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峨眉山騾隊失業:有些善心發錯了地方

峨眉山騾隊失業:有些善心發錯了地方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2025-08-09 09:13:3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隻因“你多看了一眼”,峨眉山的騾隊便告失業。

2025年8月初,媒體記者從四川峨眉山旅遊公司獲悉,目前峨眉山騾隊已經暫停運輸,騾隊運輸任務由無人機暫代。目前全山共三台無人機,往返於雷洞坪和中山區比較重要的寺廟、小吃點,前往中山區的無人機運載食用水、食物等物資,供遊客使用;返回的無人機則會將遊客產生的垃圾運出。

據說,無人機運輸具有分鍾級響應等優勢,從山腳往雷洞坪運送急救藥品40分鍾就可以送達,而過去遇到天氣不好至少需要兩小時,這“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高山景區的三大難題:醫療急救物資‘上山慢’、生活補給‘成本高’、垃圾清運‘存隱患’”。另外,無人機運輸過程中還可兼具防災監測和生態守護等功能,這種“運輸+監測”的複合模式,既減少了人力巡查對生態環境的幹擾,又提升了應急響應效率,實現了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

然而,新項目的成效如何、是否合乎群眾需求,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在一份非常樂觀、幾乎溢出網頁的快意之外,誰會關心騾隊的命運,誰去過問靠騾隊運輸謀生的人們是何心情?

騾隊下課,源於一場爭議。此前,“峨眉山騾子負重攀爬石階”相關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評論稱心疼負重的騾子。視頻中,在雨中馱著礦泉水一步步登山的騾子,確實很辛苦。保護動物、讓動物也能體麵勞動的聲音,這些年不絕於耳。不過,具體情境具體分析這個問題想必已在千百年間產生了不言而喻的答案:在人和動物的諸般關係中,這樣的相互利用、相互成全所在多有——人給騾子食物與照顧,騾子為人工作、任勞任怨。

騾隊的勞動表現當然不是那種充滿高級感的,而是透著一種落後的色彩。就好比,馬車和火車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別忘了,一些看似落後的“動物代勞”,依然有著相應的需求空間。迄今為止,馬車依然沒有真正絕跡,人們也在各種旅遊場景中騎馬,而騾隊運輸更是常常出現在容易被忽視的關節處。搜索網頁可知,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在追問騾隊運輸的價格和方式。新華社也曾報道過大山深處的“騾馬運輸隊”,讚許其為提升山區電力供應能力,保障特色產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坦率地說,隨著新型運輸技術——例如無人機運輸技術——的普及,騾隊運輸在一些項目中可能會逐步退場。這個趨勢不難覺察。但是否有必要人為幹預,急切地讓峨眉山的騾隊退出,是很值得嚴肅思考的。

針對外界的爭議,峨眉山景區工作人員此前曾回應,景區已采取多項措施規範騾子馱物行為,並正在積極引入科技手段逐步替代傳統運輸方式。應該說,這種回應照顧到了“要對騾子好一點”的民意。但工作人員也表示,騾子運輸是山區曆史形成的運輸方式,涉及當地居民生計。目前,騾子所馱物資主要包括礦泉水、方便麵等遊客用品,以及山上木質建築所需的木料,還有當地農民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等,“希望網友和遊客能理性、正麵看待這一過渡過程,景區既在保障運輸需求,也在積極推進動物保護和科技升級”。

如今看來,有關方麵還是在壓力麵前選擇了最穩妥的選項。騾子在被保護的同時,也被“踢出界”,一個古老的行業在峨眉山消失了。

一位網友用蒼涼的語調跟帖稱:“千百年了騾馬一直用苦力換口飯吃,沒想到不是累死而是莫名失業要待宰了。”這個擔心並不多餘,在民間,騾子素以吃苦耐勞獲得一份生存空間。如果它們不再被需要,它們將去向哪裏,可以想見。有幾個人會養著不能勞動賺錢的騾子呢?而騾隊的背後,則是以騾隊運輸為生的當地居民。他們的前途也會變得暗淡,誰都知道,長期以來,騾隊運輸在峨眉山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其對峨眉山這塊“勞作之地”的依賴度是很大的,另尋他處“創業”的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不忍心而希望叫停某些傳統勞動方式,這是一種流行。近年來,“女子雇轎抬狗上山”“網紅博主坐轎子上山被網暴”等事件一再掀起公眾情感漣漪。可在不少網友希望叫停這種所謂“殘忍登山方式”的背後,也有轎夫們發出的微弱的反對聲——“求求你不要讓我失業”。

