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落後中國!美國出動“機器人大軍”拚核潛艇量產

落後中國!美國出動“機器人大軍”拚核潛艇量產

文章來源: 上報 於 2025-07-28 13:30:0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落後中國!美國出動“機器人大軍”拚核潛艇量產

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明尼蘇達號”(SSN 783)建造作業畫麵。(取自DVIDS網站)

美國海軍潛艇建造進度落後、預算超支。不過,負責製造維吉尼亞級和哥倫比亞級潛艇的通用動力電船公司,正靠引進“協作型機器人”(cobot)尋求突破。這些能與人類合作的機械手臂目前用於切割和焊接鋼板,得以大幅節省工時,哥倫比亞級潛艇的裝配流程就從原本的180天縮短為65天。

軍聞網站Defense One報導,在1座幾乎與美式足球場依樣大的潛艇製造車間內,機器運轉聲和金屬的碰撞聲不絕於耳。1名主管大喊:“接下來你們會看到1場表演!”隨著話音落下,刺眼的白色火花四濺,1隻黑白相間的機械手臂在焊工協助下,開始切割用於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艇的艙段鋼板。

這項龐大且耗時的工作,現在靠著“協作型機器人”(cobot),得以大幅加快鋼材切割和焊接的速度。通用動力電船公司(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戰略營運副總裁蓋布瑞爾(Raymond Gabriel)在羅德島商務廳安排的記者參訪行程中表示,大型焊接作業非常耗能,但自2023年起,該公司導入cobot進行切割,並於2024年擴展至焊接作業後,產線效率已有顯著提升。

這些專為與人類協作而設計的機器人,每1台機器人都有1名操作員,負責執行掃描及焊接等任務。昆西特角(Quonset Point)工廠作為潛艇建造的起點,cobot目前主要應用在大型曲麵鋼板的切割和倒角等初期製程。電船公司正持續推進自動化技術,但不預期機器人能獨自完成潛艇建造。焊工仍須手動進行部分操作,尤其是某些焊縫須經手工打磨,才能符合規格標準。

年輕焊工對cobot愛不釋手,因為隻要設定好程式,就能讓機器人自動完成切割和焊接,既省力又安全,還能省下幾百個小時的工時。根據電船公司主管表示,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部分裝配流程,在導入cobot後從180天縮短為 65天。

不過,整體來看,美國海軍潛艇建造計劃還有整體造艦產業,近年來普遍落後於預算及進度,原因包括技術勞工短缺、薪資競爭力不足、供應鏈疲弱和產量需求增加。舉例而言,哥倫比亞級首艘潛艇至少落後1年進度,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AO)4月的報告,這艘潛艇目前預計2029年才會完工。

美國海軍一直在將更多潛艇部署至印太地區,也曾強調執行全球任務至少需要6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然而,雖然美國目前擁有67艘核動力潛艇,其中真正具備攻擊能力的隻有49艘,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潛艇建造速度緩慢所導致的結果。

按現行建造進度,美國每年隻能生產約1.2艘攻擊潛艇。若能將產能提升至每年兩艘,到2036年,美軍潛艇數量可望回升至50艘。在最樂觀的預測下,到2049年,艦隊數量將達標至66艘。不過在此之前,美國潛艇數量將持續下降,預計2030年將減至46艘。

相較之下,中國目前擁有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根據前美國海軍2023年的評估,一旦中國敲定新1代潛艇設計,其年產量可能達到美國的3倍。美國國防部2023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也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多達80艘攻擊型及彈道導彈潛艇,較2022年底的60艘大幅增加。

因此,美國海軍部長費倫(John Phelan)也呼籲造艦業者導入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強調這些新工具能協助培訓工人、提升效率,而非取代人力。他表示:“很多人害怕自動化和機器人,但我認為它們隻是增強人力、讓工作更輕鬆。我在很多造船廠都看到這點。它不是為了取代工作,而是讓工作更有效率。”



美國海軍“卡特號”(SSN 23)核動力攻擊潛艇。(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不過,雖然有機器人協助提升效率,但延宕問題仍無法全麵解決,電船公司不僅麵臨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不一,還遭遇空間不足的瓶頸。

今年,電船公司在康州大舉購入包括前梅西百貨等房產,作為工程設計和訓練用途,並尋求場外倉儲,以紓解濱水廠區的壓力。昆西特角廠區早已全麵擴充,每寸空間都塞滿待加工的鋼板和零件,“像挪亞方舟一樣,每個東西都要有兩份”,廠方也強調這是為了讓產線隨時有事可做、不中斷。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持AR-15闖紐約辦公大樓!槍手"隨機掃射"釀5死飲彈自盡
那十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川普擋賴清德過境,裴洛西批:美國不該被中國欺壓噤聲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無路可退的走線華人
郭晶晶入選國際"遊泳"名人堂,與霍家父子合影居C位




