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首當導演,其執導的影片《女孩》就入圍了第82屆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抵達當日,她便以好狀態驚豔了眾人一把。
身穿深灰色細帶背心、藏藍色休閑褲,將墨鏡頂在頭上的舒淇,笑容明媚、顧盼生輝,再次印證了美的至高境界是鬆弛。
簡簡單單一個扭頭,便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風情萬種。
與18年前的照片對比,不僅沒有看到時光的痕跡,反而有種更勝往日的感覺。
之後的紅毯環節,也是一路美到底。
以一套印度高定新季高定禮服出鏡時,深色原有的沉悶感,都在她的光彩中淡化消失,身上隻剩下合二為一的優雅和性感。
另一套休閑西服套裝,也是將美豔和風情輕鬆拿捏。脖子間看著就價值不菲的璀璨鑽石項鏈,完全淪落成了陪襯。即使是高清鏡頭懟臉特寫,也完全不帶怕的。眼角、臉上細微的時間痕跡,反而更增加了她的魅力。
相較於舒淇高級紅酒般晶瑩明媚又醇厚,讓人禁不住沉醉的美,影片《女孩》的外界反饋又是另一種境況。
《女孩》由邱澤、白小櫻等人主演,時長123分鍾,講述了一個叫林小麗的女孩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故事。影片有著濃鬱的“半自傳”味道,主角林小麗的遭遇,很多都取材自舒淇自己的真實經曆。
雖然在首映後,現場觀眾長時間鼓掌,舒淇更是激動到哽咽落淚。但看過影片的觀眾,評價卻有點近乎兩極分化。
給好評的觀眾,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經由影片聯係到舒淇本身,心疼角色身上與她重合的那些過往陰影,被隱藏在故事情節背後的真誠感動。
另一種,則是喜歡影片的敘事細節。
在這部分觀眾看來,影片的主題雖然是家庭暴力和傷痛,但卻滿都是屬於舒淇自己的溫柔、細膩。她不是想去控訴,而是去救贖、去和解。
也因此,陰影雖有,但更多的還是片中女孩子們“鮮活的生命力”。
不喜歡的觀眾,除了不滿題材依舊是老套的“青春成長傷痛”外,還覺得劇本過於單薄和“眼熟”。
片中的很多橋段,都有些“似曾相識”,甚至流於刻板印象。人物之間看似衝突激烈,卻“無法深入內心”,以至於劇情隻能靠強推,與靠堆積苦難做敘事的《想飛的女孩》有一比。
整個作品“稚嫩而拙劣”,剪輯和調色更是“災難”。
“中評”觀眾的看法,可以綜合參考。
他們認為,《女孩》作為舒淇的首部作品,確實存在故事老套,前半部分沒主線且拖遝,後麵又收得過急的問題。但很有“上世紀台灣的味道”,對“環境氛圍的還原和人物狀態的捕捉足夠到位”,演員們的表演非常有說服力,鏡頭語言也很棒。
不知道這部影片之後會不會在內地上映,確定的話,感興趣的朋友到時可以去看看,從自身角度一判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