表現同情心很容易、很直觀,但要知道世上還有一個詞叫“同理心”。若是在不了解民情民意的情況下,貿然提出和實施決絕之策,一定會誤傷到你本不想傷害的人。我相信此刻,離開峨眉山的那些騾隊的管理者或從業者,一定會在嗟歎、傷心不已。他們的迷茫和痛苦,不該被無視。

然而,這種反思有時很難在公共空間展開,指責傳統謀生方式“冒犯”的調子總是很高。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據說因一位遊客投訴所騎公驢敏感部位過於凸顯,黃河壺口瀑布景區一度給公驢特殊部位加上了“遮羞罩”。這種對於動物本能的無知和漠視,令人噴飯。當然,相關部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並無被投訴一事。但此後,在短視頻平台搜索“壺口瀑布騎驢”,也已看不到新內容,不知道項目是否消失。假如因為某些遊客的“視線潔癖”而毀掉一個當地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項目,那可真的是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無論是“善待騾子”還是“管住驢子”,出發點不能說不好,但善心發錯了地方也可能變成壞事。這種意識的執拗和扭曲,讓我想到那位因為無戲可拍而跑去泰山做陪爬的某演員,且為之捏把汗。長相英俊的他倒是沒有提供任何“動物代勞”,但是背人登山不也是一種施展蠻力且很原始的謀生方式嗎?不也很“殘忍”嗎?為什麽不能開發無人機載人上山項目呢?幹脆把“陪爬”一塊禁了?拜托,真要關心民生、體恤悲苦,就不要再“何不食肉糜”,不要再給底層謀生者添亂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遍佈世界 為何僅這國華人完全同化?連中國名都不要
12萬日本女人戰敗後被遺棄在中國 她們最後去哪了?
韓國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審,念了句中國古詩
川普砍大學經費 知名癌症專家離美回中國
沃爾瑪公主身家千億:不上班、沒小孩、隻燒錢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後果將非常嚴重”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中國“機器狼群”現身高原 為攻台巷戰量身打造?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芯片賣中國抽成15% 貝森特:川普的點子 用來還國債
核戰爆發會死多少人?驚人模擬:美中俄歐幾乎全滅
對華政策前後矛盾,川普政府真的製定了對華戰略?
華爾街日報:美中AI大戰 戰場轉到開源AI模型
曝光:美國在AI芯片暗裝追蹤器 追查非法轉運中國
川普家族狂攬45億 背後神秘平台操盤手竟是趙長鵬?
拜登女兒提出離婚 結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長15歲
拜登女兒官宣結束13年無娃婚姻 分手詞被指尖刻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拜登兒爆她靠"淫魔富商"認識川普,梅蘭妮亞求償10億
被史泰龍大讚“第二個華盛頓” 川普終於給他頒了個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峨眉山騾隊失業:有些善心發錯了地方

南方周末 2025-08-09 09:13:39

隻因“你多看了一眼”,峨眉山的騾隊便告失業。

2025年8月初,媒體記者從四川峨眉山旅遊公司獲悉,目前峨眉山騾隊已經暫停運輸,騾隊運輸任務由無人機暫代。目前全山共三台無人機,往返於雷洞坪和中山區比較重要的寺廟、小吃點,前往中山區的無人機運載食用水、食物等物資,供遊客使用;返回的無人機則會將遊客產生的垃圾運出。

據說,無人機運輸具有分鍾級響應等優勢,從山腳往雷洞坪運送急救藥品40分鍾就可以送達,而過去遇到天氣不好至少需要兩小時,這“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高山景區的三大難題:醫療急救物資‘上山慢’、生活補給‘成本高’、垃圾清運‘存隱患’”。另外,無人機運輸過程中還可兼具防災監測和生態守護等功能,這種“運輸+監測”的複合模式,既減少了人力巡查對生態環境的幹擾,又提升了應急響應效率,實現了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

然而,新項目的成效如何、是否合乎群眾需求,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在一份非常樂觀、幾乎溢出網頁的快意之外,誰會關心騾隊的命運,誰去過問靠騾隊運輸謀生的人們是何心情?

