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比“資本家的醜孩子”更可怕的,是明星“世襲製”

比“資本家的醜孩子”更可怕的,是明星“世襲製”

文章來源: 娛鑒viewpoint 於 2025-05-23 20:31: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背靠餘蔭的星二代們仿佛正在將“明星”這項職業變成一種世襲製產業。

近期,內娛的星二代們頻頻闖入公眾視野。從甜馨發行首支單曲到“金龜子女兒”王逸宸直播帶貨再到黃多多(本名黃憶慈)參演電影《人·魚》、李嫣街拍近照曝光,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與星二代有關的詞條闖入熱搜。

黃多多的熱搜詞條閱讀量過億

黃多多被曝參演程耳執導的《人·魚》,合作王一博湯唯王傳君等

除星二代外,亦不乏陷入爭議旋渦的其他“二代”,如疑似戴“高價奢侈品耳環”挑動公眾神經的黃楊鈿甜。與二代們一起被熱議的還有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問題,正如央視網此前評論:“觀眾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資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資源咖’,‘占著茅坑不拉屎’。”

成也二代,敗也二代。作為跟隨攝影機鏡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這屆星二代注定在沐浴流量、被父母輩托舉的同時,接受比以往更甚的公眾審視。

被公眾看著長大,星二代自帶流量密碼

這屆星二代之所以被公眾注意,主要依托於現象級綜藝《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節目。盡管節目開播超過十年,但其售後卻仍在繼續——節目裏的星二代在公眾視野下長大。

憑借在綜藝裏的各種表現,這屆星二代收割了集體記憶般的公眾“初印象”。童言無忌的名場麵比比皆是,從王詩齡的“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到甜馨的“我們白著呢”,無不讓人如數家珍。即便出現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裏的黃多多並不討喜,被網友詬病為“早熟”“圓滑”“沒有天真爛漫的孩子氣”,卻也引起了不小的話題性,讓流量如影隨形。

甜馨的“我們白著呢”

如果說天賜流量是星二代的出生禮包,那私域公開化就是他們難逃的宿命。無論是否情願,他們都被公眾看著長大,而公眾也在他們身上體會到了“互聯網養娃”的快樂。這讓他們自帶流量,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熱搜效應。但大家也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對他們的人生“指手畫腳”——相比普通孩子而言,他們也承受了更多的關注、苛責與審判。

而他們是否活成了網友所期待的樣子,也成為了被審判的主要依據。爭議與網暴由此而來:天天曾因被曝早戀,受到了網友的言語攻擊;王詩齡屢屢被網友貼上“炫富”的標簽;甜馨因cos初音未來“不規範”,被二次元粉絲推上風口浪尖;黃多多更是不止一次的因染發、打耳洞、著裝問題受到網友的抨擊……他們並非真的做錯了什麽,隻因脫離了常人的想象,而招致了一波又一波的罵聲。

黃多多被批穿衣的畫麵

與此同時,明星父母的口碑變化,也會投射到星二代身上。比如,黃磊近年來因“爹味”輿論翻車,很多人在吐槽黃磊的同時捎帶連黃多多一起罵,罵她“愛裝”“才女人設崩塌”,吐槽她不止一次地將常用字讀錯(如將“防禦”讀成“防xiè”)。與此同時,不少網友一早便對黃磊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並借此下定論,將黃多多視作黃磊教育失敗的鐵證。

可以說,這一屆星二代是被流量喂養長大的一代,也是飽受流量困擾的一代。他們仿佛經曆了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小小年紀便要學會如何在輿論風暴中前行。

資源與實力不對等,星二代言行被無限放大

很多時候,人們對星二代的不滿情緒並非完全來源於他們自身的表現,而是不滿他們自帶資源、輕輕鬆鬆就成為了“208w”中的一員,但他們的實力卻與他們的榮耀不相匹配。

近年來,觀眾已經見過太多“德不配位”的星二代:有的顏值不過關,把古偶演成了“醜偶”;有的演技不過關,往往玩票性質地耍一把,把真正有演技的好演員擠到了邊緣處。而“辛苦一天,不想回家打開電視還要看到資本家的醜孩子”的心情,大家也都變得無比共情。

星二代最終選擇的圈子,大多與父母深度綁定。比如,田亮的女兒田雨橙雖未進軍影視圈,但仍選擇成為一名運動員;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坐擁一把好聲線,也選擇和母親一樣成為歌手;伊能靜的兒子庾恩利亦官宣出道,成為一名藝人,與多個時尚品牌方達成合作……

