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是炒鍋裏的菜,連人帶皮筏被顛飛起來。”7月5日下午,23歲的程序員劉宇在水上樂園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骨折。
杭州開元森泊水樂園的“大喇叭”滑道裏,當四人皮筏從20多米的高處俯衝,坐在他對角位置、目測近百公斤的遊客像秤砣般下墜,導致皮筏劇烈傾斜,將他56公斤的身體狠狠向下砸到硬質管道內壁,“當時就感覺尾椎骨一陣鑽心的痛”。
麵對工作人員的詢問,他指著擦傷處反複強調“不是皮膚痛,是骨頭”。但水樂園員工隻是給他噴了雲南白藥、擦了碘伏,醫務室人員斷言:“能走過來就沒事,回去睡一覺就好。”第二天,劉宇疼痛加劇,到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第五骶骨骨折”。
麵對劉宇提出的醫療費、誤工費等賠償訴求,該水樂園一位管理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應:“水樂園設備符合相關標準,員工操作符合設備說明書的要求。”該管理人員表示,雙方多次溝通後未達成一致意見,“為維護合法權益,建議消費者走法律途徑。”
維權比骨折更痛
劉宇的女友嶽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按照醫院診斷,劉宇的骨折位置沒有辦法通過外界幹預來輔助治療,隻能靜養。目前,他已經向工作單位申請了一個月的病假。
劉宇受傷後的就診病例
醫生告誡他,疼痛消失大概需要一個月時間,骨折恢複需三個月左右。劉宇的公司出於信息安全考慮,不讓居家辦公,必須在單位完成工作。他隻能無奈接受,這個季度的績效考評注定在組內墊底,而考評結果最終會影響到他的年終獎金和職級晉升。
“這些連帶損失並沒有算入賠償,我們要求的隻有基本的醫療費、交通費和誤工費等費用。”嶽瑩統計,共3萬多元,但與水樂園方麵三次溝通,對方隻願給出“5000元人道主義賠償+樂園門票等福利”。
對此,前述杭州開元森泊水樂園管理人員表示,接到客訴後,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來調查過,監控視頻中,員工從稱重到教學演示的相關操作,沒有被提出異議。保險公司查看全部監控後,表示隻願賠償30%。
該水樂園的“大喇叭”項目要求乘客體重在45—90公斤,工作人員給劉宇和嶽瑩稱重合格後才放行。在出發點,他們被工作人員分配與另外一組遊客同坐四人皮筏艇,嶽瑩記得,另一名女士與她身形相當,但另一名男士明顯更壯,“目測近200斤”,有幾十斤體重差。嶽瑩還特意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安全”,對方表示“不會出事”。
“遊客進入軌道後完全沒有安全保障。”嶽瑩表示,皮筏沒有安全帶,座圈是個上下貫通的洞,遊客坐在上麵,底部直接接觸滑道,沒有額外的氣墊做緩衝,快速滑行過程中因慣性或水的衝擊力,一旦坐穿座圈,就很容易磕到臀部。
針對嶽瑩提出的種種質疑,該水樂園管理人員表示,項目限重與皮筏設計“均符合廠家產品要求”,園方“按照設備說明書的底線要求執行”。工作人員稱:“園區第一時間承諾報銷醫療費,核心爭議在誤工費上,已多次主動協商,還沒達成統一。為維護權益,建議消費者走法律途徑。”
“景區目的就是承擔更少賠償。”去年剛勝訴的林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3年7月,她和男友在老家江西信豐縣一家剛開的水樂園遊玩,最後在螺旋滑梯項目快結束時,滑墊“翻車”,男友左側鎖骨撞向滑道,導致骨折。林紅男友住院治療就花費了1萬多元,算上誤工費、護理費等,最初他們要求景區理賠3.5萬元,被保險公司核減至3.2萬元,但景區因承擔部分責任而不願接受該方案,他們隻能起訴,曆時半年,最終僅獲2.5萬元賠償。
“鋼板戴了一年才拆,一遇到陰雨天,骨頭還會疼。”林紅坦言,維權煎熬不亞於骨折。
“很多隱患是從建設階段就埋下的”
截至目前,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水上樂園”“人身損害賠償”為關鍵詞檢索的相關文書已達490篇,且每月仍在新增。這些案件主要涉及遊客在遊玩過程中因設施安全隱患、管理疏失導致的受傷、染病、殘疾甚至死亡事件。
與之同步飆升的,是遍布大城小鎮的遊樂場數量。根據廣州智立方旅遊管理谘詢有限公司數據,早在2017年前後,國內水上樂園已經達到1300多家。
一位入行三十多年的資深從業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國內城市建設水上樂園從1985年開始,直到2007年後才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一方麵,個別高品質的大型水上樂園開業,讓業內真切看到了水上樂園的“賺錢效應”,紛紛加大投資;另一方麵,房地產開發商以“文旅配套”名義低價獲取住宅用地,而水上樂園是文旅項目中投入相對較低、回本周期相對較快的選項。因此,伴隨房地產發展,國內水上樂園迎來近十年的快速發展。
前述資深從業者介紹,常規樂園投入從幾百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效益好的兩年回本。大量中小型、低投入的水上樂園,基本遵循“一年興,兩年旺,三年衰”的軌跡,不但造成浪費,也埋下了安全隱患。尤其充氣式設施,未被列入特種設備目錄,無法被市場監管部門強製監管,往往帶來更大風險。
2019年7月,安徽黃山一氣模遊樂設施頂部發生局部下陷,導致8歲女童被擠壓受傷,搶救無效死亡。2022年夏季,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蓬南鎮的第一家水上遊樂園開業一周便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死7傷。
“很多隱患是從建設階段就埋下的。”前述資深從業者表示,此前因建設過程缺乏統一標準,給工程主管部門、設計單位、業主投資方、監理和施工單位帶來諸多不便,也使得國內樂園項目的品質參差不齊,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質量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樂園產業的發展。
前述資深從業者介紹,相關標準送審稿已於2022年通過專家組審查,但直到今日,仍未發布。“如果有相關國標作為建設監督依據,或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事故。”該從業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