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一起烏龍,還是確有學術腐敗亂象,學校和期刊都應該慎重對待,調查之後,給輿論一個滿意的答複。
文 | 半糖可樂
近日,一篇國際期刊論文中疑似出現辱罵第二作者的不當內容,引發關注。
5月19日,新京報記者聯係到該論文二作,對方表示已知曉並正在處理此事。相關論文於2023年9月發布於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期刊(簡稱TMM)。在第6頁出現了“liuXX da SB”的疑似辱罵第二作者的表述。5月20日,TMM方麵在郵件中答複澎湃新聞稱,已收到反映,正在積極調查此事。
TMM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中科院SCI一區TOP期刊,清華大學推薦A類期刊,編委團隊都是來自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專家學者。
這本期刊對科研人員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在上麵發表論文,是自身科研成果含金量的重要體現。

對此,網友眾說紛紜。一說是陰謀論,由於論文署名出現分歧導致;一說是隻是開玩笑,沒想到陰差陽錯真的發表了……
經曆了如此之長的編審流程,居然還能出現“liuXX da SB”這種重大疏漏,鬧出了國際大笑話,不禁讓人懷疑它的審核機製是否形同虛設。
這些年,隨著我國學術水平的提高,包括TMM等IEEE旗下的期刊,來自中國科研人士的發文量占據了第一的位置。
本來這是一個為中國科研人士展示科研成果的絕佳平台,出現如此低級錯誤,對其聲譽也是一個打擊。
當然,人們更關心的是,這裏麵是否涉及學術腐敗。
這篇文章有6位作者,其中一作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疑似被辱罵的二作正是他的學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1級的碩士研究生劉某某,其他幾位作者分別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幾位老師以及一位外校的碩士生。
按照高校學術圈通行的不成文規則,很多人猜測,劉某某雖然是二作,論文大部分成果應該都來自於他;作為一作的導師,主要提供指導意見、修改論文。
如果劉某某是論文的執筆者,他不可能罵自己;導師作為學生發表論文的受益者,也不可能在論文裏罵學生;那到底是誰、在哪個環節,把這句話塞到了論文裏,就成了此事最大的謎題。
有人懷疑,是不是在導師的操弄下,本不屬於論文作者的劉某某成了二作,真正的作者“懷恨在心”,在提交最終修訂稿時塞入了這句國罵。

這當然隻是一種猜測,但這些年,學生論文成果被搶事件並不少見。
前段時間,上海交通大學一位博士研究生實名舉報自己被導師學術霸淩,稱這位導師哄騙威逼學生為其幹私活,還強行攫取她的開題課題。
幾乎在同一時間,重慶大學一位本科生發表十餘篇SCI論文,引發輿論強烈關注。經過調查,這位本科生是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之女,確實存在論文和專利署名不當的學術不端行為。
現在外人仍然不知道,那被她署名的十餘篇SCI論文是誰寫的,她有沒有占其他學生的便宜?
人們看不慣,辛辛苦苦搞科研、發論文的學生,被有關係的人輕鬆搭便車,成果被人竊取。現在頂級期刊驚現辱罵第二作者的國罵,難免讓人有類似的聯想。
也有人認為無需陰謀論,可能隻是有人跟劉某某開了一個不知輕重的玩笑,他在實驗室或者宿舍修改論文的時候,同學或者室友惡作劇,趁他不注意,在電腦屏幕上寫下了這句國罵。最終因為TMM編審流程的某種疏漏,釀成了這麽一個學術笑話。
到底是一起烏龍,還是確有學術腐敗亂象,學校和期刊都應該慎重對待,調查之後,給輿論一個滿意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