田雨橙打網球

對於那些看著長大的星二代,網友每每寄托了別樣的情感,並不希望他們被娛樂圈的大染缸“洗滌”。可即便如此,大部分星二代還是選了父母驗證過的路:劉燁的孩子諾一、霓娜演起了舞台劇;郭濤的兒子石頭今年藝考通過了北電表演專業的麵試……相較這批孩子們來說,被曝與程耳導演合作,搭檔王一博、湯唯等人合作電影《人·魚》的黃多多,顯然已經走在了前麵。

星二代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這些資源可能是熱錢、人脈、品牌植入,也可能是組局的能力。然而,與強大資源優勢相對應的,卻往往是二代們的欠佳表現。前有吳剛兒子吳羽卿“拚爹”出演《狂飆》,結果演技浮誇,在劇中顯得格格不入;後有“破格公主”姚安娜逐夢演藝圈,在《獵冰》中貢獻了“吃雞式演技”,引發了全民玩梗。

吳羽卿在《狂飆》中的表演

反觀那些在內娛立住陣腳的王驍、張若昀等星二代們,他們的成功能“用作品說話”,用紮實的演技和低調的作風扭轉公眾偏見,正應了任正非的那句“資源是起點,而非終點”。

除“實力與資源不匹配”外,星二代私德有失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像張默、房祖名等星二代雖資源逆天,卻因品行問題屢遭詬病,將前程毀於一旦。

內娛二代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會被公眾拿放大鏡仔細查看。不僅二代們的言行受規範,連帶他們的家庭都會被人們仔細打量。比如,在黃楊鈿甜疑似戴“天價耳環”事件上,網友便從她那對參考價230萬的耳環順藤摸瓜,發現其父曾任四川雅安公務員,家庭資產來源與其公職背景不符,將事件從娛樂八卦上升為對公職人員廉潔性問題的拷問,

網友扒出黃楊鈿甜天價耳環的參考價

說到底,對內娛二代們來說,他們眼下最重要也最棘手的事就是要做到“名副其實”——演藝水平名副其實,言行私德亦名副其實。唯有規範自己的言行、拿實力與作品說話,他們才能從“話題焦點”蛻變為“實力代名詞”,像前輩們那樣在內娛站穩腳跟。

“童星二代”長大注定迎來審判,前途要各憑本事

換個角度看,娛樂圈有星二代,其他行業又何嚐沒有二代們呢?各行各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二代”。二代們往往有家庭或家族兜底,相較普通人來說,他們的試錯成本更低,即便做了錯事,也仍能輕而易舉地翻身再來。

以前不久被熱議的“董小姐”為例,董小姐的學業、職業上升路徑,直指醫療係統內的特權現象——論文抄襲、入學資格造假、欠缺科研誠信。而有關部門經過調查後,最終對她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均做出了撤銷處理,徹底堵上了她的醫學之路。而“董小姐”也成為當下公眾心態的投射代名詞,各行各業都被挖出了自己的董小姐。

“董小姐”成為網絡上的世襲二代代名詞

相較其他行業來說,影視行業中二代們的存在顯然更透明,公眾對他們的行為規範也明顯更有力。正因如此,有人調侃,說“星二代勇闖娛樂圈,其實是在萬千道路中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走的路”。而像甜馨、黃多多,從獲得過無數觀眾喜愛的小朋友一旦開始成為大人,還要進入嚴重依賴資源的內娛賽道時,身份的轉變促使公眾的觀看視角產生變化——從單純地消遣、欣賞,變成了審視、監督。

客觀來說,“二代們”之所以能夠存在,離不開老祖宗一再強調的代際傳承。畢竟,“子承父業”這件事,早已根深蒂固地刻在了很多人的DNA裏。而且就行業特點來說,表演這門行當本身也確乎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包括葛優、陳佩斯、濮存昕、鄔君梅在內的很多老戲骨,本身也都是星二代出身。在市場化還未進入影視圈的時代,表演本身並非是在單純地考驗“技藝”,而是融合了身體表達力、文化感知力、鏡頭表現力等個人素養。這些素養都可以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地鍛煉出來,而且越早挖掘、培養,功力越深,效果越好。

至於為什麽國內星二代曾盛產老戲骨,如今卻變了味?這點其實也不難理解,主要與市場環境變化、大眾心態轉變、娛樂消費轉型有關。時代不一樣了,“戲比天大”“靠作品走紅”的時代早已過去,與其累死累活地苦練基本功,不如緊扣流量密碼,一飛衝天。

葛優與父親葛存壯

星二代的走紅途徑早已不止一條。“金龜子”劉純燕及其丈夫王寧曾經都是知名主持人,但女兒王逸宸卻轉行做起了自媒體,拉老媽一起帶貨,30天帶貨銷售額破千萬。事後,有網友質疑王逸宸蹭母親流量,王逸宸不僅毫無愧色,而且還理直氣壯地回懟“我媽這麽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蹭嗎?那我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兒子蹭嗎?”

