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學者《柳葉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中國學者《柳葉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文章來源: 澎湃新聞 於 2025-07-29 07:20: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英國當地時間7月28日,即世界肝炎日,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了中國學者領銜製訂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rden)。

中國學者《柳葉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中國學者領銜製訂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網站截圖

這是《柳葉刀》成立200多年來,針對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戰,首次由中國專家學者牽頭,攜手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51位著名專家共同製訂的重大報告。該報告曆時多年研討,全文長達2.3萬字。

報告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攝入以及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等。報告呼籲公眾、醫學界及政界對肝癌予以關注,並重點關注糖尿病及肥胖等高危人群。

報告預測,至2050年,由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嚴重形式)引發的肝癌病例占比增幅可達35%,若不采取緊急行動,預計未來25年全球新發肝癌病例數將翻倍。

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目前全球每年新發肝癌病例87萬,死亡病例76萬,其中約43%發生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若不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預計到2050年,全球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達到152萬和137萬。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周儉教授、樊嘉院士和日本近畿大學的Masatoshi Kudo教授為該重大報告專家委員會的聯席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林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孫惠川教授和徐泱主任醫師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的曾紅梅教授是該重大報告的共同第一作者。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部分研究團隊成員介紹研究成果。中山醫院 圖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部分研究團隊成員介紹研究成果。中山醫院 圖

全球肝癌病因結構顯著轉變

肝癌已成為全球死亡與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位列第六大常見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國的肝癌病例數占全球肝癌病例總數的四成以上,這主要與中國國內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密切相關。

周儉教授表示,肝癌已成為全球日益嚴峻的健康威脅。肝癌是治療難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水平僅在5%至30%左右。若不采取緊急幹預措施扭轉這一趨勢,未來25年內的肝癌病例數和死亡人數或將翻倍。

此次《柳葉刀》報告揭示的一項關鍵發現,是全球肝癌病因結構的顯著轉變。傳統上,人們將肝癌與乙型、丙型肝炎或長期酗酒直接聯係。但如今,代謝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和代謝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正在迅速崛起,而肥胖和糖尿病加速了MASLD發展為MASH。

數據顯示,MASH相關肝癌病例占比將從2022年的8%增至2050年的11%,增幅高達35%,發達國家尤甚。與此同時,酒精相關肝癌比例也從19%升至21%。在美國,MASH和酒精相關肝癌已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風險源。

由於肥胖率持續升高,預計未來十年間MASLD相關肝癌發病率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地區。美國MASLD患病率與肥胖流行同步持續攀升:至2040年,美國55%以上的成年人口或罹患MASLD。

相比之下,全球乙肝和丙肝相關肝癌比例從39%和29%,分別下降至37%和26%。報告作者之一、美國貝勒醫學院El-Serag教授警示:“高糖飲食、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肝癌地圖。”

全球60%肝癌病例可預防

《柳葉刀》上述報告顯示,通過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減少酒精攝入以及防控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可預防全球60%以上的肝癌病例。

既往研究顯示,全球新發肝癌病例數預計將從2022年的約87萬例增長至2050年的約152萬例,近乎翻倍。這一增長主要歸因於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其中非洲地區增幅最大。同期,肝癌死亡人數預計將從2022年的76萬例上升至2050年的137萬例。

報告認為,全球至少60%的肝癌通過控製可幹預的風險因素可加以預防,比如,擴大乙肝疫苗接種覆蓋率,製定針對肥胖與酒精攝入的公共衛生政策等。

根據專家委員會推算,全球每年的年齡標化發病率至少需降低2%,到2050年才能逆轉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上升的趨勢。若能達成這一目標,全球至少可避免880萬例肝癌新發病例及770萬例肝癌相關死亡。

盡管肩負著全球43%的肝癌疾病負擔,中國在防治領域已取得成效。

報告顯示,在源頭防控方麵,自2002年中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後,全國新生兒接種率超過95%,使15歲以下兒童乙肝感染率由原先的10%下降至1%以下。

在區域實踐層麵,江蘇啟東是一個典型案例。20世紀70年代,啟東出現肝癌高發的現象。此後數十年間,啟東通過綜合防治策略——包括普及乙肝疫苗接種、調整主食結構(以水稻替代玉米減少黃曲黴毒素暴露)、自來水普及,以及對高危人群開展B超和甲胎蛋白篩查,將當地肝癌五年生存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2.5%提高至目前的30.8%。

在肝癌診療領域,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積累了豐富經驗,依托多學科團隊的協作、新技術的應用和積極科學的術後隨訪計劃,其肝癌病人術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71%。周儉教授表示:“肝癌完全可以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被作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來管理。”

