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人到中年,都想脫軌

人到中年,都想脫軌

文章來源: 最人物 於 2025-08-30 19:54: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不久前,最人物發起了「我的逆社會時鍾人生」征集,從上百份問卷與留言中,我們擷取了18段既相似又迥異的人生切片。

相似之處在於,每個人都曾稍稍偏離“社會時鍾”;而迥異之處在於,每個人偏離的姿態又如此鮮活各異:

大齡讀書,彌補兒時因重男輕女錯失的夢想;上著班,忽然去創辦一所“理想”的學校;55歲的年紀卻愛上了搖滾;放下安穩的體製內“鐵飯碗”,用10年時間環遊世界。

征集開啟時,我們寫下:“人生怎麽過都不會完蛋的!” 這句曾在社交媒體被頻繁轉發的“金句”,像一劑無形的強心針,賦予了許多人偏離既定軌道的勇氣。

人生或許並非浪漫化的“曠野”,也非令人窒息的“深淵”,人生隻是人生。

如同張春在播客裏那句樸素的箴言:“保住狗命,無所畏懼”。實在喘不過氣,那就允許自己“瞎活”一陣又何妨?

@李小姐女25歲

25歲裸辭重新高考,因為本科很差,一直有學曆崇拜,但是自己初中學習底子還可以,高中沒怎麽學習,考了個很差的大學。後麵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在意,覺得自己也應該是985大學畢業的,於是攢下一些錢,裸辭重新在家自學高考,並且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心裏一直有遺憾,這是一種心結,本應該的卻沒有得到,就越積越多,再加上旁人對高學曆的偏愛,就決定必須重新高考,因為不重新高考考個好大學,這個心結會一直伴隨著我。我想做就去做,即使30歲本科畢業,我也覺得還能接受。因為你不去重新高考,不去重新上大學,也依然會到30歲,何不遵從自己,我還想讀研呢。

更多是對自己感覺有意義,不那麽自卑了,更自信了。

@高宇翔男19歲

17歲在別人努力學習的時候我研究寫作,18歲出版現代詩集,19歲加入邯鄲市作家協會,詩集收錄於邯鄲市圖書館。

我收獲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我的生活中記錄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田七男27歲

正常上大學,大四退學複讀兩年,重新換了一個專業讀書。

目前入職上海某世界500強央企,在這個過程中我最開始隻是覺得這個專業不適合我,很多時候你不能知道什麽是對的,但是你感受到的痛苦會告訴你什麽是不對的,隻有兩種選擇:痛苦繼續自己明知不對的生活;或者,放棄擁有的一些基礎,重新開始。

已經意識到社會時鍾對大家觀念的影響,並且在內心打造我是傳奇這種想法,不斷做心理建設,包括認識到這些觀念是周邊人和社會媒體有意或者無意塑造的,我們可以選擇勇敢的暴露自己,不在這個觀念環境中生存,不斷在新的路上證明自己,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這場無限遊戲裏,並不是選擇了順應社會時鍾,順應他人目光就是真的贏,我們應該有對自己成長成熟的要求,不斷前行,各種自己的需求滿足,乃至超越自我,才算有意義的一生。

人生是可以不經父母、老師、伴侶定義的,你大可以走自己想走的正確的路。踏上了不一樣的人生旅程,突破了自我。

@澤宏男37歲

2023年1月,35歲地產離職,回三線小鎮;2023年12月,開了一家書店,至今一年半。

人生不需要匆忙,經過地產行業高強度快節奏生活工作十年後,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嚐試花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隻做一件事。有時候人一輩子隻需要做好一件事。

更多人生體驗和收獲,也鏈接了更多的資源,超出原本的計劃和預期。

@阿願女28歲

從一個三線小城市工作了三年之後跳槽到了北京的一個頭部互聯網公司,工資翻了三倍,有很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行業成績。但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之後,毅然決然辭職,去了成都,去做自己曾經很喜歡的cosplay和二次元,為此減肥十幾斤。

我曾經是一個容錯率很低、對自己很苛刻的人,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但當我真的邁出了那一步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不會死,世界也不會爆炸。忽然覺得很輕鬆,原來我可以去選擇我喜歡的我想要的,我可以不用在乎別人是怎麽看的。

