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減少5115萬!峨眉山遇冷,14萬遊客量流失
時代周報
2025-08-07 08:42:33
圖片來源:《隻有峨眉山》官微
8月6日,國內西南地區首家旅遊上市公司峨眉山A(000888.SZ)發布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峨眉山景區接待遊客209.52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4.59萬人次,同比下降6.5%,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相比上一年減少了5115.64萬元,同比下降10.07%;歸母淨利潤1.21億元,同比下降8.48%。
具體來看,峨眉山A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遊山門票、客運索道、賓館酒店服務三大業務。2025年上半年,這三大核心業務分別實現收入約1.22億元、1.85億元、0.83億元,占總營收的26.78%、40.48%、18.10%。相比於2024年同期,三大業務分別下滑9.53%、7.51%、12.13%。
相比於上述三大核心業務,曾被峨眉山A寄予厚望的新經濟增長點——演出項目《隻有峨眉山》更值得關注。
半年報顯示,主營《隻有峨眉山》旅遊演藝業務的峨眉山雲上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上旅投”)實現營收846.58萬元,淨利潤為-1613.83萬元。
同時,半年報還披露,《隻有峨眉山》項目於今年6月15日暫停演出。時代周報記者查詢《隻有峨眉山》公眾號獲悉,目前該演出當前沒有門票。此外,各大購票平台也均顯示,《隻有峨眉山》項目已暫停運營,具體營業時間待景區顯示,此前該項目門市價298元起。
就《隻有峨眉山》停演以及雲上旅投虧損的具體原因,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峨眉山A,接線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暫不接受電話采訪。此後,記者向峨眉山A發送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複。
投資超8億的演出項目連虧,現已停擺
《隻有峨眉山》停演的背後,資金壓力或許是主要原因之一。
資料顯示,《隻有峨眉山》是藝術家王潮歌策劃、創作、執導的“隻有”係列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南方首個行進體驗式情景劇,以雲海為創意元素,打造了“雲之上”“雲之中”“雲之下”三個演出劇場,助力豐富峨眉旅遊的文化內涵,是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文旅融合之作。劇場項目占地麵積約7.8萬平方米(117畝),總建麵3.05萬平方米。
近年來,《隻有峨眉山》戲劇幻城先後獲得“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川渝網友喜愛十大網紅打卡地”“2022年亞洲照明設計獎非凡之光”“最佳夜間消費聚集示範區”等榮譽,已成為四川省文旅融合的一張亮麗名片。
圖片來源:《隻有峨眉山》官微
根據官方介紹,《隻有峨眉山》演藝項目位於峨眉山市綏山鎮峨川路99號,總投資額8.19億元,由峨眉山A聯手峨眉山旅遊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旅投航空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打造。其中,峨眉山A持有該演藝項目公司雲上旅投的40%股權,為其控股股東。
2020年9月,為建設《隻有峨眉山》演藝劇場向工商銀行峨眉山支行貸款5.6億元,到期日為2036年12月5日。峨眉山A及其他股東按照持股比例對這筆貸款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據財報最新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雲上旅投實際提款5.36億元,已償還4321.26萬元,目前仍背負有貸款4.93億元。
2025年上半年,雲上旅投因資金周轉困難,無力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雲上旅投各股東已按照《擔保合同》對到期借款本金及利息472.83萬元約定履行連帶擔保責任。其中,峨眉山A已按照40%擔保比例代雲上旅投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189.13萬元。