降低全球肝癌負擔的策略建議

報告提出了多項降低全球肝癌負擔的策略建議。

報告製定了三級防控體係:在預防前線,要求各國強製乙肝疫苗接種和治療丙肝,推行“糖稅”、提高酒類產品價格及健康警示標簽。例如針對酒精飲品實施最低單位定價,進行健康警示標識。

在篩查層麵,將肝纖維化篩查納入糖尿病與肥胖人群常規體檢;推廣無創檢測手段,降低篩查門檻和成本。各國政府應推行18歲以上成年人乙肝病毒全民篩查,同時基於成本效益在高風險地區開展丙肝病毒重點篩查。

在治療端,則強調診療公平性,縮小國家與地區間藥物可及性差距,將姑息治療納入肝癌管理全程,提升病人生活質量。

報告認為,目前肝癌篩查與診斷還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肝癌的篩查主要靠甲胎蛋白、B超等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篩查成效。但是,這種方式對部分早期肝癌的敏感性還存在不足,對肥胖人群、MASLD人群,檢出率偏低。報告提出改進檢測技術,包括應用CT、磁共振等加強檢測的敏感性,並運用肝癌的新的標誌物的組合開展早篩早診。

報告呼籲,全球的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需要各國的衛生政策製定者、衛生健康從業者、國際專業學會/協會組織、研究人員和健康科普宣教團體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降低全球肝癌負擔、提高肝癌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無路可退的走線華人
郭晶晶入選國際"遊泳"名人堂,與霍家父子合影居C位
華人穀歌工程師優勝美地被樹枝砸死 男友目睹無能為力
首次在中國關停直營店,蘋果回應
"絕不要為天皇或國家而死",日本二戰老兵最後的警告




24小時討論排行

女子北京地鐵怒斥沒人讓座 一口一個"在美國"引眾怒
山東貨車翻車 10多噸豬蹄雞腿被村民哄搶 損失高達…
川普擋賴清德過境,裴洛西批:美國不該被中國欺壓噤聲
哈佛大學傳妥協了!擬支付政府5億美元解決糾紛
北京極端暴雨釀30死 養老院遭淹長者趴窗揮手畫麵曝
曼哈頓大樓5死槍擊案 黑石集團證實43歲女高層身亡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國政府調查杜克大學
“我真服了”!大媽在火車臥鋪走道跳廣場舞 網友熱議
川普打golf都要作弊?球僮疑似偷將球放更有利位置
打破中國稀土壟斷 路透:美國擬與緬甸反抗軍合作
川普愛上在白宮幹保潔的我!中國狗血短劇橫掃美國
北京暴雨致30人遇難:村民回憶連夜逃生 老人被淹…
新住持印樂法師已到少林寺 曆代住持名單一覽
華裔女連搶8家銀行 對遭FBI通緝及“成果”感自豪
持AR-15闖紐約辦公大樓!槍手"隨機掃射"釀5死飲彈自盡
川普火大反駁尋求川習會 對訪中“沒興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學者《柳葉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澎湃新聞 2025-07-29 07:20:37

英國當地時間7月28日,即世界肝炎日,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了中國學者領銜製訂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rden)。

中國學者《柳葉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中國學者領銜製訂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網站截圖

這是《柳葉刀》成立200多年來,針對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戰,首次由中國專家學者牽頭,攜手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51位著名專家共同製訂的重大報告。該報告曆時多年研討,全文長達2.3萬字。

報告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攝入以及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等。報告呼籲公眾、醫學界及政界對肝癌予以關注,並重點關注糖尿病及肥胖等高危人群。

報告預測,至2050年,由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嚴重形式)引發的肝癌病例占比增幅可達35%,若不采取緊急行動,預計未來25年全球新發肝癌病例數將翻倍。

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目前全球每年新發肝癌病例87萬,死亡病例76萬,其中約43%發生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若不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預計到2050年,全球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達到152萬和137萬。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周儉教授、樊嘉院士和日本近畿大學的Masatoshi Kudo教授為該重大報告專家委員會的聯席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林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孫惠川教授和徐泱主任醫師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的曾紅梅教授是該重大報告的共同第一作者。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部分研究團隊成員介紹研究成果。中山醫院 圖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部分研究團隊成員介紹研究成果。中山醫院 圖

全球肝癌病因結構顯著轉變

肝癌已成為全球死亡與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位列第六大常見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國的肝癌病例數占全球肝癌病例總數的四成以上,這主要與中國國內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密切相關。