我曾經非常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我是別人眼裏的卷王,我也確實進步很快成就很高。我曾經想要成為職場裏很成功的女強人,但當我真的在通往這個目標的路上狂奔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好像職場並不像我想的那樣,這個路也並沒有那麽適合我。我還是希望做我喜歡的事,寫我認可的作品,我不想違心去在職場上周旋。我想了想,去做我那些事,好像沒那麽恐怖,我的人生也不會坍塌。反而是世俗的成功,那才是不適合我的,是會毀了我的。那我就不要了,我要去做我自己。

如今,我對生活的容錯率變高了,感覺人沒有那麽緊繃了,也沒那麽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我覺得人生其實是該為自己而活的,隻為了別人的話別人的眼光,那太沒意思了。我要成為我自己,是我認可的自己,和誰都沒關係。

@張先生男36歲

之前一直做軟件係統工作,現在準備在深圳開一家手工饅頭店,感受到了和之前工作的完全不同體驗,工作環境,工作同事,完全兩個境地。

想做一個能自己掌控的小事,這個年齡選擇做這麽一個事情,周邊朋友親戚的不解,自己對未知的壓力等等,比較複雜。

生活節奏完全改變,無論是作息,工作方式,麵對的問題,都與之前完全不同。算是一種經曆,也算是曆練吧。

@倪老師女55歲

54歲的時候,喜歡上了視覺係搖滾明星,開始我的搖滾旅程。突然覺得沒有什麽不可能,不能讓時間成為對自己人生的主觀限定。時間是用來打破的,規則也是。

我是一名大學副教授,大家對這個年齡、這個職業,有著很多固化的期待和要求。我隻想告訴自己,這是我的人生,我自己說了算。現在一邊工作一邊追星的我,比以前更快樂了。

@迷糊愛摸魚女77歲

老三屆高二,67屆,68年插隊,在集體單位幹8年,後來去“7年一貫製”學校當教師。

82年回京,83年考上首師大政教係夜大,同時在一個中等專業學校任教師。

87年去亞運會工程總指揮部公關部任行政工作,亞運會結束,留北辰集團,後二級公司倒閉,提前退休,在《中國企業報社》當軟文采編一年,後去私立學校任班主任後在EMBA管理學院做校刊,一人采編製作,主編。

現在家,玩玩公眾號。老有所樂,隻要努力,年齡沒有限製。

@李秋香女50歲

婚後下崗失業,帶兩娃十年。小娃兩周半去律所打工,晚上哄娃入睡自學法學,十年後取得法律工作者資格,現已執業十年。婚前愛詩,高中時曾在省級報刊發表詩作。因帶娃工作三十年未動筆。今年工作穩定孩子學業有成,開始注冊公眾號提筆寫詩!已然失去少年人的靈氣,加之工作忙碌,日更詩作簡直不堪,但仍然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鍾,無論在什麽年齡段,每個個體也有逆齡開花的機會和做自己的權利。50歲不晚,還有許多時間做自己。

種子播種了,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皮蛋老師男55歲

2009年之前一直在中國電信張家界公司上班,2009年底偶然閱讀了《夏山學校》這本書,第一念頭就是“我要辦一所這樣的學校”,2010年(40歲時)開始辦學至今。

因為喜歡,因為有探索的欲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到非常自由和舒暢,雖然一路非常艱難,至今仍然是艱難前行。

在新的生活中,有無窮探索的欲望,讓人感受到思考的樂趣,深刻地體驗到物質沒有人們想象的重要,因為物質問題而帶來的焦慮是非常不值得的。物質的欲望的不滿足給個人帶來痛苦,但對興趣探索的欲望卻讓人自由幸福。

@劉女士女48歲

90年代,還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時候,我初中畢業,那時中專的分數線高於地方重點高中,畢業是包分配工作的,那時我學習很好而家裏經濟條件一般,我還有一個弟弟,以後要結婚買房,家裏人想要我讀中專,懂事的我同意了,但是中專畢業以後,我的工作不滿意,也難以找到理想中的對象。

結婚生子後,忙於家庭工作,忙到了18年後女兒考上大學,我44歲。在工作之餘學起來自己喜歡的中醫,考取了執業中藥師資格證,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天津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習。