此外,峨眉山A還按照40%的出資比例以自有資金向雲上旅投提供不超過兩年的財務資助375.45萬元用於支付欠付的員工薪酬、後續安置費用以及安置期間的員工薪酬等,待雲上旅投資產處置變現後進行清償,雲上旅投其他股東也已承諾按出資比例提供資金。
除了擔保貸款埋下的財務風險,《隻有峨眉山》還對峨眉山A的業績形成了拖累。
據悉,該演藝項目2019年9月底正式對外演出運營,距今已有近6年時間,項目的盈利情況卻始終不及預期,連年虧損。
圖片來源:峨眉山A2025年中期報告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2024年,雲上旅投的淨利潤分別為-6057.84萬元、-7461.77萬元、-9538.58萬元、-2.28億元、-1.24億元。2025年上半年,雲上旅投依然未能走出虧損泥潭,實現淨利潤-1613.83萬元。
鑒於峨眉山A於2020年將雲上旅投並表,財報中並未披露該公司2019年業績。不過,天眼查數據顯示,雲上旅投2019年亦為虧損,實現淨利潤-1995.91萬元。計算可知,雲上旅投六年時間累計虧損超6億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
2024年,峨眉山A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超過7420萬元,主要來自雲上旅投連續經營虧損導致的資產減值。此前2023年,峨眉山A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亦高達1.56億元,亦是出於上述原因。
《隻有峨眉山》緣何賺不了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隻有峨眉山》過去六年間從未實現盈利,並不代表著景區演出這一業態普遍處於虧損狀態。
8月7日晚間,麗江股份(002033.SZ)也披露了2025年半年報,其旗下負責《印象麗江》的麗江玉龍雪山印象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實現營收6428.76萬元,淨利潤2435.79萬元;三湘印象(000863.SZ)旗下運營《印象大紅袍》的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則實現營收1.41億元,淨利潤4522.65萬元。
相較於上述項目,財經作家、新聞時評人高承遠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隻有峨眉山》存在項目定位與客源結構錯位與內容迭代慢等問題。
他認為,峨眉山本是朝山禮佛型目的地,過夜客占比低、消費鏈短,而《隻有峨眉山》做的是夜遊長劇,需要高客單+二次留宿,市場基底先天不足。峨眉夜間流量尚處培育期,項目卻重資產先行,導致成本高企。此外,三湘印象旗下幾大演出項目每年調改劇本、輪換明星卡司,維持話題熱度,而《隻有峨眉山》六年幾乎沒有升級,導致口碑衰減。
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則表示,
相比其他景區演出,《隻有峨眉山》缺乏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難以形成獨特賣點,且演出形式可能較為單一。相比之下,《印象麗江》等成功項目更注重沉浸式體驗,且與當地文化結合緊密,形成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還指出,《隻有峨眉山》的劇目IP影響力與營銷網絡與其他項目存在差距。“印象”“又見”係列已在全國形成品牌矩陣,既缺少明星導演持續站台,也未形成跨省複製效應,品牌聲量遠遜於前者。
同時,該項目的二次消費收入薄弱。以《又見平遙》為例,該項目園區早已通過餐飲、文創、酒店等二次消費實現高盈利。相比之下,《隻有峨眉山》的二次消費體係起步晚、規模小,仍主要靠門票。
“重資產、高成本、低轉化疊加需求端變化,使《隻有峨眉山》陷入‘收入天花板低—成本地板高’的死結;與已成功盈利的同類項目相比,它在區位客源、產品體驗、IP營銷及衍生消費上均存在明顯短板,短期內難以靠單一票價手段扭轉虧損。”柏文喜稱。
事實上,麵對《隻有峨眉山》這一業績“黑洞”,項目團隊也曾對改善雲上旅投的業績做出努力。
峨眉山A在2024年報披露,雲上旅投不但圍繞“峨眉第一站”及“四川必看的沉浸式演藝”,加強劇目在全國範圍的宣傳推廣,提升劇目知名度,還對“雲之下”劇場進行文化氛圍提升改造和業態布局,,計劃引入露營、電競娛樂、非遺、夜遊集市等遊樂項目。此外,公司還引進戰略投資者共同打造以餐飲為主,極具峨眉山特色的美食小鎮,增加公司收益。
如今,上述改善措施短期內效果並不明顯。隨著“隻有峨眉山”項目停演後,雲上旅投失去無收入來源,經營業績或將進一步承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