搞抽象的向佐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人滿為患的“小醜”賽道,愣是被他擠了進來。自去年“手指戳鼻”的名場麵爆火後,他像是打通任督二脈一般,徑自奔上了一條博眼球、賺流量的不歸路——先是在漫展上“扇”李小龍模仿者的臉,接著又與網紅理發師曉華聯動,繼而又開啟奇裝異服生涯,被網友嘲諷為“小夥變大媽”“陽癲風”。

向佐的女裝裝扮

時移世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職業態度與價值觀。當走紅變得容易,當星二代的心態變得浮躁,他們交出的表演成績單自然也不再亮眼。

無論是星二代還是普通人,都逃不開自己的人生課題。對這一屆的星二代來說,他們麵對的課題早已變得更複雜、更不可捉摸,他們既要在父母的光環下找到自我,又要在奪目的資本遊戲中平衡好流量與實力。至於他們最終能夠交出怎樣的答卷,一切還需交給時間去解答。

查看評論(1)

24小時熱點排行

傳中共大老逼習近平退位?矢板明夫揭真相!
小甜甜布蘭妮遭警方拘留!竟因在飛機上幹這個
未來坐飛機選座變這樣了!網友:有點狠!
外國留學生炫耀在華戀愛經曆:中國女孩很Easy…
特朗普戰哈佛,又一權貴子女中招……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利用職權“撈錢”,美國人為什麽不生氣?
"我該加入塔利班"!移民因交通違規 暴怒與警火拚
習近平國師:說不定哪天一覺醒來 台灣已經解放了…
新聞周刊:佛州若取消房產稅 將顛覆房地產市場
特朗普“死磕”哈佛外國學生 威脅再砍30億美元撥款
東京大學宣布"願接收哈佛國際生"!還提供學分認證
習近平推“中國製造”未來版 特朗普的算盤可能落空
川普:普京瘋了 如他想要整個烏克蘭 將導致俄垮台!
“哈佛難民”的恐怖五月:像極了哈利波特的某個橋段…
一個月不拉屎的中學生,是誰逼出來的?
韓國大選將至現反華潮 敵意言論四起 中餐廳首當其衝
哈佛被中共長期利用?劉鶴李源潮等上千官員曾就讀
武漢疫情爆發前5至7年 中國已有新冠病毒
難怪大規模襲基輔 俄方“公開真相”:普京“死裏逃生”
川普:美國要做“大東西”而不是襪子衣服運動鞋
川普狂裁300人 魯比奧獨攬朝政 美國政治方向轉變…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比“資本家的醜孩子”更可怕的,是明星“世襲製”

娛鑒viewpoint 2025-05-23 20:31:59

背靠餘蔭的星二代們仿佛正在將“明星”這項職業變成一種世襲製產業。

近期,內娛的星二代們頻頻闖入公眾視野。從甜馨發行首支單曲到“金龜子女兒”王逸宸直播帶貨再到黃多多(本名黃憶慈)參演電影《人·魚》、李嫣街拍近照曝光,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與星二代有關的詞條闖入熱搜。

黃多多的熱搜詞條閱讀量過億

黃多多被曝參演程耳執導的《人·魚》,合作王一博湯唯王傳君等

除星二代外,亦不乏陷入爭議旋渦的其他“二代”,如疑似戴“高價奢侈品耳環”挑動公眾神經的黃楊鈿甜。與二代們一起被熱議的還有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問題,正如央視網此前評論:“觀眾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資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資源咖’,‘占著茅坑不拉屎’。”

成也二代,敗也二代。作為跟隨攝影機鏡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這屆星二代注定在沐浴流量、被父母輩托舉的同時,接受比以往更甚的公眾審視。

被公眾看著長大,星二代自帶流量密碼

這屆星二代之所以被公眾注意,主要依托於現象級綜藝《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節目。盡管節目開播超過十年,但其售後卻仍在繼續——節目裏的星二代在公眾視野下長大。