這不能算做逆社會人生,應該算作不放棄的人生吧!但是在小縣城,在我身邊,大家都覺得我沒有必要,覺得我不可思議。

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沒有安全感,和想要找到自己的愛好以度過平凡的日子的想法讓我選擇當下的努力學習,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是我喜歡的,踏實的,可以不胡思亂想度過一天的有效方法。

我的不放棄的學習和進入更年期後開始的大學生活彌補了青年時沒有讀大學的遺憾,為自己找到了興趣愛好,充實了頭腦,豐富了生活,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她經常以媽媽為傲。學中醫幫助他人,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

@小馬甲女37歲

25歲考上公務員,26結婚,29生孩子,30辭職。全職媽媽期間學習育兒知識,自我反省,學習畫畫。

32成為視覺中國簽約插畫師,後來又為了穩定考入央企,四個月後實在還是不適應辭職(命中不帶編),現在是上班做新媒體,閑暇時閱讀,畫畫,養貓養魚,學習曆史,帶孩子逛博物館和接觸大自然。

我是一個很矛盾的人,遵守社會規則和約定好的規矩,但又不喜歡過於沉悶刻板的環境。有時候我隻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去找自己能夠沉浸的事,好像也不知道社會時鍾是什麽,也不太在意年齡。

逆社會時鍾的意義在於讓我離開了混沌的思想狀態,不再“安全”的生活讓我開始練習思辨力,學習力,不上班的那幾年有時間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自己真正熱愛能堅持的東西

@懵圈女士女38歲

工作兩年後,讀博,一邊帶娃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終於在36畢業了。

不管多大,體驗最重要。畢業後,什麽困難都像毛毛雨。

@nana女34歲

2023年我32歲,來深圳工作的第十年,在扛過3年疫情期的工作壓力後,感覺越來越焦慮,每天上班都在問自己,我真的要這樣度過一生嗎?所幸辭職回了老家,在家用了一年時間尋找自己真正想做什麽,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建立了個表格,把我能想到的職業都一一列進去,依次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喜歡嗎?我擅長嗎?能靠這個長期賺錢養活自己嗎?隻要符合其中兩項就試一試,最終,我選擇了學紋身,打算花一年時間成為紋身師。

因為非洲髒辮的學習周期短,上手較快,同時髒辮和紋身顧客有所重疊,所以我先花了一周時間學習了髒辮課程。二月份我學完髒辮,三月初開始學紋身,現在已經五個月了,從素描基礎開始,還在努力中。

“除生病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的”,30歲終於明白這個道理,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他人的看法之前,不再內耗。“社會時鍾”也隻是你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無形枷鎖而已,你不在乎了,它就消失了。

逆社會時鍾的經曆對我而言意義重大,在做下這個決定後,我的焦慮感很快就消失了,連之前長久困擾我的便秘也馬上好了。我告訴了親近的朋友並在朋友圈分享我的學習進度,有不熟的朋友主動聯係我,告訴我,我的這種行為也給了她很大的鼓勵。

@Dora女46歲

從小體弱多病,夢想就是做一名外科醫生,本科西醫臨床,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醫院實習時發現西醫的領域無法拯救大多數的生命反而往往過度醫療,所以第一次選擇離開體製內。

29歲生完寶寶後,我成了全職媽媽,32歲通過證券基金職業考試、加入公募基金行業、10年成長為全國銷售總監,2024年有感公募行業單一多頭投資模式總是高位發新基金,套牢基民。再次聽從內心聲音,離職自己做投資人。

我是少數民族,從小就沒有條條框框,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直讓我活得肆意瀟灑。

@廖細雄女43歲

35歲離職,看書觀影行走,追問自己一生如何度過,到後來做了兩年公益誌願者,37歲成為全職公益人至今。

時間上,更卷了,但自己的內心也更加有生命力。一直按自己的內心生活,生活更簡單了。目前的工作雖然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但精神上更自由。另外,新工作打破了本身的生活帶來的人際交往的局限,讓我可以結識到很多自己尊敬和喜歡的人。

@朱先生男31歲

我是一名廚師,單身未婚,2023年疫情結束後,花了三個月時間,獨自一人去了尼泊爾,泰國,印度尼西亞,走走停停,看了看這個世界。

目前回來上班一年多了,正在辦離職,還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又準備出去看世界了,我認為這樣也挺好的,能增長人的閱曆,開拓眼界,情緒也變得更穩定了,生活不止一種活法,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就好。

