和28具人質遺體的移交大做文章,竭力渲染其“通過戰爭實現了目標”。

自對加沙發動地麵戰以來,不論對加沙、巴勒斯坦或周邊其他國家境內目標的軍事行動,以色列幾乎都贏得了一邊倒的戰術勝利,攻城略地,斬將刈旗,而自身傷亡卻不大。在美國的庇護下,以色列在加沙和國際舞台上有恃無恐,戰場上能贏、調停國敢炸、“環保少女”照抓……從這個角度看,以色列“勝利者”的成色可謂十足。

但兩年戰爭令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進程戛然而止,更令其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孤立。直到最後一刻,以色列仍未能解救全部人質,遠未能真正消滅哈馬斯,占領並完全吞並加沙,“去人占地”的嚐試終歸泡影。在第95屆聯大會議上,多個歐洲的美國傳統盟友和G7國家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最後,一貫對以色列無視“兩國方案”聽之任之的特朗普在屢屢碰壁後,還是在“二十條”中加入了“未來可考慮建立巴勒斯坦國”條款,從而標誌著以色列抹殺巴勒斯坦建國正當性的努力歸於失敗。這些影響又切實地為以色列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

宣稱自己勝利的還有“鼻青臉腫”的哈馬斯:半島電視台和路透社均報道稱,10月10日協議生效當天,就有多達7000名哈馬斯武裝人員“轉入地麵”,堂而皇之地開進以色列軍隊人去樓空的各大定居點,一些剛被以色列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荷槍實彈,在加沙街頭招搖過市,歡呼“勝利”。

盡管哈馬斯幾乎在每次武裝衝突中都是輸家,但他們還活著,武裝未解除,最後一批人質也是有條件的交換……很多因素足以成為他們慶祝“勝利”的充分論據。

無論最終協議文本的內容和落實情況如何,未來的加沙都再難重現2007年以來哈馬斯一統天下的局麵。此外,國際社會同情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的呼聲雖日漸高漲,但譴責恐怖主義的呼聲並未隨之減少。

絕大多數國家、國際組織和實體都小心翼翼地將“同情巴勒斯坦”與“同情哈馬斯”區分開來,盡管認同“兩國方案”者越來越多,但哈馬斯在未來“巴勒斯坦國”建國藍圖上的存在感卻有下降之虞。從這個角度講,哈馬斯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而對於214.2萬加沙人來說,勝利和失敗的話術在現實麵前都顯得虛無縹緲。

兩年加沙戰爭造成至少67869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被以色列殺害,其中兒童20179人,受傷人數至少有170105人。

自2025年5月27日起,在加沙因糧食短缺而死亡的巴勒斯坦人多達2615人,上百萬加沙人逃離家園,其中一些人經曆過多次流離失所。

加沙大批建築物和基礎設施被毀,全境建築損毀率高達78%,全境36家醫院僅有14家尚能勉強或部分運營。

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在加沙地帶因以色列襲擊遇害的媒體工作者多達197人、援助人員565人,被哈馬斯襲擊遇害的媒體工作者2人。

此外,在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等加沙以外地區,被以色列軍隊、定居者、平民殺害的巴勒斯坦人達1008人。

盡管戰爭暫時結束,但失去的一切都如流水落花,再不複返。



2025年10月11日,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地帶北部的家園(圖:新華社)

戰爭結束之後

加沙停火協議已生效。然而,在兩年戰爭的摧殘下,氣氛一片悲觀。

在加沙和巴勒斯坦,絕望和無助感彌漫,許多人認為未來無望,“沒有什麽值得高興的”。隨著停火協議的生效,援助組織表示,他們正努力盡可能擴大救援規模,以減輕人道主義災難的影響,幫助人們重建支離破碎的生活。

盡管以色列根據協議將不再限製人道救援的進入,但重建和恢複注定艱難且緩慢,不少人對停火能否持續也持高度懷疑態度——因為內塔尼亞胡實際上從未鬆口,而他的“要價”包括徹底消滅哈馬斯甚至吞並加沙、抹殺巴勒斯坦建國主張的正當性等,又是任何巴勒斯坦對手注定不可能接受的。即便此次戰爭真的結束,釀成戰火的火種卻並未熄滅。

