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大概對曾經被刷屏的“和尚爸爸”道祿並不陌生。
道祿原名吳兵,1975 年出生於江蘇南通,2010 年剃度出家後以法號 “道祿” 示人。
自2012 年起,他開啟了救助孕婦和棄嬰的善舉之路,為眾多未婚懷孕女性提供醫療資源與食宿,幫助她們順利生產。
據稱,截至2024年,道祿救助了400多個媽媽,成為600多個孩子的“爸爸”,他將自己曾經的別墅改名為“護生小院”,安置了數十名無家可歸的孩童。
他被信徒讚為“和尚爸爸”、“在世活佛”。
“和尚爸爸” 道祿的事跡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過,眾多的自媒體跟進,包括馮唐在內的大V也為道祿背書,無數網民被感動,“和尚爸爸”聲名大噪。
今天,官媒報道,道祿因為涉嫌違法被警方控製,目前警方正在搜集證據,未公布案由。
其實,道祿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在網上發酵,今年5月達到頂峰。

二
今年5月,抖音一個自稱是小麗阿姨的人,開直播稱自己是道祿合法領證的妻子,也是護生小院的義工,
她說,道祿不僅僅家暴而且背著自己找小三,最嚴重的是道祿和小三聯合起來欺負她的孩子。
她還爆料了很多道祿關於慈善救助方麵的黑料。
後來,小麗阿姨的直播間因舉報被封,眾多視頻已被下架。
小麗阿姨有三個賬號,數十萬粉絲,這是其中的一個賬號。

文案看到了嗎?弟子要下山收拾小3和渣男。
這類所謂深度療愈賬號,無非打造“修行者”人設,以“消業障”“積功德”等話術募捐,或者推銷高價課程、法物。

三
媒體有過報道,小麗阿姨曾經是個求助者:
有一個叫小麗的女孩,她懷孕後,男友逼她去打胎,她不願意,被無情拋棄。
在道祿的幫助下,她的孩子安然出生。
小麗不忍心和孩子分開,便鼓起勇氣向父母坦白了未婚生子一事。
讓她意外的是,父母欣然接受了這個小生命。
於是小麗將孩子帶回了家,她對道祿充滿感激,如果不是他,她恐怕已經做出了讓自己後悔終生的決定。
媒體沒寫明小麗走進道祿的生活是哪一年。總之,因為這次求助,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琪琪可能就是小麗阿姨口中的小三,實際上已經是小四了。
仔仔是小麗阿姨的孩子,據說就讀於國際學校。
四
小麗阿姨平時在朋友圈也是各種炫富,她曬保時捷的朋友圈內容,被網友截圖了。

抖音上也有義工爆料道祿的各種惡劣行徑的音視頻,不辨真假。


也有不少人替道祿辯解。

類似的留言很多很多,總之,不管道祿私生活怎麽樣,救助了孩子就是功德。
五
有人說小麗阿姨開啟了道祿的心中的潘多拉魔盒。

小麗阿姨抖音有三個賬號,目前能看到的視頻,文案的人設打造比較知性。
我看到她配音的一條視頻,普通話字正腔圓,不遜專業主持人,的確是個自媒體人才。
據說,道祿的江山,是她協助打下的。
道祿網上流傳的那些圖片,都是精心擺拍。
他的視頻號的視頻,團隊運作的痕跡很明顯。

小麗阿姨網上撕來撕去,影響大了,同為涉案人員,她自己也進去了。
六
根據媒體的報道,道祿原本是商人,不差錢,離婚後,因早年向佛祖祈願妻女平安,為了履約,就出家了。
無從考證這些故事的真偽,因為這些都是他麵對媒體單方麵的陳述。
道祿的斂財生涯是從何時開始的,以及涉案金額多少,坐等警方的最終的調查結果。
在我看來,道祿和小麗阿姨本是一拍即合吧,如果道祿能管住自己的下半身,他們的還能繼續感動中國,繼續基業常青。

這樣單純的網民很多呀。

隻能說,搞錢肯定是真的,私生活混亂也逃不了,救孩子救孕婦本是搞錢的源頭,這事兒假不了。
幾年前,道祿就和女兒開辦了公司,開通了網店,做起了直播,變相在化緣募捐,
幾塊錢的東西開價數百,一塊磚頭128,一根紅繩188,三柱清香99,店鋪銷售額數千萬…
店鋪收入還是小頭,大頭是善眾日常的捐贈,有不少人每個月,甚至每日固定向孩子們捐款,小者每日數百,大者每月數十萬。
而那些受捐助的孩子,後來仍然住在“護生小居”的隻有十幾人,並且居住環境十分簡陋。
道祿之前對嬰兒的關愛,是為了斂財做前期鋪墊?還是後來麵對潑天的財富,無法守住本心了呢?
七
道祿的救助行為從一開始就遊走在法律邊緣,身份及場所均不合法。
2022年,他被迫轉戰浙江紹興。當年6月,紹興上虞區民政局批準其注冊“蓮花慈善社”。
據說,目前,道祿已在紹興斥資300多萬,建了一座廟宇,正想繼續大展拳腳之際,不幸落網。
道祿走紅的這幾年,沒有任何媒體對“護生小院” 的運作方式、資金去向、孩子落戶這些關鍵問題刨根問底。
報道大多停留在講感人故事上,很少有人從合規性角度去專業較真。
媒體這麽捧道祿,其實也反映出現行救助體係有漏洞:
當未婚媽媽遇到實際困難時,官方救助渠道不暢通,結果道祿那些不合規的救助辦法,就被默認成了替代方案。
報道裏一個勁說他積德行善,實際上回避了對社會治理漏洞的反思, 這種對“違規善舉”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報道,
本質是用道德故事遮住了製度短板,反而讓棄嬰落戶、民間慈善監管這些真正該解決的法律民生問題被晾在一邊。
想起2019年被判20年的的河北武安“愛心媽媽”李豔霞(曾用名李利娟),如果她幸逢今天的網絡時代,搞錢的方式也不至於那麽原始那麽粗暴。
李豔霞收養百名遺孤獲“河北好人” 稱號,後被查偽造身份騙取低保56 萬餘元,以孤兒為 “擋箭牌” 敲詐企業、組織阻工,還偽造公司印章、拒絕政府監管。
李豔霞也是因為2006年媒體報道後走紅,她在接受采訪過程中結交了不少媒體朋友,這些媒體也樂於報道她的愛心故事,使其“愛心媽媽” 形象深入人心。
道祿事件裏媒體集體給他“站台”,商人出身的他,本就擅長搞關係。
媒體配合他的表演,也是出於流量驅動。
這事給我們提了個醒:媒體的社會責任不能隻停留在造神、煽情,製造感動。
要是“慈悲” 成了違法的擋箭牌,“功德” 變成斂財的遮羞布,會導致民間慈善領域產生“信任崩塌”,反而會致使真正受困者失去社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