對象也沒有合適的,天天上班,下班,感覺人活的像個機器,突然就想出去看世界了,就行動了,覺得人就活一輩子,想做什麽趁年輕就去做吧,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

走走停停看世界的經曆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做任何事情有了更大的勇氣,不會糾結於當下,人生有很多可能,看問題的角度也多了。

@緊張大師女34歲

我的逆社會時鍾是一場自我解放的全球漫遊。

在三十歲那年,當同齡人紛紛步入"三十而立"的傳統軌道時,我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辭去了令人豔羨的體製內工作,那個帶著金邊的"鐵飯碗",轉身投入了未知的世界。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多年內心掙紮後的覺醒。

我的旅程始於一本泛黃的《孤獨星球》。大二第一次背包遊東南亞時,那種在陌生街頭迷路卻心跳加速的感覺,那種與來自世界各地旅人圍爐夜話的暢快,那種每天醒來都不知道會遇見什麽驚喜的期待,像一束光照進了我按部就班的生活。

隨後的10年裏,我利用假期深度遊覽了近20個國家。每一次旅行結束時的沮喪都在提醒我我並不喜歡當下循規蹈矩的生活。轉折點出現在我遇到我老公以後,他是一個沒什麽想法的人,但是他卻無條件支持我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和離經叛道的念頭。我說我早就看清了未來三十年的模樣——穩定的工作直到退休。這種確定性帶來的不是安心,而是窒息。我好想出國,不斷換國家生活,永遠在路上。我老公說那就去試試呀。於是,我們開始研究各國的移民政策,開始申請學校,開始準備簽證。簽證下來後,我遞交了辭呈,在30歲的年紀重返校園,開始了我的"逆時鍾"人生。

我選擇"逆社會時鍾",本質上是對生命可能性的一種信仰。我無法接受"人生每一年都是最關鍵的一年,人就該和大家一樣接受平凡人生"的人生劇本,拒絕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時間表所定義。

當朋友圈裏充斥著學區房、家長群和職稱評定的討論時,我在學習一個和過往所學專業截然不同的專業,在研究異國他鄉的租房合同條款,在嚐試用第二語言的生活和工作。

這種選擇背後是痛苦的清醒。我知道自己正在放棄什麽——穩定的收入、社會的認可、既定的上升通道。但更清楚不能失去什麽——對世界的好奇、對自由的渴望、對"活出自己"的堅持。當國內的同齡人討論二胎計劃時,我和伴侶做出了丁克的決定;當他們為學區房焦慮時,我們在考慮下一個生活的國家是西班牙還是馬來西亞。

這條路的艱辛遠超想象。從國內的中產階級跌落到他國的"外來勞工",從得體的辦公室到兼職打工,從流利的母語表達到第二語言溝通中的詞不達意——無數次我都在懷疑與堅定間搖擺。但那種"這是我選擇的生活"的實感又讓我充滿力量。

最大的收獲是解放——從社會期待中解放,從年齡束縛中解放,從"應該怎樣"的桎梏中解放。快三十五歲的我可以熬夜寫作業,可以素麵朝天地參加音樂節,可以毫無負擔地承認自己還在探索職業方向。在這裏,沒人關心我是否結婚生子;班級裏四五十歲轉行的人比比皆是。這種自由需要付出代價,但我知道這才是我要的"人間值得"。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要捐款打台灣的張雪峰,能不能先把該退的款退了?
我的律師路啊,怎麽就走到了盡頭?
中俄印同框曝光,川普貼文爆氣:輸給最深最黑暗的中國了
槍口對內?川普驚曝"戰爭部"頭號目標,鎖定芝加哥
Coldplay演唱會抓包婚外情,女方要離婚了!向法院遞交申請