促成協議的重要國際調停人、卡塔爾首相阿勒薩尼承認,促成加沙停火協議達成的調解員決定,推遲就哈馬斯武器庫等更棘手的問題進行談判,因為“交戰各方尚未準備好達成全麵協議”。這意味著各方在急於停戰的情況下選擇擱置、推遲並繞開了一些最棘手的難題,包括哈馬斯的重武器何去何從、加沙戰後的治理模式等。

10月10日,阿勒薩尼在巴黎坦承,“如果我們進行全麵談判,就不會取得這些成果”——而每一個這樣被擱置、推遲、繞開的最棘手問題,都隨時隨地可能再一次讓以巴雙方擦槍走火。



2025年10月1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峰會,聚焦加沙地帶停火第一階段。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埃及總統塞西、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薩尼(前排從左至右)在峰會上合影(圖:視覺中國)

在停戰後,美國和以色列如何進行國際危機公關,以修補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難題。而“兩國方案”和“巴勒斯坦國問題”不論如何取舍,都注定荊棘叢生、危機四伏。

協議的落實、以色列的開始撤軍和哈馬斯的嚴重削弱,導致加沙戰後的行政治理和治安局麵錯綜複雜。

有消息稱,停火剛剛生效,加沙市中心就爆發了以哈馬斯武裝為一方、當地部族多格穆什家族為另一方的激烈火並。除此以外,由塔拉賓貝都因人沙巴布領導的“人民力量”、另一個“地頭蛇”馬吉達家族成員阿斯塔爾領導的“反恐打擊部隊”等,也在加沙各地與哈馬斯武裝爭奪地盤。

這些“地頭蛇”中有的也曾參與“10·7”越境襲擊,並激烈反對哈馬斯與以色列媾和。據當地消息稱,他們中又不乏以色列“臥底”和“暗鉤”的嫌疑者。如多格穆什日前就曾“說漏嘴”,稱以色列曾聯係他,希望他負責以色列撤軍後加沙城的善後,他同時宣稱自己“大義凜然地拒絕了”。

阿斯塔爾的“反恐打擊部隊”自2024年9月起就曾多次與哈馬斯武裝激烈交鋒,並被哈馬斯指責為“以色列臥底”,其宣稱要在加沙成為哈馬斯的替代者。

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分析家指出,以色列軍情部門確實曾資助和煽動某些“臥底團體”,甚至利用其對以色列目標進行“恐怖襲擊”,從而為自己擴大軍事行動尋找口實。一旦以方有人唯恐和平、停火觸及其切身利益,試圖通過這類曆史上屢見不鮮的手段重新挑起戰禍,那麽加沙乃至整個巴以和中東局勢將再陷萬劫不複之淵。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習近平飲酒表情“痛苦”畫麵曝 韓國晚宴馬格利酒爆紅
如果登機牌上出現這4個令人畏懼的代碼 要小心了
驚天一擁!手放哪裡?網絡熱議萬斯擁抱柯克遺孀
上海老翁一屁股坐女乘客大腿 狂蹭偷摸 露詭異笑容
馬斯克大膽預言!5年內手機、App全麵消失




24小時討論排行

撞死3歲華裔幼童的無照司機重罪全免,家屬痛哭…
聯邦政府關門停擺之際,特朗普舉辦奢華萬聖節派對
俄軍猛攻烏東重鎮,烏克蘭招架不住了
川普再爆猛料:習近平親口保證 他任內絕不對台動武
鄭麗文說普京不是獨裁者 美共和黨大老:她可能做不久
全世界靜待美國最高法怎麽判,特朗普又改口說"不去了"
特朗普遭紮心3連問:普京為何不停火?他無視你嗎?…
美國財長怒嗆"中國難以被信賴":必須擺脫稀土依賴風險
紐約“紅潮”:33歲“社會主義市長”馬姆達尼的驚天逆襲
伏屍百萬,這個國家已經進入大屠殺模式
打臉“拋售美國” 三大因素 美債或創5年最強表現
紐約市長選戰~歐巴馬力挺"穆斯林新星",川普怒罵共產黨員
川普受訪:習近平與普京同樣難纏 都不是好惹的
特朗普:習近平知道中國若侵台會有什麽“後果”
“了不起的特朗普”花天酒地,4200萬美國人卻正挨餓
三億遊客湧入中國壯麗的新疆,那裏還有他們未曾看到的一麵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加沙迎來了一次搖搖欲墜的停火

