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花30元“假裝上班”一天 有年入百萬老板來“假裝麵試”

花30元“假裝上班”一天 有年入百萬老板來“假裝麵試”

文章來源: 紅星新聞 於 2025-08-10 14:16:5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花30元“假裝上班”一天 有年入百萬老板來“假裝麵試”

▲陳英健(右)在“假裝麵試”想過來“假裝上班”的人

“我是做大宗商品貿易的,每年收入分下來有幾百萬。”8月8日下午,作為企業經營者的戴先生在杭州“假裝上班公司”等待“假裝麵試”。

每隔幾分鍾,他要接聽電話談產品報價、調配運輸車輛。但因為對於“假裝上班公司”的好奇,他出現在了“假裝上班公司”。

隻要交30元,就能在“高大上”的寫字樓裏上一天班。“90後”陳英健,因為最近在杭州開設一家“假裝上班無限公司”受到多家媒體關注。“終於實現了花錢上班的願望”“這可真的是自費做牛馬”“這算是花錢體驗朝9晚6嗎”……網友的評論也緊隨其後。

在這裏“假裝工作”的,有居家辦公感到壓抑者、有想來體驗的自媒體博主、有創業者,也有暫時遇到職場困境的人。但在陳英健看來,他們都是“充滿向上動力的人”。

通過“假裝麵試”的人中,有人已在這裏工作半個月,但大多數一兩天後便不再過來。陳英健說,他的願望是希望把這個地方拿出來,讓他們在這裏任意發展。

一個人在家工作壓抑

交30元在高端寫字樓“上班”

“這裏是‘假裝上班公司’吧?”8月7日下午,謝女士來到位於杭州市濱江區金盛科創大廈的“假裝上班公司”門口後小心地問道。在得到其他“假裝上班員工”肯定答複後,她找到一張辦公桌,從包裏掏出一本《爆款內容方法論》看了起來。

▲“假裝上班公司”

▲“假裝上班公司”

謝女士2017年本科畢業後來到杭州,之所以選擇這座城市,是因為學習國畫相關專業的她希望考取中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

“不過連著考了5年都沒考上,後來就暫時放棄了。”謝女士說,前幾年她一邊複習一邊在少兒美術培訓機構上班,後來自己開設了一家美術工作室,近一年來開始網上直播授課,教中老年人畫畫。

“我在杭州租的房子,上午下午各直播3個小時,其餘時間就做做飯、收拾收拾房間,時間久了會感覺有一些壓抑,也期望和別人麵對麵交流,在網上刷到假裝上班公司以後就來了。”謝女士說,最近暫時不用直播,而是錄製編輯視頻內容,她可以把很多工作帶到這裏來做,不用擔心影響到其他人。

▲因為都從事短視頻內容生產,“假裝同事”小王(左)和謝女士很快交流起來

▲因為都從事短視頻內容生產,“假裝同事”小王(左)和謝女士很快交流起來

8月7日中午,公司一共有四五個人在這裏“假裝上班”。

“走吧,我們去吃飯,我請。”陳英健說,這天人不太多,也剛好想和來這裏“假裝上班”的人聊聊天,所以請大家一起去快餐店吃頓簡餐。

“花了30元錢來體驗假裝上班一天,沒想到還被請吃了一頓飯,基本上回本了。”“00後”小王說,這種和同事們相約著去吃中午飯的感覺,也特別像她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真的是全方位“假裝上班”。

有人為拍短視頻“打卡”一天

有人已“假裝上班”半個月

小王去年剛剛從杭州一所大學畢業,學習新聞傳媒的她大學期間就曾在多家單位、公司實習,她把職場經驗分享在短視頻平台上後,很快積累了一定粉絲。大學剛畢業的幾個月,她也曾前往上海的一家企業工作,但是由於收入沒有達到預期等原因,在今年年初辭掉了工作,回到杭州做自媒體博主。

經過前一天的麵試,小王獲得付費“假裝上班”的機會:“不過我隻打算來一天,就是拍攝在這裏假裝上班的感受,做成短視頻發布。”

▲小王和媽媽開玩笑說“找到工作了”

▲小王和媽媽開玩笑說“找到工作了”

7日一早,小王按照“假裝上班公司”要求,上午9點“到崗”,而平時這個時間她一般都在睡覺。

進入寫字樓,坐在固定的工位上,她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畢竟一個人在封閉的環境待久了會覺得壓抑,這裏是相對開放的空間,沒有真正的職場壓力,反而還挺放鬆的。”