憑借在綜藝裏的各種表現,這屆星二代收割了集體記憶般的公眾“初印象”。童言無忌的名場麵比比皆是,從王詩齡的“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到甜馨的“我們白著呢”,無不讓人如數家珍。即便出現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裏的黃多多並不討喜,被網友詬病為“早熟”“圓滑”“沒有天真爛漫的孩子氣”,卻也引起了不小的話題性,讓流量如影隨形。

甜馨的“我們白著呢”

如果說天賜流量是星二代的出生禮包,那私域公開化就是他們難逃的宿命。無論是否情願,他們都被公眾看著長大,而公眾也在他們身上體會到了“互聯網養娃”的快樂。這讓他們自帶流量,一舉一動都能引發熱搜效應。但大家也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對他們的人生“指手畫腳”——相比普通孩子而言,他們也承受了更多的關注、苛責與審判。

而他們是否活成了網友所期待的樣子,也成為了被審判的主要依據。爭議與網暴由此而來:天天曾因被曝早戀,受到了網友的言語攻擊;王詩齡屢屢被網友貼上“炫富”的標簽;甜馨因cos初音未來“不規範”,被二次元粉絲推上風口浪尖;黃多多更是不止一次的因染發、打耳洞、著裝問題受到網友的抨擊……他們並非真的做錯了什麽,隻因脫離了常人的想象,而招致了一波又一波的罵聲。

黃多多被批穿衣的畫麵

與此同時,明星父母的口碑變化,也會投射到星二代身上。比如,黃磊近年來因“爹味”輿論翻車,很多人在吐槽黃磊的同時捎帶連黃多多一起罵,罵她“愛裝”“才女人設崩塌”,吐槽她不止一次地將常用字讀錯(如將“防禦”讀成“防xiè”)。與此同時,不少網友一早便對黃磊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並借此下定論,將黃多多視作黃磊教育失敗的鐵證。

可以說,這一屆星二代是被流量喂養長大的一代,也是飽受流量困擾的一代。他們仿佛經曆了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小小年紀便要學會如何在輿論風暴中前行。

資源與實力不對等,星二代言行被無限放大

很多時候,人們對星二代的不滿情緒並非完全來源於他們自身的表現,而是不滿他們自帶資源、輕輕鬆鬆就成為了“208w”中的一員,但他們的實力卻與他們的榮耀不相匹配。

近年來,觀眾已經見過太多“德不配位”的星二代:有的顏值不過關,把古偶演成了“醜偶”;有的演技不過關,往往玩票性質地耍一把,把真正有演技的好演員擠到了邊緣處。而“辛苦一天,不想回家打開電視還要看到資本家的醜孩子”的心情,大家也都變得無比共情。

星二代最終選擇的圈子,大多與父母深度綁定。比如,田亮的女兒田雨橙雖未進軍影視圈,但仍選擇成為一名運動員;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坐擁一把好聲線,也選擇和母親一樣成為歌手;伊能靜的兒子庾恩利亦官宣出道,成為一名藝人,與多個時尚品牌方達成合作……

田雨橙打網球

對於那些看著長大的星二代,網友每每寄托了別樣的情感,並不希望他們被娛樂圈的大染缸“洗滌”。可即便如此,大部分星二代還是選了父母驗證過的路:劉燁的孩子諾一、霓娜演起了舞台劇;郭濤的兒子石頭今年藝考通過了北電表演專業的麵試……相較這批孩子們來說,被曝與程耳導演合作,搭檔王一博、湯唯等人合作電影《人·魚》的黃多多,顯然已經走在了前麵。

星二代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這些資源可能是熱錢、人脈、品牌植入,也可能是組局的能力。然而,與強大資源優勢相對應的,卻往往是二代們的欠佳表現。前有吳剛兒子吳羽卿“拚爹”出演《狂飆》,結果演技浮誇,在劇中顯得格格不入;後有“破格公主”姚安娜逐夢演藝圈,在《獵冰》中貢獻了“吃雞式演技”,引發了全民玩梗。

吳羽卿在《狂飆》中的表演

反觀那些在內娛立住陣腳的王驍、張若昀等星二代們,他們的成功能“用作品說話”,用紮實的演技和低調的作風扭轉公眾偏見,正應了任正非的那句“資源是起點,而非終點”。

除“實力與資源不匹配”外,星二代私德有失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像張默、房祖名等星二代雖資源逆天,卻因品行問題屢遭詬病,將前程毀於一旦。