南方人物周刊 2025-11-03 01:35:21

2025年10月8日,在美國、埃及、卡塔爾和土耳其四國共同斡旋、牽線和擔保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了期待已久的加沙停火協議。10日中午,協議正式生效,以色列軍隊開始從加沙撤軍。10月13日,最後一批20名仍然活著的以色列人質獲釋;作為交換,以色列釋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一刻標誌著,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從加沙越境發動針對以色列本土的武裝襲擊以來,持續兩年、血腥殘酷的加沙之戰暫時告一段落。

加沙迎來了一次搖搖欲墜的停火

2024年12月9日,在加沙地帶加沙城,流離失所的孩子們在一處臨時帳篷區玩耍(圖:新華社)

兩年血腥,告一段落

2023年10月7日,控製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等多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突然越境對以色列境內的軍、民目標發動襲擊,造成以方至少1200人死亡,251名以色列人被劫為人質。

持強硬路線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隨即以“反恐”、“解救人質”為由,於10月28日正式發動對加沙的武裝進攻。此後兩年間,以軍控製並摧毀了加沙境內大片軍事和民用目標——但始終未能完全達成武力消滅哈馬斯、解救全部人質的既定目標。

衝突爆發不久,國際社會便積極介入調停。以色列與哈馬斯曾先後兩次短暫停火,但收效甚微。其間,還曾發生以色列空襲卡塔爾境內的哈馬斯和談代表團成員的惡性事件——卡塔爾還是以哈和談的中間斡旋國。

隨著加沙地區人道災難的惡性膨脹,衝突各方逐漸意識到無法單純通過武力達到目的。在內外壓力日甚一日的促迫下,以哈雙方開始落實停火協議。

這一協議在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提“二十條初步計劃”的基礎上達成。盡管協議正式文本尚未完全公布,但已知內容包括停火、以色列“開始撤軍”、釋放以色列人質和巴勒斯坦囚犯、開放人道救援通道等。

截至目前,以色列軍隊已撤出加沙城大部分地區、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和其他地區,但仍駐紮在南部城市拉法赫的大部分地區、加沙最北部的城鎮,以及加沙與以色列邊境沿線。

另一些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尚不明朗:協議可能並不包括哈馬斯全部解除武裝的條款,但是否要求哈馬斯放棄某些進攻性武器尚無定論。

至於加沙地區的日常運作,“二十條”提出設立名為“和平委員會”的國際機構治理加沙,該委員會將擁有最大權力,監督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的日常行政事務——特朗普還特地提出了負責人人選,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委員會還將發揮指揮加沙重建的主導作用,未來由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行使行政治理職能,在加沙部署一支由阿拉伯國家領導的國際安全部隊,並與巴勒斯坦警察部隊協同行動。以色列軍隊也將根據這些部隊的部署撤離相關地區。

但這些條款有多少落實在協議文本中尚無定論,至少哈馬斯至今仍堅持“加沙政府組成應由巴勒斯坦人自行協商”。



2025年10月13日,人們歡迎巴勒斯坦獲釋人員回到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圖:視覺中國)

勝利者,失敗者

耐人尋味的是,幾乎所有直接相關方都在第一時間宣稱自己是“勝利者”。

自重新上台以來一再主動介入加沙事務並屢屢以“加沙和平締造者”自居的特朗普,迫不及待地親自跑到以色列,並在以色列議會發表了與其一貫風格迥異的演講:“天空平靜,槍聲沉寂,警笛聲停息,太陽在終於恢複和平的聖地上冉冉升起,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漫長的噩夢已經結束了。”