24小時討論排行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
烏克蘭美女命喪美國遊民刀下 火車上遭割喉視頻曝光
是習近平起頭!外媒曝他先說“現在70歲還是孩子”
美政府突襲韓廠逮捕475移民,南韓:已與美方"完成談判"
“事出反常必有妖” 國內出現這6大反常現象
武漢大學椅子引發“媚日風暴”!遭小粉紅出征被迫道歉
是她,向移民局舉報:現代工廠沒貢獻 我們被騙了
金正恩離華前一幕:上百學生化身小迷妹 高喊歡送歡送…
CNN:川普悄安排赴韓國APEC 與習近平金正恩會晤
美國防戰略大轉向?傳"優先保衛本土",不再緊盯中國
國安部:18歲陸生赴台 被34歲學姐色誘 泄百份機密檔案
前模特控與愛潑斯坦交往期間 遭川普猥褻 籲公開所有文件
美國出動10架F-35打擊拉美販毒集團
前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去年出事 再爆涉貪遭調查
曾批準海豹部隊秘密登陸朝鮮誤殺平民?川普回應了
武漢鬧市撞人釀7傷 多人浴血倒地 24歲男司機被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人到中年,都想脫軌

最人物 2025-08-30 19:54:47


不久前,最人物發起了「我的逆社會時鍾人生」征集,從上百份問卷與留言中,我們擷取了18段既相似又迥異的人生切片。

相似之處在於,每個人都曾稍稍偏離“社會時鍾”;而迥異之處在於,每個人偏離的姿態又如此鮮活各異:

大齡讀書,彌補兒時因重男輕女錯失的夢想;上著班,忽然去創辦一所“理想”的學校;55歲的年紀卻愛上了搖滾;放下安穩的體製內“鐵飯碗”,用10年時間環遊世界。

征集開啟時,我們寫下:“人生怎麽過都不會完蛋的!” 這句曾在社交媒體被頻繁轉發的“金句”,像一劑無形的強心針,賦予了許多人偏離既定軌道的勇氣。

人生或許並非浪漫化的“曠野”,也非令人窒息的“深淵”,人生隻是人生。

如同張春在播客裏那句樸素的箴言:“保住狗命,無所畏懼”。實在喘不過氣,那就允許自己“瞎活”一陣又何妨?

@李小姐女25歲

25歲裸辭重新高考,因為本科很差,一直有學曆崇拜,但是自己初中學習底子還可以,高中沒怎麽學習,考了個很差的大學。後麵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在意,覺得自己也應該是985大學畢業的,於是攢下一些錢,裸辭重新在家自學高考,並且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心裏一直有遺憾,這是一種心結,本應該的卻沒有得到,就越積越多,再加上旁人對高學曆的偏愛,就決定必須重新高考,因為不重新高考考個好大學,這個心結會一直伴隨著我。我想做就去做,即使30歲本科畢業,我也覺得還能接受。因為你不去重新高考,不去重新上大學,也依然會到30歲,何不遵從自己,我還想讀研呢。

更多是對自己感覺有意義,不那麽自卑了,更自信了。

@高宇翔男19歲

17歲在別人努力學習的時候我研究寫作,18歲出版現代詩集,19歲加入邯鄲市作家協會,詩集收錄於邯鄲市圖書館。

我收獲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我的生活中記錄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田七男27歲

正常上大學,大四退學複讀兩年,重新換了一個專業讀書。

目前入職上海某世界500強央企,在這個過程中我最開始隻是覺得這個專業不適合我,很多時候你不能知道什麽是對的,但是你感受到的痛苦會告訴你什麽是不對的,隻有兩種選擇:痛苦繼續自己明知不對的生活;或者,放棄擁有的一些基礎,重新開始。

已經意識到社會時鍾對大家觀念的影響,並且在內心打造我是傳奇這種想法,不斷做心理建設,包括認識到這些觀念是周邊人和社會媒體有意或者無意塑造的,我們可以選擇勇敢的暴露自己,不在這個觀念環境中生存,不斷在新的路上證明自己,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這場無限遊戲裏,並不是選擇了順應社會時鍾,順應他人目光就是真的贏,我們應該有對自己成長成熟的要求,不斷前行,各種自己的需求滿足,乃至超越自我,才算有意義的一生。

人生是可以不經父母、老師、伴侶定義的,你大可以走自己想走的正確的路。踏上了不一樣的人生旅程,突破了自我。

@澤宏男37歲

2023年1月,35歲地產離職,回三線小鎮;2023年12月,開了一家書店,至今一年半。

人生不需要匆忙,經過地產行業高強度快節奏生活工作十年後,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嚐試花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隻做一件事。有時候人一輩子隻需要做好一件事。