24小時討論排行

女子北京地鐵怒斥沒人讓座 一口一個"在美國"引眾怒
山東貨車翻車 10多噸豬蹄雞腿被村民哄搶 損失高達…
哈佛大學傳妥協了!擬支付政府5億美元解決糾紛
"絕不要為天皇或國家而死",日本二戰老兵最後的警告
北京極端暴雨釀30死 養老院遭淹長者趴窗揮手畫麵曝
曼哈頓大樓5死槍擊案 黑石集團證實43歲女高層身亡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國政府調查杜克大學
打破中國稀土壟斷 路透:美國擬與緬甸反抗軍合作
“我真服了”!大媽在火車臥鋪走道跳廣場舞 網友熱議
華人穀歌工程師優勝美地被樹枝砸死 男友目睹無能為力
川普打golf都要作弊?球僮疑似偷將球放更有利位置
北京暴雨致30人遇難:村民回憶連夜逃生 老人被淹…
新住持印樂法師已到少林寺 曆代住持名單一覽
華裔女連搶8家銀行 對遭FBI通緝及“成果”感自豪
川普愛上在白宮幹保潔的我!中國狗血短劇橫掃美國
美國總統對52歲英國首相夫人“獻殷勤”,引發爭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落後中國!美國出動“機器人大軍”拚核潛艇量產

上報 2025-07-28 13:30:09
落後中國!美國出動“機器人大軍”拚核潛艇量產

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明尼蘇達號”(SSN 783)建造作業畫麵。(取自DVIDS網站)

美國海軍潛艇建造進度落後、預算超支。不過,負責製造維吉尼亞級和哥倫比亞級潛艇的通用動力電船公司,正靠引進“協作型機器人”(cobot)尋求突破。這些能與人類合作的機械手臂目前用於切割和焊接鋼板,得以大幅節省工時,哥倫比亞級潛艇的裝配流程就從原本的180天縮短為65天。

軍聞網站Defense One報導,在1座幾乎與美式足球場依樣大的潛艇製造車間內,機器運轉聲和金屬的碰撞聲不絕於耳。1名主管大喊:“接下來你們會看到1場表演!”隨著話音落下,刺眼的白色火花四濺,1隻黑白相間的機械手臂在焊工協助下,開始切割用於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艇的艙段鋼板。

這項龐大且耗時的工作,現在靠著“協作型機器人”(cobot),得以大幅加快鋼材切割和焊接的速度。通用動力電船公司(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戰略營運副總裁蓋布瑞爾(Raymond Gabriel)在羅德島商務廳安排的記者參訪行程中表示,大型焊接作業非常耗能,但自2023年起,該公司導入cobot進行切割,並於2024年擴展至焊接作業後,產線效率已有顯著提升。

這些專為與人類協作而設計的機器人,每1台機器人都有1名操作員,負責執行掃描及焊接等任務。昆西特角(Quonset Point)工廠作為潛艇建造的起點,cobot目前主要應用在大型曲麵鋼板的切割和倒角等初期製程。電船公司正持續推進自動化技術,但不預期機器人能獨自完成潛艇建造。焊工仍須手動進行部分操作,尤其是某些焊縫須經手工打磨,才能符合規格標準。

年輕焊工對cobot愛不釋手,因為隻要設定好程式,就能讓機器人自動完成切割和焊接,既省力又安全,還能省下幾百個小時的工時。根據電船公司主管表示,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部分裝配流程,在導入cobot後從180天縮短為 65天。

不過,整體來看,美國海軍潛艇建造計劃還有整體造艦產業,近年來普遍落後於預算及進度,原因包括技術勞工短缺、薪資競爭力不足、供應鏈疲弱和產量需求增加。舉例而言,哥倫比亞級首艘潛艇至少落後1年進度,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AO)4月的報告,這艘潛艇目前預計2029年才會完工。

美國海軍一直在將更多潛艇部署至印太地區,也曾強調執行全球任務至少需要6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然而,雖然美國目前擁有67艘核動力潛艇,其中真正具備攻擊能力的隻有49艘,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潛艇建造速度緩慢所導致的結果。

按現行建造進度,美國每年隻能生產約1.2艘攻擊潛艇。若能將產能提升至每年兩艘,到2036年,美軍潛艇數量可望回升至50艘。在最樂觀的預測下,到2049年,艦隊數量將達標至66艘。不過在此之前,美國潛艇數量將持續下降,預計2030年將減至46艘。

相較之下,中國目前擁有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根據前美國海軍2023年的評估,一旦中國敲定新1代潛艇設計,其年產量可能達到美國的3倍。美國國防部2023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也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多達80艘攻擊型及彈道導彈潛艇,較2022年底的60艘大幅增加。

因此,美國海軍部長費倫(John Phelan)也呼籲造艦業者導入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強調這些新工具能協助培訓工人、提升效率,而非取代人力。他表示:“很多人害怕自動化和機器人,但我認為它們隻是增強人力、讓工作更輕鬆。我在很多造船廠都看到這點。它不是為了取代工作,而是讓工作更有效率。”



美國海軍“卡特號”(SSN 23)核動力攻擊潛艇。(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不過,雖然有機器人協助提升效率,但延宕問題仍無法全麵解決,電船公司不僅麵臨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不一,還遭遇空間不足的瓶頸。

今年,電船公司在康州大舉購入包括前梅西百貨等房產,作為工程設計和訓練用途,並尋求場外倉儲,以紓解濱水廠區的壓力。昆西特角廠區早已全麵擴充,每寸空間都塞滿待加工的鋼板和零件,“像挪亞方舟一樣,每個東西都要有兩份”,廠方也強調這是為了讓產線隨時有事可做、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