協議確實是在一周前的“特朗普二十條”的基礎上達成。不僅如此,通過一個月緊鑼密鼓的協調,特朗普勸回了在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空襲卡塔爾事件後怒而退出斡旋的卡塔爾和埃及,拉住了對停火談判喪失信心的哈馬斯,並在關鍵時刻向以色列施加壓力,促使其在此前長期堅持的一些“紅線”上做出讓步或鬆動,最終達成了“促和”的階段性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至少在最後協議的落實上做出了貢獻,並達到一定的目的。這一“勝利”的含金量至少比其他同類所謂“勝利”——如“促成烏克蘭和平”——要可靠得多。

然而,特朗普並未能借此重新贏得巴以和平進程的主導權。自2023年10月至2025年9月,美國對以色列的直接軍事援助高達217億美元,並為袒護以方付出了盟友反目、區域夥伴生隙等慘痛代價,卻並未能換來其在中東霸權的鞏固。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和特朗普又很難稱得上“勝利者”。



2025年10月13日,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中)在機場合影(圖:視覺中國)

以色列朝野也對協議的達成做出了一副慶祝勝利的姿態,以色列政府、軍方圍繞最後20名人質和28具人質遺體的移交大做文章,竭力渲染其“通過戰爭實現了目標”。

自對加沙發動地麵戰以來,不論對加沙、巴勒斯坦或周邊其他國家境內目標的軍事行動,以色列幾乎都贏得了一邊倒的戰術勝利,攻城略地,斬將刈旗,而自身傷亡卻不大。在美國的庇護下,以色列在加沙和國際舞台上有恃無恐,戰場上能贏、調停國敢炸、“環保少女”照抓……從這個角度看,以色列“勝利者”的成色可謂十足。

但兩年戰爭令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進程戛然而止,更令其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孤立。直到最後一刻,以色列仍未能解救全部人質,遠未能真正消滅哈馬斯,占領並完全吞並加沙,“去人占地”的嚐試終歸泡影。在第95屆聯大會議上,多個歐洲的美國傳統盟友和G7國家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最後,一貫對以色列無視“兩國方案”聽之任之的特朗普在屢屢碰壁後,還是在“二十條”中加入了“未來可考慮建立巴勒斯坦國”條款,從而標誌著以色列抹殺巴勒斯坦建國正當性的努力歸於失敗。這些影響又切實地為以色列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

宣稱自己勝利的還有“鼻青臉腫”的哈馬斯:半島電視台和路透社均報道稱,10月10日協議生效當天,就有多達7000名哈馬斯武裝人員“轉入地麵”,堂而皇之地開進以色列軍隊人去樓空的各大定居點,一些剛被以色列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荷槍實彈,在加沙街頭招搖過市,歡呼“勝利”。

盡管哈馬斯幾乎在每次武裝衝突中都是輸家,但他們還活著,武裝未解除,最後一批人質也是有條件的交換……很多因素足以成為他們慶祝“勝利”的充分論據。

無論最終協議文本的內容和落實情況如何,未來的加沙都再難重現2007年以來哈馬斯一統天下的局麵。此外,國際社會同情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的呼聲雖日漸高漲,但譴責恐怖主義的呼聲並未隨之減少。

絕大多數國家、國際組織和實體都小心翼翼地將“同情巴勒斯坦”與“同情哈馬斯”區分開來,盡管認同“兩國方案”者越來越多,但哈馬斯在未來“巴勒斯坦國”建國藍圖上的存在感卻有下降之虞。從這個角度講,哈馬斯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而對於214.2萬加沙人來說,勝利和失敗的話術在現實麵前都顯得虛無縹緲。

兩年加沙戰爭造成至少67869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被以色列殺害,其中兒童20179人,受傷人數至少有170105人。

自2025年5月27日起,在加沙因糧食短缺而死亡的巴勒斯坦人多達2615人,上百萬加沙人逃離家園,其中一些人經曆過多次流離失所。

加沙大批建築物和基礎設施被毀,全境建築損毀率高達78%,全境36家醫院僅有14家尚能勉強或部分運營。

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在加沙地帶因以色列襲擊遇害的媒體工作者多達197人、援助人員565人,被哈馬斯襲擊遇害的媒體工作者2人。

