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涼山州西昌月城學校因初中男生宿舍床位緊張,老師安排部分學生輪著與他人擠著睡1.1米寬的床,引來學生投訴。
學生提供的班級群聊天截圖顯示,老師表示,初一男寢床位緊張,學校給班級安排了4個寢室,每個寢室有8個床位,其中有3個寢室住了9人。老師還表示,床位緊張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要讓想住校的學生都住校,搭鋪輪流合住是最公平的做法。此外,網友還反映該校初一存在分重點班的現象。
相關群聊記錄截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9月30日,該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目前學校已通過改造宿管室,解決了這部分學生的床鋪問題。
學校老師最初提出的“9人輪流睡8張床最公平”的說法,引發了網友熱議。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發育關鍵期,睡眠質量直接影響學習效率與身心健康。1.1米的床寬本就局促,兩人擠睡不僅難以翻身,更存在安全隱患,無論怎麽“輪流”,都難言舒適與合理。學生如果長期睡眠不好,會影響身心健康,降低學習效率,所謂“公平”又從何談起?
真正的公平,應當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而不是強行要學生“輪流受苦”。學校以“床位緊張不可改變”為由選擇這種方式,看似是兼顧了“想住校的學生都能住校”,實則是將自己的責任轉嫁給了學生,用犧牲個體基本權益的代價,掩蓋了資源調配和規劃不足的問題。
這起事件還牽出另一個問題——該校初一被指存在“重點班”現象,這一問題還有待相關部門調查處理。若屬實,那就形成了諷刺性的對比:學校在分班時“區別對待”,卻在住宿上大談“公平吃苦”,這樣的管理邏輯簡直堪稱詭異。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教學資源的均衡上,更體現在對學生基本生活權益的保障中。若連“睡個好覺”這樣的基礎需求都無法滿足,又何談培養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在輿論關注下,學校迅速改造宿管室、增加床位,讓十名學生終於有了自己的床鋪。這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真正重視,資源緊張並非無解。但學校也必須反思:學校有多少床位,招了多少學生,並非不可預測的情況,為什麽不提前做好招生規劃,合理調配住宿資源?為什麽總要等到問題被曝光、被投訴,才有人行動起來?難道說媒體不曝光,學校就能不把學生權益當回事嗎?
誠然,教育資源緊張是許多基層學校麵臨的客觀困難,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犧牲學生最基本的休息權利來強行“兜底”。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經不起任何敷衍和將就,一張足夠安眠的床,一間不擁擠的宿舍,不僅是基本生活需求,更是他們理應享有的權利。連覺都睡不好的孩子,又怎能有精力追逐夢想,實現自我?
唯有以學生的實際感受為出發點,盡最大努力為每個孩子創造安穩、充分的成長空間,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