她在辦公室裏拍了一段視頻發給了媽媽,並配文“找到工作了”,小王的媽媽微信回複她“買上些正式點的衣服”。“和媽媽開個玩笑,家長們總覺得我現在自己做自媒體博主不是一個正式工作,總想讓我找個單位去上班,所以拍一個視頻逗逗她。”

相比於小王的“一日打卡”,做首飾網絡銷售的朱女士,已在“假裝上班公司”工作半個月。“可以說我是最早一批固定員工,我也有了優先選座權,選了一排工位裏麵最靠邊的一個,相對安靜一些。”

▲在“假裝上班公司”認真工作的朱女士

▲在“假裝上班公司”認真工作的朱女士

朱女士研究生畢業已6年多時間,剛開始幾年也一直在公司上班,今年初她決定辭職單幹,“也是上個月偶然在小紅書上看到這裏,來和陳總聊了一下,覺得還挺符合預期,離家近,騎車十分鍾就到了,環境好,是很正規的寫字樓,空調也給力,就在這裏常駐了。”

工位明碼標價

企業老板也來“假裝麵試”

網上有一種說法,看一個人想不想在一個地方長期工作,就看她工位上的擺放風格。朱女士的辦公桌被她的物品填得滿滿當當: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外接鍵盤、台式電腦顯示器、一摞書、水杯、小風扇、蓋毯,甚至還有偶爾解壓時用的掌上遊戲機……

▲朱女士在“假裝上班公司”的工位

▲朱女士在“假裝上班公司”的工位

朱女士第一個月租下這處工位是按照“特惠包月價”,每月150元。

“假裝上班公司”進門處的顯示屏上,標注著工位的價格,如果包月,1米4帶抽屜的工位每月600元,1米2的工位每月500元,相對狹小需要共用的“共享工位桌”每月300元。如果按單日價格,每天收費標準是30元,對於應屆生還有一個體驗價,為每月150元,算下來日均隻需5元。

有很多網友認為“假裝上班”是博眼球的噱頭。不過在朱女士看來,這裏如果能夠長期經營下去,確實有它存在的價值。

朱女士說,自己在大學學習工業設計,現在經營首飾網店,賣的都是別人的產品,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自己設計首飾,並把設計變成產品銷售。

作為事業剛起步、還處於用戶累積階段的“個體戶”,朱女士覺得,“假裝上班公司”是目前最合適她的辦公場地——有努力工作的氛圍,拍短視頻、溝通業務都很合適;如果公司一直開著,她會把這裏當成長期辦公地。

當然,也有很多抱著好奇心來參加“假裝麵試”的人。

8月8日下午,曾經在石家莊開過項目孵化公司的姚先生、在杭州蕭山做大宗商品貿易的戴先生先後來到“假裝麵試公司”,準備參加“假裝麵試”。

根據“假裝上班公司”流程,無論計劃來“假裝上班”多久,都需進行一輪“假裝麵試”。“會問一下你要來的目的。也會提一些要求,比如不能抽煙、不能有辦公室戀情等等。”陳英健介紹道。

有很多人是帶著好奇或者希望了解“假裝上班公司”運營模式的目的而來的,姚先生和戴先生就屬於這一類,陳英健也都不拒絕。

“我自己公司也租辦公室,比較了解寫字樓的租賃行情,他這裏一天30元的費用肯定是賠本的,除非能有比較好的模式植入進來那或許可以維持。”戴先生坦言自己十分好奇。

為何創立“假裝上班公司”?

創立者:希望成為一個職場“充電站”

戴先生的疑問也是很多“假裝麵試”者的疑問。其實,這也是陳英健思考並試圖解決的問題。據他介紹,自己是溫州人,從學校畢業後靠做策劃、銷售起家,經營起多家公司。

兩個月前,陳英健朋友的小孩大學畢業,決定到他這裏來感受“職場環境”,“我開玩笑說這有點兒像假裝上班,後來一想,還有幾十個空出來的工位,不如幹脆讓一些假裝上班的人來這裏,於是在網上發了帖子。”

▲陳英健給“假裝上班公司”製作的工作證

▲陳英健給“假裝上班公司”製作的工作證

陳英健這處位於寫字樓裏的辦公地,原本是他計劃用來做產品展廳的,偶爾會進行直播,擺上工位桌椅後,一共可容納40多個人同時辦公,配有桌椅,也有電腦顯示器、飲水機,如果需要電腦或者其他辦公用品,就得“假裝上班”的人自己帶過來。