此外,在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等加沙以外地區,被以色列軍隊、定居者、平民殺害的巴勒斯坦人達1008人。

盡管戰爭暫時結束,但失去的一切都如流水落花,再不複返。



2025年10月11日,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地帶北部的家園(圖:新華社)

戰爭結束之後

加沙停火協議已生效。然而,在兩年戰爭的摧殘下,氣氛一片悲觀。

在加沙和巴勒斯坦,絕望和無助感彌漫,許多人認為未來無望,“沒有什麽值得高興的”。隨著停火協議的生效,援助組織表示,他們正努力盡可能擴大救援規模,以減輕人道主義災難的影響,幫助人們重建支離破碎的生活。

盡管以色列根據協議將不再限製人道救援的進入,但重建和恢複注定艱難且緩慢,不少人對停火能否持續也持高度懷疑態度——因為內塔尼亞胡實際上從未鬆口,而他的“要價”包括徹底消滅哈馬斯甚至吞並加沙、抹殺巴勒斯坦建國主張的正當性等,又是任何巴勒斯坦對手注定不可能接受的。即便此次戰爭真的結束,釀成戰火的火種卻並未熄滅。

促成協議的重要國際調停人、卡塔爾首相阿勒薩尼承認,促成加沙停火協議達成的調解員決定,推遲就哈馬斯武器庫等更棘手的問題進行談判,因為“交戰各方尚未準備好達成全麵協議”。這意味著各方在急於停戰的情況下選擇擱置、推遲並繞開了一些最棘手的難題,包括哈馬斯的重武器何去何從、加沙戰後的治理模式等。

10月10日,阿勒薩尼在巴黎坦承,“如果我們進行全麵談判,就不會取得這些成果”——而每一個這樣被擱置、推遲、繞開的最棘手問題,都隨時隨地可能再一次讓以巴雙方擦槍走火。



2025年10月1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峰會,聚焦加沙地帶停火第一階段。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埃及總統塞西、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薩尼(前排從左至右)在峰會上合影(圖:視覺中國)

在停戰後,美國和以色列如何進行國際危機公關,以修補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難題。而“兩國方案”和“巴勒斯坦國問題”不論如何取舍,都注定荊棘叢生、危機四伏。

協議的落實、以色列的開始撤軍和哈馬斯的嚴重削弱,導致加沙戰後的行政治理和治安局麵錯綜複雜。

有消息稱,停火剛剛生效,加沙市中心就爆發了以哈馬斯武裝為一方、當地部族多格穆什家族為另一方的激烈火並。除此以外,由塔拉賓貝都因人沙巴布領導的“人民力量”、另一個“地頭蛇”馬吉達家族成員阿斯塔爾領導的“反恐打擊部隊”等,也在加沙各地與哈馬斯武裝爭奪地盤。

這些“地頭蛇”中有的也曾參與“10·7”越境襲擊,並激烈反對哈馬斯與以色列媾和。據當地消息稱,他們中又不乏以色列“臥底”和“暗鉤”的嫌疑者。如多格穆什日前就曾“說漏嘴”,稱以色列曾聯係他,希望他負責以色列撤軍後加沙城的善後,他同時宣稱自己“大義凜然地拒絕了”。

阿斯塔爾的“反恐打擊部隊”自2024年9月起就曾多次與哈馬斯武裝激烈交鋒,並被哈馬斯指責為“以色列臥底”,其宣稱要在加沙成為哈馬斯的替代者。

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分析家指出,以色列軍情部門確實曾資助和煽動某些“臥底團體”,甚至利用其對以色列目標進行“恐怖襲擊”,從而為自己擴大軍事行動尋找口實。一旦以方有人唯恐和平、停火觸及其切身利益,試圖通過這類曆史上屢見不鮮的手段重新挑起戰禍,那麽加沙乃至整個巴以和中東局勢將再陷萬劫不複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