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想護著孩子!”當張倫碩在微博曬出報警回執時,或許沒料到自己會從“仗義發聲的正人君子”瞬間被扣上“炒作嫌疑”的帽子。
一場近乎荒誕的輿論風暴,究竟什麽時候能畫上句號?
2025年7月,黃奕在社交平台公開了一段母女對話視頻。鏡頭前,12歲的黃芊玲直言英國校園生活“像機器人編程”,堅決表示“要去韓國當練習生”。
黃奕當場列舉殘酷數據勸阻:“韓國SM公司200萬人搶75個出道位,韓庚曾練到肋骨斷裂,幾萬小時訓練可能一場空。”但女兒反問:“你能當藝人,為什麽我不行?”
這段對話迅速登上熱搜,閱讀量破5億。網友起初稱讚黃奕理性引導,直到8月3日她再發視頻記錄帶女兒赴韓體驗練習生生活。
首爾舞蹈室裏,黃芊玲累到癱坐在地仍堅持訓練,稱“夢想需要汗水澆灌”,計劃回國後“邊讀書邊練習”。視頻中母女看演唱會、吃韓餐的溫情畫麵被網友解讀為“出道預熱”,話題#黃奕女兒被網友抗議出道#迅速攀升至微博熱搜榜首。
8月4日晚,黃奕緊急發文辟謠:“隻是喜歡,沒有出道,感謝善意,停止傷害。”
但這十六字回應未能平息風波。評論區6萬條留言激烈爭議,熱評“緝毒警子女隱姓埋名,毒販女兒憑什麽站聚光燈下?”點讚量超12萬。
網友翻出其生父黃毅清2020年因販賣80克冰毒被判15年的犯罪記錄。2020年7月10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黃毅清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
黃奕曾因前夫多次曝光女兒隱私表示要用法律手段保護孩子,但此次主動發布訓練視頻的行為被質疑“一邊喊保護一邊消費”。
麵對“毒販女兒不配出道”“消費孩子博流量”等尖銳批評,黃奕在直播中情緒徹底失控。
8月8日晚,她怒懟網友:“12歲還是個小孩,沒必要說話那麽難聽,我覺得是我的話我都受不了,更何況孩子呢。行,我們位子讓出來了,你上,請你上。”
她強調:“前夫犯罪與我們母女無關,離婚我沒有錯,我女兒更沒有錯。” 這番諷刺與強硬,反而把女兒推入更激烈的抵製聲浪。
“顏值一般、實力平平,全靠母親資源”的質疑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反問:“出道名額難道能內定?”
敏感節點,張倫碩站了出來。
直播中,他情緒激動,搬出“株連九族”一詞,質問現代社會是否還存在這種連坐邏輯。他一再強調黃芊玲“隻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孩”,不該為父親的罪行買單。
為表清白,他特別提及自己“根紅苗正”,出身警察世家,外公還是抗日英雄。並重申發聲不是蹭熱度,而是希望公眾“理性看待,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然而這番“正義之聲”很快翻車。網友們直擊要害:沒人否認她作為普通人過正常生活的權利,真正被抵製的,是她以“毒販之女”的身份進入娛樂圈、享受名利!
麵對洶湧批評,張倫碩連發30條微博與網友“對線”,解釋“我隻是反對網暴小孩,並非替罪犯洗白。”
但網友追問:黃芊玲從小享受的豪宅、旅遊、留學,難道不是靠父親販毒的錢?若說“無辜”,那真正無辜的該是那些緝毒警察的孩子!
越解釋越亂,他甚至深夜開車去報警。8月27日午間,張倫碩開播回應,稱已於淩晨報警。網友冷嘲:“一邊心疼毒販子女,一邊找警察幫忙?”
張倫碩最大的問題在於混淆了“抵製出道”與“網絡暴力”。
網友們從來不是要禁止黃奕女兒生活,而是堅決反對她踏入娛樂圈成為公眾人物。因為,當緝毒警察的孩子必須隱姓埋名時,如果看到毒販的孩子還能光鮮亮相,這是對他們怎樣的傷害?
正如一句高讚評論所言:“禍不及子女的前提,是惠不及子女。”
黃芊玲長期享受父親違法所得帶來的優渥條件,如今還要靠此收獲鎂光燈和流量,這本身就是對社會公平的挑戰。
這場輿論已遠遠超越個體恩怨,演變成關於社會公平、道德底線和公眾人物責任的深度拷問。
法律確實沒有明文禁止涉毒人員子女從事演藝工作,可公眾對藝人的道德要求往往遠高於法律。多少緝毒警察家庭的苦難,就是最慘痛的注腳。
陳銘曾講過:父親破獲案件後,他年幼的哥哥被壞人綁走報複,被注射藥物,智力永遠停在一歲半。“壞人知道,毀了孩子再送回來,就能讓父母愧疚一生。”
現實是殘酷的,正義往往由無辜者買單。
一邊是緝毒英雄子女承受恐懼與犧牲,一邊是毒販之女想要光鮮亮麗地當明星。若真允許這樣的荒唐發生,那對英雄們來說,無異於最尖銳的諷刺。
張倫碩最終在直播中改口:“如果今天非要說我真實的想法,我覺得不出道也罷,不應該出道的,對誰都沒有好處而且也傷害很多人的感情。”
從聲援到報警,從力挺到改口,這場鬧劇最終以“偷雞不成蝕把米”收場。而12歲的黃芊玲,或許還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夢想會掀起如此大的風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