周儉教授表示,肝癌已成為全球日益嚴峻的健康威脅。肝癌是治療難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水平僅在5%至30%左右。若不采取緊急幹預措施扭轉這一趨勢,未來25年內的肝癌病例數和死亡人數或將翻倍。

此次《柳葉刀》報告揭示的一項關鍵發現,是全球肝癌病因結構的顯著轉變。傳統上,人們將肝癌與乙型、丙型肝炎或長期酗酒直接聯係。但如今,代謝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和代謝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正在迅速崛起,而肥胖和糖尿病加速了MASLD發展為MASH。

數據顯示,MASH相關肝癌病例占比將從2022年的8%增至2050年的11%,增幅高達35%,發達國家尤甚。與此同時,酒精相關肝癌比例也從19%升至21%。在美國,MASH和酒精相關肝癌已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風險源。

由於肥胖率持續升高,預計未來十年間MASLD相關肝癌發病率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地區。美國MASLD患病率與肥胖流行同步持續攀升:至2040年,美國55%以上的成年人口或罹患MASLD。

相比之下,全球乙肝和丙肝相關肝癌比例從39%和29%,分別下降至37%和26%。報告作者之一、美國貝勒醫學院El-Serag教授警示:“高糖飲食、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肝癌地圖。”

全球60%肝癌病例可預防

《柳葉刀》上述報告顯示,通過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減少酒精攝入以及防控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可預防全球60%以上的肝癌病例。

既往研究顯示,全球新發肝癌病例數預計將從2022年的約87萬例增長至2050年的約152萬例,近乎翻倍。這一增長主要歸因於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其中非洲地區增幅最大。同期,肝癌死亡人數預計將從2022年的76萬例上升至2050年的137萬例。

報告認為,全球至少60%的肝癌通過控製可幹預的風險因素可加以預防,比如,擴大乙肝疫苗接種覆蓋率,製定針對肥胖與酒精攝入的公共衛生政策等。

根據專家委員會推算,全球每年的年齡標化發病率至少需降低2%,到2050年才能逆轉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上升的趨勢。若能達成這一目標,全球至少可避免880萬例肝癌新發病例及770萬例肝癌相關死亡。

盡管肩負著全球43%的肝癌疾病負擔,中國在防治領域已取得成效。

報告顯示,在源頭防控方麵,自2002年中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後,全國新生兒接種率超過95%,使15歲以下兒童乙肝感染率由原先的10%下降至1%以下。

在區域實踐層麵,江蘇啟東是一個典型案例。20世紀70年代,啟東出現肝癌高發的現象。此後數十年間,啟東通過綜合防治策略——包括普及乙肝疫苗接種、調整主食結構(以水稻替代玉米減少黃曲黴毒素暴露)、自來水普及,以及對高危人群開展B超和甲胎蛋白篩查,將當地肝癌五年生存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2.5%提高至目前的30.8%。

在肝癌診療領域,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積累了豐富經驗,依托多學科團隊的協作、新技術的應用和積極科學的術後隨訪計劃,其肝癌病人術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71%。周儉教授表示:“肝癌完全可以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被作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來管理。”

降低全球肝癌負擔的策略建議

報告提出了多項降低全球肝癌負擔的策略建議。

報告製定了三級防控體係:在預防前線,要求各國強製乙肝疫苗接種和治療丙肝,推行“糖稅”、提高酒類產品價格及健康警示標簽。例如針對酒精飲品實施最低單位定價,進行健康警示標識。

在篩查層麵,將肝纖維化篩查納入糖尿病與肥胖人群常規體檢;推廣無創檢測手段,降低篩查門檻和成本。各國政府應推行18歲以上成年人乙肝病毒全民篩查,同時基於成本效益在高風險地區開展丙肝病毒重點篩查。

在治療端,則強調診療公平性,縮小國家與地區間藥物可及性差距,將姑息治療納入肝癌管理全程,提升病人生活質量。

報告認為,目前肝癌篩查與診斷還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肝癌的篩查主要靠甲胎蛋白、B超等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篩查成效。但是,這種方式對部分早期肝癌的敏感性還存在不足,對肥胖人群、MASLD人群,檢出率偏低。報告提出改進檢測技術,包括應用CT、磁共振等加強檢測的敏感性,並運用肝癌的新的標誌物的組合開展早篩早診。

報告呼籲,全球的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需要各國的衛生政策製定者、衛生健康從業者、國際專業學會/協會組織、研究人員和健康科普宣教團體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降低全球肝癌負擔、提高肝癌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