在網上發帖征集“假裝上班”者後,媒體紛紛報道,引來更多人參加“假裝麵試”。陳英健說,和這麽多“假裝麵試”的人聊下來,感覺過來的都是充滿向上動力的人,“都是覺得這個點子蠻有吸引力,想過來做點什麽,或者通過這裏和更多人建立交流的。”

不過,也有人來了以後感覺失望。“麵試下來,感覺更像是在認真地做一件並不認真的事情。”一名“假裝麵試”者說,自己希望來這裏獲得一些靈感、想法和機會,但是並未達到預期,更像是一處共享辦公室,以後可能不會過來了。

陳英健也坦言,一開始自己隻是覺得利用一下剩餘的空間,沒有過多去想運營方式,但是隨著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他也決心盡量把這件事長期經營下去。未來,他希望這裏能變成創業者或就業過程中迷茫者的充電站,他們可以在這裏做自己的事情,或接受到一些創業、職場的培訓。

事實上,陳英健的“假裝上班公司”並不是第一例。近期,“假裝上班”公司在多地悄然興起,引發關注。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認為,一些中小企業將閑置辦公資源靈活出租,本質上屬於辦公共享經濟的衍生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在他看來,“假裝上班”公司可以嚐試轉型升級,例如,嚐試靈活就業服務、自由職業者支持平台或創業孵化器等更具社會價值的新型模式。

不過,也有法律人士提醒大家注意“假裝上班”可能存在的風險。據中國青年報微信報道,律師提醒:作為“假裝上班公司”,應考慮如何有效進行人員管理,避免非法經營或者被利用從事非法活動;作為“假裝上班者”,應當避免被洗腦或被動參與有關違法犯罪行為,並保護好個人隱私。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杭州 攝影報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回擊特朗普?忍了3個月之後,印度宣布重大勝利
川普中計了?歐盟協議"藏1高招"學者:布魯塞爾在竊笑
砸錢沒用!跟川普談判關稅"這招最靈",墨西哥奏效了
幼兒園招生,進入白熱化
這個問題,困擾中國4億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澤連斯基:不會為了換取和平向俄羅斯割讓領土
普京與特朗普即將見麵,烏克蘭陷入困境
中國緊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價怵目驚心
楊蘭蘭"2700億澳元存款"掀輿論狂潮 胡錫進:肯定假
習近平如何為人類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川普:她打敗華爾街超級天才!“沒人查一查嗎”
新美國騙局:特朗普正重新定義美國的腐敗?
紐約地鐵:亞裔男遭人推下軌道 最後成功逃回月台
天安門閱兵畫麵曝光:2.2萬人舉行首次綜合演練
212人活活餓死"將近半數是兒童",加薩營養不良又奪11命
爆萬斯生日劃獨木舟 令調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權質疑
街頭驚見“殭屍漫步” 居民痛批:這政策摧毀波士頓
強製社保,飲鴆止渴
川普15日晤普京 烏克蘭用領土換停火勢在必行?
“不再當好好先生” 川普突預告:將趕走華府所有街友!
美防長赫格塞斯轉發驚人言論:女性不該有投票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花30元“假裝上班”一天 有年入百萬老板來“假裝麵試”

紅星新聞 2025-08-10 14:16:54



花30元“假裝上班”一天 有年入百萬老板來“假裝麵試”

▲陳英健(右)在“假裝麵試”想過來“假裝上班”的人

“我是做大宗商品貿易的,每年收入分下來有幾百萬。”8月8日下午,作為企業經營者的戴先生在杭州“假裝上班公司”等待“假裝麵試”。

每隔幾分鍾,他要接聽電話談產品報價、調配運輸車輛。但因為對於“假裝上班公司”的好奇,他出現在了“假裝上班公司”。

隻要交30元,就能在“高大上”的寫字樓裏上一天班。“90後”陳英健,因為最近在杭州開設一家“假裝上班無限公司”受到多家媒體關注。“終於實現了花錢上班的願望”“這可真的是自費做牛馬”“這算是花錢體驗朝9晚6嗎”……網友的評論也緊隨其後。

在這裏“假裝工作”的,有居家辦公感到壓抑者、有想來體驗的自媒體博主、有創業者,也有暫時遇到職場困境的人。但在陳英健看來,他們都是“充滿向上動力的人”。

通過“假裝麵試”的人中,有人已在這裏工作半個月,但大多數一兩天後便不再過來。陳英健說,他的願望是希望把這個地方拿出來,讓他們在這裏任意發展。

一個人在家工作壓抑

交30元在高端寫字樓“上班”

