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微信公眾號刊文介紹該院2025年新進教師風采。其中,出生於1996年的江佳鳳,受到關注。
據介紹,江佳鳳係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中國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哲學研究》期刊顯示,江佳鳳為1996年出生。
圖源:“哲學研究”微信公號
公開資料顯示,江佳鳳是南昌大學文學學士,廈門大學哲學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國家公派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研究領域為朱子學、宋明理學。博士論文以《孟子》“盡心”章為研究對象,係統梳理並評析了中國儒學史上具有代表性且特色鮮明的相關詮釋,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從先秦至清初該章詮釋的流變過程與時代特征,揭示了“盡心”章在中國哲學天人關係論域中的重要地位。博士期間的研究同時涉及韓國儒學(如四七理氣之辨)及元明清四書學發展(如《增廣性理字訓》)等領域。
江佳鳳曾在《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擔任《國際儒藏·韓國編》審校專業委員會審校專家;先後獲國家獎學金、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二等獎,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批優秀的“90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陸續湧現,為高校注入了新的教學和科研力量。這些“90後”博導不僅科研實力強、年輕充滿活力,也比較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團隊氣氛往往輕鬆活躍,更受到學生青睞。不過,他們也麵臨著成長的壓力。有媒體評論指出,對年輕學者應更多聚焦其主業,營造相對寬鬆的氛圍,以及溫馨、和諧、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使其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謀求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