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一個新型騙局被曝光了。
這可能是我見過最離奇的網絡騙局了。
因為離奇的,不隻是詐騙手法,而是整個劇情的走向——
騙子寄“誘餌”想忽悠老年人,結果網友識破後反手把騙子的“誘餌”薅光。
在羊毛黨的努力下,不僅騙局敗露,騙子都被薅禿了。
而整個劇情的核心,則在於一個又小又不起眼的密碼箱上。
大概就在這幾個月內,或許已經有人經曆過這種“密碼箱詐騙了”。
其整體手法還是十分歹毒的,明顯目標直指老年人——
他們先是在短視頻平台開直播,口口聲聲說是賣書。
主要特征是,書的價格便宜得離譜,兩塊錢一本還包郵,便宜到讓買家覺得自己已經薅到了羊毛。
可“羊毛”還沒捂熱,第一個轉折就來了。
因為當買家收貨時,會發現書是放進了一個沉甸甸的密碼箱內。
箱子看起來像個寶貝,可鎖得死死的,上麵還貼著二維碼。
二維碼旁寫著一句極具誘惑力的說明:掃碼獲取開鎖碼,而且還附贈財富密碼之類的好東西。
甚至還很煽動性地標注:如果不掃=失去權益。
明眼人看到這裏,大概能摸清這是什麽局了:一旦掃了碼,八成後患無窮。
事實也是如此,這二維碼通往的,是各種誘導你填信息、交錢、買稀奇古怪東西的騙局入口。
很多中老年人,也的確被這麽套路了。
中老年人們的子女在發現親人遭遇這類騙局之後,也很快開始把整件事曝光到網上,讓“密碼箱詐騙”的套路逐漸浮出水麵。
一時之間,很多避雷帖出現,小箱子成了很多家庭裏的燙手山芋,讓很多人不知如何處理。
但第二個轉折也隨之而來。
小時候被父母偷看過日記本的應該都知道,破譯這種類型的密碼鎖,其實並非是一件難事。一般情況下,根據缺口辨密碼、樸實窮舉法都可進行智取,實在不行,暴力手段也未嚐不可。
所以,隨著密碼箱騙局的橫行,開鎖教程也跟著在各個平台泛濫起來。
在大夥的合力攻堅下,無數人三下五除二就撬開了箱子,順利奪得箱中書籍。
騙局被揭穿,錢財沒損失,書也順帶拿到手,怎麽看目前的劇情都是個 happy ending。
然而,第三個轉折登場了。
因為,你知道的,現在的人已經學會了換角度看問題。
當“密碼箱騙局”的曝光帖在網上越刷越多,大家都逐漸知道了其中的套路。
可聽到“騙子用密碼箱當誘餌搞詐騙”這事兒時,不少網友的第一反應卻並不是“騙子咋這麽壞”。
而是“這誘餌哪領?”
主要是因為這箱子確實不賴。
於是你便能看到這樣詭異的一幕:在曝光騙局的帖子下,網友們發出振聾發聵的拷問:
因為在他們的視角中,這件事純是買書送箱子,哪來這麽好的事。
評論區的氣氛也迅速跑偏,從“詐騙預警”變成了“上當心得交流”,
有點像種草貼,又有點像一場迷之溫馨的團購現場。
而最早在這期間入局的這一批網友,基本可以都開店了。
在看到這批開拓者曬出自己的戰利品之後,加入薅誘餌大軍的人也越來越多。
很快,頭幾家被曝光出搞這出的店,基本都被薅得幹淨了。
導致很多沒來得及上當的人,反而急得團團轉。
眼看別人都薅到了好幾個箱子,自己卻連個騙局都沒蹲到,屬實坐立難安。
於是,他們的策略開始升級:從被動等騙,轉為主動尋騙。
原本是騙子挑人下手,現在變成了網友四處追問:“誰還在騙?!”
在這場征程之中,識別騙子的訣竅也慢慢總結出來:
首先必須是新號,得看著就不靠譜那種,價格必須在5元以內,高了的說不定是正經甩賣書籍的。
其次,主播賣的書,最好得是如下三個領域:
炒股、養生、成功學。
集齊這幾個特征,買來的書大概率“送”箱子。
於是一時之間,各個疑似“騙子”的直播間都湧進了聞著味就來的年輕人。
他們光速下單,火速入局,薅了就跑,讓主播們一度一頭霧水。
但可惜,誘餌這種東西,也不是無限供應的。隨著薅的人越來越多,密碼箱開始供不應求。
不少人下單後發現,寄來的快遞裏已經沒有箱子,真就隻剩幾本便宜小書。
疑似庫存見底,隻能選擇性發貨。
於是,更機敏的網友想出了一招:通過快遞重量來預判有沒有箱子。重量夠沉的才下手,輕飄飄的直接拒收。
這一刻,“開鎖騙局”徹底演變成了“賽博賭石”。
有人買到手沉甸甸的箱子,興奮得像撿到寶;有人收到輕飄飄的小書,無奈“空軍”。
在這樣的勁頭下,在這短短的幾天之內,騙局基本已經被搶空了。
整個“密碼箱詐騙”,也算是基本迎來了大結局。
如果要評價這個事情,那隻能說,這恐怕是近年來最成功的民間反詐事件了——
你想收割我,我先把你當盲盒開了,薅櫝薅珠。
騙子失去庫存,網友得到箱子,大部分老年人甚至沒來得及入場。
但要說無人受傷,倒也不是。
由於網友們薅誘餌的熱情太過猛烈,導致一些真正的書籍商家也被掃射了。
很多賣書的主播,如今都無奈地在商品上標注:
真的不送密碼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