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淩晨,香港荃灣悅來酒店突發一起震驚社會的悲劇——一名男子從酒店高處墜下身亡,警方隨後在其房間內發現三具屍體,包括一名女子和兩名年幼男童,一家四口全數罹難。消息曝光後迅速引發公眾關注。
隨著警方調查推進,案件細節逐漸浮出水麵,呈現出一個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
根據警方通報,7月27日淩晨,一名男子從荃灣悅來酒店高層墜樓。盡管緊急送醫搶救,最終仍宣告不治。警方趕赴現場調查後,於其所住房間內發現另外三名死者:一名女子與兩名男童(分別為3歲與6歲),三人已無生命跡象。
調查發現,女子與兩名孩子頸部均有明顯傷痕,女子背部與頸部有多處刀傷,房間內沙發上留有一把24厘米長、染有血跡的金屬刀。現場未發現外人闖入或打鬥跡象,房門防盜鏈從內扣住。
警方初步調查認為,跳樓男子與房內三人為一家四口,並將案件定性為“謀殺及自殺案”,現由荃灣警區重案組接手跟進。
據了解,這名男子於今年5月起租住該酒店,原計劃住至8月初後可能全家移民海外。根據酒店記錄,一家四口於案發前一天晚上9時左右一同返回房間,此後再無外出記錄。沒有目擊者,也沒有聲音驚動其他住客。一切發生得太安靜,像是一場蓄謀已久但無人知曉的沉默劇目。
更令人唏噓的是,警方在事後調查中並未發現男子有任何家暴記錄,也沒有經濟困難的跡象。他被登記為無業人士,近期正籌備舉家移民。在家人和朋友眼中,他也從未透露過情緒異常或工作不順的狀況。他的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一如既往地平靜,隻有在跳樓前,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段話,留下了一絲蛛絲馬跡:他提及自己受抑鬱症困擾,並擔憂“無法照顧好家人”。
正是這段文字,讓警方初步判斷案發動機可能與情緒疾病有關。
香港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情緒病往往潛伏無聲,卻能深刻改變一個人的思考與行為能力。人在患病狀態下,可能出現認知扭曲、極端化情緒與強烈的無力感,從而做出外界難以理解的選擇。他強調,情緒病“絕非靠個人意誌就能克服”,一旦出現征兆,越早尋求幫助,越有可能避免嚴重後果。
這一悲劇發生後,許多人都在問:為何是他?為何沒有人提前察覺?為何一個看似沒有外患的家庭,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或許,正是那種“看起來沒有問題”的狀態,最容易被忽略。
我們對抑鬱的想象,往往停留在極端情緒、哭泣或自我隔離。但事實上,很多患者在真正發病前表現得極其平靜,甚至會在作出極端決定前展現出一種“異樣的冷靜”。而在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的社會中,尤其是男性麵對情緒問題時,更傾向於隱忍、壓抑,而不是傾訴和尋求幫助。
香港並非首次發生類似家庭悲劇,但這次,一對年幼的孩子也被卷入命運的深淵。他們的離去,再次警醒社會:情緒病是真實存在的健康危機,不分性別、年齡與社會地位。如果沒有及時幹預,它可以將一個看似幸福完整的家庭,輕易吞噬。
目前,此案已被警方列為“謀殺及自殺案”,由荃灣警區重案組負責調查。警方也呼籲社會加強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同時提醒公眾,如有情緒困擾,請及時求助專業機構。
人生之痛,往往不是嘶吼,而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