“這裏是‘假裝上班公司’吧?”8月7日下午,謝女士來到位於杭州市濱江區金盛科創大廈的“假裝上班公司”門口後小心地問道。在得到其他“假裝上班員工”肯定答複後,她找到一張辦公桌,從包裏掏出一本《爆款內容方法論》看了起來。

▲“假裝上班公司”

▲“假裝上班公司”

謝女士2017年本科畢業後來到杭州,之所以選擇這座城市,是因為學習國畫相關專業的她希望考取中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

“不過連著考了5年都沒考上,後來就暫時放棄了。”謝女士說,前幾年她一邊複習一邊在少兒美術培訓機構上班,後來自己開設了一家美術工作室,近一年來開始網上直播授課,教中老年人畫畫。

“我在杭州租的房子,上午下午各直播3個小時,其餘時間就做做飯、收拾收拾房間,時間久了會感覺有一些壓抑,也期望和別人麵對麵交流,在網上刷到假裝上班公司以後就來了。”謝女士說,最近暫時不用直播,而是錄製編輯視頻內容,她可以把很多工作帶到這裏來做,不用擔心影響到其他人。

▲因為都從事短視頻內容生產,“假裝同事”小王(左)和謝女士很快交流起來

▲因為都從事短視頻內容生產,“假裝同事”小王(左)和謝女士很快交流起來

8月7日中午,公司一共有四五個人在這裏“假裝上班”。

“走吧,我們去吃飯,我請。”陳英健說,這天人不太多,也剛好想和來這裏“假裝上班”的人聊聊天,所以請大家一起去快餐店吃頓簡餐。

“花了30元錢來體驗假裝上班一天,沒想到還被請吃了一頓飯,基本上回本了。”“00後”小王說,這種和同事們相約著去吃中午飯的感覺,也特別像她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真的是全方位“假裝上班”。

有人為拍短視頻“打卡”一天

有人已“假裝上班”半個月

小王去年剛剛從杭州一所大學畢業,學習新聞傳媒的她大學期間就曾在多家單位、公司實習,她把職場經驗分享在短視頻平台上後,很快積累了一定粉絲。大學剛畢業的幾個月,她也曾前往上海的一家企業工作,但是由於收入沒有達到預期等原因,在今年年初辭掉了工作,回到杭州做自媒體博主。

經過前一天的麵試,小王獲得付費“假裝上班”的機會:“不過我隻打算來一天,就是拍攝在這裏假裝上班的感受,做成短視頻發布。”

▲小王和媽媽開玩笑說“找到工作了”

▲小王和媽媽開玩笑說“找到工作了”

7日一早,小王按照“假裝上班公司”要求,上午9點“到崗”,而平時這個時間她一般都在睡覺。

進入寫字樓,坐在固定的工位上,她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畢竟一個人在封閉的環境待久了會覺得壓抑,這裏是相對開放的空間,沒有真正的職場壓力,反而還挺放鬆的。”

她在辦公室裏拍了一段視頻發給了媽媽,並配文“找到工作了”,小王的媽媽微信回複她“買上些正式點的衣服”。“和媽媽開個玩笑,家長們總覺得我現在自己做自媒體博主不是一個正式工作,總想讓我找個單位去上班,所以拍一個視頻逗逗她。”

相比於小王的“一日打卡”,做首飾網絡銷售的朱女士,已在“假裝上班公司”工作半個月。“可以說我是最早一批固定員工,我也有了優先選座權,選了一排工位裏麵最靠邊的一個,相對安靜一些。”

▲在“假裝上班公司”認真工作的朱女士

▲在“假裝上班公司”認真工作的朱女士

朱女士研究生畢業已6年多時間,剛開始幾年也一直在公司上班,今年初她決定辭職單幹,“也是上個月偶然在小紅書上看到這裏,來和陳總聊了一下,覺得還挺符合預期,離家近,騎車十分鍾就到了,環境好,是很正規的寫字樓,空調也給力,就在這裏常駐了。”

工位明碼標價

企業老板也來“假裝麵試”

網上有一種說法,看一個人想不想在一個地方長期工作,就看她工位上的擺放風格。朱女士的辦公桌被她的物品填得滿滿當當: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外接鍵盤、台式電腦顯示器、一摞書、水杯、小風扇、蓋毯,甚至還有偶爾解壓時用的掌上遊戲機……

▲朱女士在“假裝上班公司”的工位

▲朱女士在“假裝上班公司”的工位

朱女士第一個月租下這處工位是按照“特惠包月價”,每月150元。

“假裝上班公司”進門處的顯示屏上,標注著工位的價格,如果包月,1米4帶抽屜的工位每月600元,1米2的工位每月500元,相對狹小需要共用的“共享工位桌”每月300元。如果按單日價格,每天收費標準是30元,對於應屆生還有一個體驗價,為每月150元,算下來日均隻需5元。