騾隊下課,源於一場爭議。此前,“峨眉山騾子負重攀爬石階”相關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評論稱心疼負重的騾子。視頻中,在雨中馱著礦泉水一步步登山的騾子,確實很辛苦。保護動物、讓動物也能體麵勞動的聲音,這些年不絕於耳。不過,具體情境具體分析這個問題想必已在千百年間產生了不言而喻的答案:在人和動物的諸般關係中,這樣的相互利用、相互成全所在多有——人給騾子食物與照顧,騾子為人工作、任勞任怨。

騾隊的勞動表現當然不是那種充滿高級感的,而是透著一種落後的色彩。就好比,馬車和火車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別忘了,一些看似落後的“動物代勞”,依然有著相應的需求空間。迄今為止,馬車依然沒有真正絕跡,人們也在各種旅遊場景中騎馬,而騾隊運輸更是常常出現在容易被忽視的關節處。搜索網頁可知,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在追問騾隊運輸的價格和方式。新華社也曾報道過大山深處的“騾馬運輸隊”,讚許其為提升山區電力供應能力,保障特色產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坦率地說,隨著新型運輸技術——例如無人機運輸技術——的普及,騾隊運輸在一些項目中可能會逐步退場。這個趨勢不難覺察。但是否有必要人為幹預,急切地讓峨眉山的騾隊退出,是很值得嚴肅思考的。

針對外界的爭議,峨眉山景區工作人員此前曾回應,景區已采取多項措施規範騾子馱物行為,並正在積極引入科技手段逐步替代傳統運輸方式。應該說,這種回應照顧到了“要對騾子好一點”的民意。但工作人員也表示,騾子運輸是山區曆史形成的運輸方式,涉及當地居民生計。目前,騾子所馱物資主要包括礦泉水、方便麵等遊客用品,以及山上木質建築所需的木料,還有當地農民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等,“希望網友和遊客能理性、正麵看待這一過渡過程,景區既在保障運輸需求,也在積極推進動物保護和科技升級”。

如今看來,有關方麵還是在壓力麵前選擇了最穩妥的選項。騾子在被保護的同時,也被“踢出界”,一個古老的行業在峨眉山消失了。

一位網友用蒼涼的語調跟帖稱:“千百年了騾馬一直用苦力換口飯吃,沒想到不是累死而是莫名失業要待宰了。”這個擔心並不多餘,在民間,騾子素以吃苦耐勞獲得一份生存空間。如果它們不再被需要,它們將去向哪裏,可以想見。有幾個人會養著不能勞動賺錢的騾子呢?而騾隊的背後,則是以騾隊運輸為生的當地居民。他們的前途也會變得暗淡,誰都知道,長期以來,騾隊運輸在峨眉山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其對峨眉山這塊“勞作之地”的依賴度是很大的,另尋他處“創業”的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不忍心而希望叫停某些傳統勞動方式,這是一種流行。近年來,“女子雇轎抬狗上山”“網紅博主坐轎子上山被網暴”等事件一再掀起公眾情感漣漪。可在不少網友希望叫停這種所謂“殘忍登山方式”的背後,也有轎夫們發出的微弱的反對聲——“求求你不要讓我失業”。

表現同情心很容易、很直觀,但要知道世上還有一個詞叫“同理心”。若是在不了解民情民意的情況下,貿然提出和實施決絕之策,一定會誤傷到你本不想傷害的人。我相信此刻,離開峨眉山的那些騾隊的管理者或從業者,一定會在嗟歎、傷心不已。他們的迷茫和痛苦,不該被無視。

然而,這種反思有時很難在公共空間展開,指責傳統謀生方式“冒犯”的調子總是很高。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據說因一位遊客投訴所騎公驢敏感部位過於凸顯,黃河壺口瀑布景區一度給公驢特殊部位加上了“遮羞罩”。這種對於動物本能的無知和漠視,令人噴飯。當然,相關部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並無被投訴一事。但此後,在短視頻平台搜索“壺口瀑布騎驢”,也已看不到新內容,不知道項目是否消失。假如因為某些遊客的“視線潔癖”而毀掉一個當地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項目,那可真的是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無論是“善待騾子”還是“管住驢子”,出發點不能說不好,但善心發錯了地方也可能變成壞事。這種意識的執拗和扭曲,讓我想到那位因為無戲可拍而跑去泰山做陪爬的某演員,且為之捏把汗。長相英俊的他倒是沒有提供任何“動物代勞”,但是背人登山不也是一種施展蠻力且很原始的謀生方式嗎?不也很“殘忍”嗎?為什麽不能開發無人機載人上山項目呢?幹脆把“陪爬”一塊禁了?拜托,真要關心民生、體恤悲苦,就不要再“何不食肉糜”,不要再給底層謀生者添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