更多人生體驗和收獲,也鏈接了更多的資源,超出原本的計劃和預期。

@阿願女28歲

從一個三線小城市工作了三年之後跳槽到了北京的一個頭部互聯網公司,工資翻了三倍,有很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行業成績。但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之後,毅然決然辭職,去了成都,去做自己曾經很喜歡的cosplay和二次元,為此減肥十幾斤。

我曾經是一個容錯率很低、對自己很苛刻的人,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但當我真的邁出了那一步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不會死,世界也不會爆炸。忽然覺得很輕鬆,原來我可以去選擇我喜歡的我想要的,我可以不用在乎別人是怎麽看的。

我曾經非常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我是別人眼裏的卷王,我也確實進步很快成就很高。我曾經想要成為職場裏很成功的女強人,但當我真的在通往這個目標的路上狂奔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好像職場並不像我想的那樣,這個路也並沒有那麽適合我。我還是希望做我喜歡的事,寫我認可的作品,我不想違心去在職場上周旋。我想了想,去做我那些事,好像沒那麽恐怖,我的人生也不會坍塌。反而是世俗的成功,那才是不適合我的,是會毀了我的。那我就不要了,我要去做我自己。

如今,我對生活的容錯率變高了,感覺人沒有那麽緊繃了,也沒那麽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我覺得人生其實是該為自己而活的,隻為了別人的話別人的眼光,那太沒意思了。我要成為我自己,是我認可的自己,和誰都沒關係。

@張先生男36歲

之前一直做軟件係統工作,現在準備在深圳開一家手工饅頭店,感受到了和之前工作的完全不同體驗,工作環境,工作同事,完全兩個境地。

想做一個能自己掌控的小事,這個年齡選擇做這麽一個事情,周邊朋友親戚的不解,自己對未知的壓力等等,比較複雜。

生活節奏完全改變,無論是作息,工作方式,麵對的問題,都與之前完全不同。算是一種經曆,也算是曆練吧。

@倪老師女55歲

54歲的時候,喜歡上了視覺係搖滾明星,開始我的搖滾旅程。突然覺得沒有什麽不可能,不能讓時間成為對自己人生的主觀限定。時間是用來打破的,規則也是。

我是一名大學副教授,大家對這個年齡、這個職業,有著很多固化的期待和要求。我隻想告訴自己,這是我的人生,我自己說了算。現在一邊工作一邊追星的我,比以前更快樂了。

@迷糊愛摸魚女77歲

老三屆高二,67屆,68年插隊,在集體單位幹8年,後來去“7年一貫製”學校當教師。

82年回京,83年考上首師大政教係夜大,同時在一個中等專業學校任教師。

87年去亞運會工程總指揮部公關部任行政工作,亞運會結束,留北辰集團,後二級公司倒閉,提前退休,在《中國企業報社》當軟文采編一年,後去私立學校任班主任後在EMBA管理學院做校刊,一人采編製作,主編。

現在家,玩玩公眾號。老有所樂,隻要努力,年齡沒有限製。

@李秋香女50歲

婚後下崗失業,帶兩娃十年。小娃兩周半去律所打工,晚上哄娃入睡自學法學,十年後取得法律工作者資格,現已執業十年。婚前愛詩,高中時曾在省級報刊發表詩作。因帶娃工作三十年未動筆。今年工作穩定孩子學業有成,開始注冊公眾號提筆寫詩!已然失去少年人的靈氣,加之工作忙碌,日更詩作簡直不堪,但仍然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鍾,無論在什麽年齡段,每個個體也有逆齡開花的機會和做自己的權利。50歲不晚,還有許多時間做自己。

種子播種了,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皮蛋老師男55歲

2009年之前一直在中國電信張家界公司上班,2009年底偶然閱讀了《夏山學校》這本書,第一念頭就是“我要辦一所這樣的學校”,2010年(40歲時)開始辦學至今。

因為喜歡,因為有探索的欲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到非常自由和舒暢,雖然一路非常艱難,至今仍然是艱難前行。