內娛二代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會被公眾拿放大鏡仔細查看。不僅二代們的言行受規範,連帶他們的家庭都會被人們仔細打量。比如,在黃楊鈿甜疑似戴“天價耳環”事件上,網友便從她那對參考價230萬的耳環順藤摸瓜,發現其父曾任四川雅安公務員,家庭資產來源與其公職背景不符,將事件從娛樂八卦上升為對公職人員廉潔性問題的拷問,

網友扒出黃楊鈿甜天價耳環的參考價

說到底,對內娛二代們來說,他們眼下最重要也最棘手的事就是要做到“名副其實”——演藝水平名副其實,言行私德亦名副其實。唯有規範自己的言行、拿實力與作品說話,他們才能從“話題焦點”蛻變為“實力代名詞”,像前輩們那樣在內娛站穩腳跟。

“童星二代”長大注定迎來審判,前途要各憑本事

換個角度看,娛樂圈有星二代,其他行業又何嚐沒有二代們呢?各行各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二代”。二代們往往有家庭或家族兜底,相較普通人來說,他們的試錯成本更低,即便做了錯事,也仍能輕而易舉地翻身再來。

以前不久被熱議的“董小姐”為例,董小姐的學業、職業上升路徑,直指醫療係統內的特權現象——論文抄襲、入學資格造假、欠缺科研誠信。而有關部門經過調查後,最終對她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均做出了撤銷處理,徹底堵上了她的醫學之路。而“董小姐”也成為當下公眾心態的投射代名詞,各行各業都被挖出了自己的董小姐。

“董小姐”成為網絡上的世襲二代代名詞

相較其他行業來說,影視行業中二代們的存在顯然更透明,公眾對他們的行為規範也明顯更有力。正因如此,有人調侃,說“星二代勇闖娛樂圈,其實是在萬千道路中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走的路”。而像甜馨、黃多多,從獲得過無數觀眾喜愛的小朋友一旦開始成為大人,還要進入嚴重依賴資源的內娛賽道時,身份的轉變促使公眾的觀看視角產生變化——從單純地消遣、欣賞,變成了審視、監督。

客觀來說,“二代們”之所以能夠存在,離不開老祖宗一再強調的代際傳承。畢竟,“子承父業”這件事,早已根深蒂固地刻在了很多人的DNA裏。而且就行業特點來說,表演這門行當本身也確乎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包括葛優、陳佩斯、濮存昕、鄔君梅在內的很多老戲骨,本身也都是星二代出身。在市場化還未進入影視圈的時代,表演本身並非是在單純地考驗“技藝”,而是融合了身體表達力、文化感知力、鏡頭表現力等個人素養。這些素養都可以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地鍛煉出來,而且越早挖掘、培養,功力越深,效果越好。

至於為什麽國內星二代曾盛產老戲骨,如今卻變了味?這點其實也不難理解,主要與市場環境變化、大眾心態轉變、娛樂消費轉型有關。時代不一樣了,“戲比天大”“靠作品走紅”的時代早已過去,與其累死累活地苦練基本功,不如緊扣流量密碼,一飛衝天。

葛優與父親葛存壯

星二代的走紅途徑早已不止一條。“金龜子”劉純燕及其丈夫王寧曾經都是知名主持人,但女兒王逸宸卻轉行做起了自媒體,拉老媽一起帶貨,30天帶貨銷售額破千萬。事後,有網友質疑王逸宸蹭母親流量,王逸宸不僅毫無愧色,而且還理直氣壯地回懟“我媽這麽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蹭嗎?那我努力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讓我兒子蹭嗎?”

搞抽象的向佐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人滿為患的“小醜”賽道,愣是被他擠了進來。自去年“手指戳鼻”的名場麵爆火後,他像是打通任督二脈一般,徑自奔上了一條博眼球、賺流量的不歸路——先是在漫展上“扇”李小龍模仿者的臉,接著又與網紅理發師曉華聯動,繼而又開啟奇裝異服生涯,被網友嘲諷為“小夥變大媽”“陽癲風”。

向佐的女裝裝扮

時移世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職業態度與價值觀。當走紅變得容易,當星二代的心態變得浮躁,他們交出的表演成績單自然也不再亮眼。

無論是星二代還是普通人,都逃不開自己的人生課題。對這一屆的星二代來說,他們麵對的課題早已變得更複雜、更不可捉摸,他們既要在父母的光環下找到自我,又要在奪目的資本遊戲中平衡好流量與實力。至於他們最終能夠交出怎樣的答卷,一切還需交給時間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