有很多網友認為“假裝上班”是博眼球的噱頭。不過在朱女士看來,這裏如果能夠長期經營下去,確實有它存在的價值。

朱女士說,自己在大學學習工業設計,現在經營首飾網店,賣的都是別人的產品,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自己設計首飾,並把設計變成產品銷售。

作為事業剛起步、還處於用戶累積階段的“個體戶”,朱女士覺得,“假裝上班公司”是目前最合適她的辦公場地——有努力工作的氛圍,拍短視頻、溝通業務都很合適;如果公司一直開著,她會把這裏當成長期辦公地。

當然,也有很多抱著好奇心來參加“假裝麵試”的人。

8月8日下午,曾經在石家莊開過項目孵化公司的姚先生、在杭州蕭山做大宗商品貿易的戴先生先後來到“假裝麵試公司”,準備參加“假裝麵試”。

根據“假裝上班公司”流程,無論計劃來“假裝上班”多久,都需進行一輪“假裝麵試”。“會問一下你要來的目的。也會提一些要求,比如不能抽煙、不能有辦公室戀情等等。”陳英健介紹道。

有很多人是帶著好奇或者希望了解“假裝上班公司”運營模式的目的而來的,姚先生和戴先生就屬於這一類,陳英健也都不拒絕。

“我自己公司也租辦公室,比較了解寫字樓的租賃行情,他這裏一天30元的費用肯定是賠本的,除非能有比較好的模式植入進來那或許可以維持。”戴先生坦言自己十分好奇。

為何創立“假裝上班公司”?

創立者:希望成為一個職場“充電站”

戴先生的疑問也是很多“假裝麵試”者的疑問。其實,這也是陳英健思考並試圖解決的問題。據他介紹,自己是溫州人,從學校畢業後靠做策劃、銷售起家,經營起多家公司。

兩個月前,陳英健朋友的小孩大學畢業,決定到他這裏來感受“職場環境”,“我開玩笑說這有點兒像假裝上班,後來一想,還有幾十個空出來的工位,不如幹脆讓一些假裝上班的人來這裏,於是在網上發了帖子。”

▲陳英健給“假裝上班公司”製作的工作證

▲陳英健給“假裝上班公司”製作的工作證

陳英健這處位於寫字樓裏的辦公地,原本是他計劃用來做產品展廳的,偶爾會進行直播,擺上工位桌椅後,一共可容納40多個人同時辦公,配有桌椅,也有電腦顯示器、飲水機,如果需要電腦或者其他辦公用品,就得“假裝上班”的人自己帶過來。

在網上發帖征集“假裝上班”者後,媒體紛紛報道,引來更多人參加“假裝麵試”。陳英健說,和這麽多“假裝麵試”的人聊下來,感覺過來的都是充滿向上動力的人,“都是覺得這個點子蠻有吸引力,想過來做點什麽,或者通過這裏和更多人建立交流的。”

不過,也有人來了以後感覺失望。“麵試下來,感覺更像是在認真地做一件並不認真的事情。”一名“假裝麵試”者說,自己希望來這裏獲得一些靈感、想法和機會,但是並未達到預期,更像是一處共享辦公室,以後可能不會過來了。

陳英健也坦言,一開始自己隻是覺得利用一下剩餘的空間,沒有過多去想運營方式,但是隨著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他也決心盡量把這件事長期經營下去。未來,他希望這裏能變成創業者或就業過程中迷茫者的充電站,他們可以在這裏做自己的事情,或接受到一些創業、職場的培訓。

事實上,陳英健的“假裝上班公司”並不是第一例。近期,“假裝上班”公司在多地悄然興起,引發關注。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認為,一些中小企業將閑置辦公資源靈活出租,本質上屬於辦公共享經濟的衍生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在他看來,“假裝上班”公司可以嚐試轉型升級,例如,嚐試靈活就業服務、自由職業者支持平台或創業孵化器等更具社會價值的新型模式。

不過,也有法律人士提醒大家注意“假裝上班”可能存在的風險。據中國青年報微信報道,律師提醒:作為“假裝上班公司”,應考慮如何有效進行人員管理,避免非法經營或者被利用從事非法活動;作為“假裝上班者”,應當避免被洗腦或被動參與有關違法犯罪行為,並保護好個人隱私。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杭州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