在新的生活中,有無窮探索的欲望,讓人感受到思考的樂趣,深刻地體驗到物質沒有人們想象的重要,因為物質問題而帶來的焦慮是非常不值得的。物質的欲望的不滿足給個人帶來痛苦,但對興趣探索的欲望卻讓人自由幸福。

@劉女士女48歲

90年代,還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時候,我初中畢業,那時中專的分數線高於地方重點高中,畢業是包分配工作的,那時我學習很好而家裏經濟條件一般,我還有一個弟弟,以後要結婚買房,家裏人想要我讀中專,懂事的我同意了,但是中專畢業以後,我的工作不滿意,也難以找到理想中的對象。

結婚生子後,忙於家庭工作,忙到了18年後女兒考上大學,我44歲。在工作之餘學起來自己喜歡的中醫,考取了執業中藥師資格證,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天津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習。

這不能算做逆社會人生,應該算作不放棄的人生吧!但是在小縣城,在我身邊,大家都覺得我沒有必要,覺得我不可思議。

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沒有安全感,和想要找到自己的愛好以度過平凡的日子的想法讓我選擇當下的努力學習,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是我喜歡的,踏實的,可以不胡思亂想度過一天的有效方法。

我的不放棄的學習和進入更年期後開始的大學生活彌補了青年時沒有讀大學的遺憾,為自己找到了興趣愛好,充實了頭腦,豐富了生活,給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她經常以媽媽為傲。學中醫幫助他人,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

@小馬甲女37歲

25歲考上公務員,26結婚,29生孩子,30辭職。全職媽媽期間學習育兒知識,自我反省,學習畫畫。

32成為視覺中國簽約插畫師,後來又為了穩定考入央企,四個月後實在還是不適應辭職(命中不帶編),現在是上班做新媒體,閑暇時閱讀,畫畫,養貓養魚,學習曆史,帶孩子逛博物館和接觸大自然。

我是一個很矛盾的人,遵守社會規則和約定好的規矩,但又不喜歡過於沉悶刻板的環境。有時候我隻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去找自己能夠沉浸的事,好像也不知道社會時鍾是什麽,也不太在意年齡。

逆社會時鍾的意義在於讓我離開了混沌的思想狀態,不再“安全”的生活讓我開始練習思辨力,學習力,不上班的那幾年有時間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自己真正熱愛能堅持的東西

@懵圈女士女38歲

工作兩年後,讀博,一邊帶娃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終於在36畢業了。

不管多大,體驗最重要。畢業後,什麽困難都像毛毛雨。

@nana女34歲

2023年我32歲,來深圳工作的第十年,在扛過3年疫情期的工作壓力後,感覺越來越焦慮,每天上班都在問自己,我真的要這樣度過一生嗎?所幸辭職回了老家,在家用了一年時間尋找自己真正想做什麽,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建立了個表格,把我能想到的職業都一一列進去,依次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喜歡嗎?我擅長嗎?能靠這個長期賺錢養活自己嗎?隻要符合其中兩項就試一試,最終,我選擇了學紋身,打算花一年時間成為紋身師。

因為非洲髒辮的學習周期短,上手較快,同時髒辮和紋身顧客有所重疊,所以我先花了一周時間學習了髒辮課程。二月份我學完髒辮,三月初開始學紋身,現在已經五個月了,從素描基礎開始,還在努力中。

“除生病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的”,30歲終於明白這個道理,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他人的看法之前,不再內耗。“社會時鍾”也隻是你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無形枷鎖而已,你不在乎了,它就消失了。

逆社會時鍾的經曆對我而言意義重大,在做下這個決定後,我的焦慮感很快就消失了,連之前長久困擾我的便秘也馬上好了。我告訴了親近的朋友並在朋友圈分享我的學習進度,有不熟的朋友主動聯係我,告訴我,我的這種行為也給了她很大的鼓勵。

@Dora女46歲

從小體弱多病,夢想就是做一名外科醫生,本科西醫臨床,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醫院實習時發現西醫的領域無法拯救大多數的生命反而往往過度醫療,所以第一次選擇離開體製內。

29歲生完寶寶後,我成了全職媽媽,32歲通過證券基金職業考試、加入公募基金行業、10年成長為全國銷售總監,2024年有感公募行業單一多頭投資模式總是高位發新基金,套牢基民。再次聽從內心聲音,離職自己做投資人。

我是少數民族,從小就沒有條條框框,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直讓我活得肆意瀟灑。

@廖細雄女43歲

35歲離職,看書觀影行走,追問自己一生如何度過,到後來做了兩年公益誌願者,37歲成為全職公益人至今。

時間上,更卷了,但自己的內心也更加有生命力。一直按自己的內心生活,生活更簡單了。目前的工作雖然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但精神上更自由。另外,新工作打破了本身的生活帶來的人際交往的局限,讓我可以結識到很多自己尊敬和喜歡的人。

@朱先生男31歲

我是一名廚師,單身未婚,2023年疫情結束後,花了三個月時間,獨自一人去了尼泊爾,泰國,印度尼西亞,走走停停,看了看這個世界。

目前回來上班一年多了,正在辦離職,還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又準備出去看世界了,我認為這樣也挺好的,能增長人的閱曆,開拓眼界,情緒也變得更穩定了,生活不止一種活法,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就好。

對象也沒有合適的,天天上班,下班,感覺人活的像個機器,突然就想出去看世界了,就行動了,覺得人就活一輩子,想做什麽趁年輕就去做吧,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

走走停停看世界的經曆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做任何事情有了更大的勇氣,不會糾結於當下,人生有很多可能,看問題的角度也多了。

@緊張大師女34歲

我的逆社會時鍾是一場自我解放的全球漫遊。

在三十歲那年,當同齡人紛紛步入"三十而立"的傳統軌道時,我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辭去了令人豔羨的體製內工作,那個帶著金邊的"鐵飯碗",轉身投入了未知的世界。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多年內心掙紮後的覺醒。

我的旅程始於一本泛黃的《孤獨星球》。大二第一次背包遊東南亞時,那種在陌生街頭迷路卻心跳加速的感覺,那種與來自世界各地旅人圍爐夜話的暢快,那種每天醒來都不知道會遇見什麽驚喜的期待,像一束光照進了我按部就班的生活。

隨後的10年裏,我利用假期深度遊覽了近20個國家。每一次旅行結束時的沮喪都在提醒我我並不喜歡當下循規蹈矩的生活。轉折點出現在我遇到我老公以後,他是一個沒什麽想法的人,但是他卻無條件支持我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和離經叛道的念頭。我說我早就看清了未來三十年的模樣——穩定的工作直到退休。這種確定性帶來的不是安心,而是窒息。我好想出國,不斷換國家生活,永遠在路上。我老公說那就去試試呀。於是,我們開始研究各國的移民政策,開始申請學校,開始準備簽證。簽證下來後,我遞交了辭呈,在30歲的年紀重返校園,開始了我的"逆時鍾"人生。

我選擇"逆社會時鍾",本質上是對生命可能性的一種信仰。我無法接受"人生每一年都是最關鍵的一年,人就該和大家一樣接受平凡人生"的人生劇本,拒絕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時間表所定義。

當朋友圈裏充斥著學區房、家長群和職稱評定的討論時,我在學習一個和過往所學專業截然不同的專業,在研究異國他鄉的租房合同條款,在嚐試用第二語言的生活和工作。

這種選擇背後是痛苦的清醒。我知道自己正在放棄什麽——穩定的收入、社會的認可、既定的上升通道。但更清楚不能失去什麽——對世界的好奇、對自由的渴望、對"活出自己"的堅持。當國內的同齡人討論二胎計劃時,我和伴侶做出了丁克的決定;當他們為學區房焦慮時,我們在考慮下一個生活的國家是西班牙還是馬來西亞。

這條路的艱辛遠超想象。從國內的中產階級跌落到他國的"外來勞工",從得體的辦公室到兼職打工,從流利的母語表達到第二語言溝通中的詞不達意——無數次我都在懷疑與堅定間搖擺。但那種"這是我選擇的生活"的實感又讓我充滿力量。

最大的收獲是解放——從社會期待中解放,從年齡束縛中解放,從"應該怎樣"的桎梏中解放。快三十五歲的我可以熬夜寫作業,可以素麵朝天地參加音樂節,可以毫無負擔地承認自己還在探索職業方向。在這裏,沒人關心我是否結婚生子;班級裏四五十歲轉行的人比比皆是。這種自由需要付出代價,但我知道這才是我要的"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