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首次正式回應外界要求對加沙人道危機采取更強硬立場的呼聲。以色列外長稱“這種立場反映出對以色列所麵對複雜現實的徹底誤解”。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二(5月20日),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宣布,將重新審視歐盟與以色列的貿易夥伴關係。盡管外界對重大突破的預期不高,但從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傳出的這一消息,被分析人士視為“微小但是重要”的決定。
這是歐盟首次正式回應外界要求對加沙人道危機采取更強硬立場的呼聲。
以色列自5月初開始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及周邊地區展開軍事攻勢,並持續嚴控人道援助進入加沙,多個歐盟成員國因此施壓布魯塞爾,要求向以色列政府發出強烈信號。
卡拉斯在周二宣布,歐盟委員會將重新審查《歐盟-以色列聯係協議》,這是一項規範雙方政治與經濟關係的自由貿易協議。
卡拉斯表示,以色列在長達11周封鎖後允許部分人道援助進入加沙,她對此表示歡迎,但認為這“隻是滄海一粟”,而加沙的局勢是“災難性的”。
以色列稱歐盟“完全誤解現實”
以色列拒絕了卡拉斯的批評。以色列外交部長周二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我們完全拒絕聲明中所表達的立場,這種立場反映出對以色列所麵對複雜現實的徹底誤解。”
據稱,歐盟內部有十個國家未支持此次審查決定。以色列外交部也向這些國家表示感謝。
援助緩慢流入,但遠遠不夠
聯合國周二表示,已獲準向加沙運送約100輛卡車的援助物資,這標誌著人道援助開始緩慢恢複。
但聯合國此前曾表示,加沙每天至少需要500輛卡車的人道和商業物資才能滿足基本需求。
今年3月,以色列打破了與哈馬斯的臨時停火協議約定,再次加緊對人道通道的限製。
4月,歐盟宣布向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提供一項為期三年的財政援助,總額高達16億歐元。
卡拉斯強調,這筆援助必須真正落實。“這些援助資金來自歐洲,必須送達到受困民眾手中,”她說。
“嚴重不成比例”
此次歐盟外長會議召開前,法國、英國和加拿大領導人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在加沙的新一輪軍事行動,並指其對人道援助的限製“嚴重不成比例”,可能違反國際人道法。他們警告稱,如果無法恢複人道通道,將采取“進一步具體行動”,但並未說明具體措施內容。
“我們正逼近臨界點,”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休·洛瓦特(Hugh
Lovatt)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大規模破壞、強迫遷徙、人道基礎設施崩潰——這一切早已超越合理自衛的界限。”
西班牙呼籲製裁
部分歐盟成員國,尤其是西班牙、愛爾蘭、荷蘭和法國,要求正式審查歐盟與以色列的貿易關係。這些關係受到《歐盟-以色列聯係協議》規範,其中的第2條允許在嚴重侵犯人權的情況下暫停協議。
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Jean-Noel
Barrot)周二在巴黎表示:“一旦確定存在(人權)侵犯,就可以暫停該協議。”他還指出,這一決定將對與以色列的貿易產生影響。
洛瓦特指出:“長期以來,以色列在歐盟內部享有一種例外待遇,並受政治敏感因素保護。”他解釋說,這種情況讓以色列得以規避國際法和歐盟法律的全麵約束。“這正是歐盟對以色列采取雙重標準,卻無人質疑的體現。”
洛瓦特認為,援引《聯係協議》第2條不僅在法律上有據可依,而且早該采取行動。“歐盟過去已經至少26次針對其他合作夥伴國家的人權侵犯行為使用類似法律手段,這並不是開創性的做法,”他說。
他舉例說,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以及2022年全麵入侵烏克蘭後,歐盟對俄羅斯金融部門實施了重磅製裁。這些製裁措施遠遠超出目前歐盟針對以色列所討論的任何選項。
歐盟意見分歧嚴重
自2023年10月以來,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等歐盟成員國強烈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並對針對以色列的懲罰性措施持保留態度。
德國一再強調對以色列的曆史責任。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本月早些時候訪問以色列,紀念兩國建交60周年,並會見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盡管國際刑事法院(ICC)去年11月以涉嫌在加沙地帶犯下戰爭罪對內塔尼亞胡發出國際逮捕令。
其他歐盟國家,特別是愛爾蘭、比利時、西班牙,以及最近的法國,則更公開地表達了對以色列軍事行動及人道危機的強烈不滿。
周二,西班牙外交部長阿爾巴雷斯(Jose Manuel
Albares)呼籲對以色列實施製裁,並敦促歐盟采取果斷行動,防止人道災難。
不過,前歐盟駐中東大使、現任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莫蘭(James
Moran)表示,歐盟內部圍繞加沙局勢的分歧已經使該機構“實際上被邊緣化”。
“政治上已陷入癱瘓,”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在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歐盟最多隻能提供人道援助並支持他人主導的外交努力。”
從歐盟層麵轉向國家層麵
由於歐盟層麵難以統一行動,一些國家開始采取獨立行動。去年,挪威、愛爾蘭和西班牙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外界猜測法國和比利時可能也將效仿。
洛瓦特強調,這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如果歐盟無法集體行動,個別成員國將自行推進。
“歐盟長期以來將奧斯陸進程作為政治支撐,”他說,“但這個進程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繼續假裝其存在,隻會削弱歐洲自身利益。”
奧斯陸進程始於1990年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簽署的奧斯陸協議,原本是為兩國方案奠定基礎。但由於談判停滯與持續暴力,這一進程的信譽早已受損。
歐盟信譽麵臨考驗
隨著加沙人道危機日益惡化,外界對布魯塞爾將口頭表態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期望也在上升。
沙特資助的“薩勒曼人道援助和救濟中心”總負責人阿卜杜拉·拉比亞(Abdullah Al
Rabeeah)強調:“歐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人道參與者。”
他說,“我們現在必須與國際社會攜手,向以色列施加必要壓力,要求其開放所有通道,讓援助物資送達有需要的人。”
前歐盟大使莫蘭駁斥了以色列多次聲稱人道援助被哈馬斯挪用的說法。“這基本上是宣傳手段,”他說。“挪用可能在個別情況下發生,但更嚴重的問題是以色列將援助限製作為戰爭武器使用。聯合國已經指出了這一點。”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問題專家洛瓦特表示:“歐盟作為全球行為體的信譽正在加沙受到考驗。”
“如果在這種時候歐盟都無法回應——在自身法律、價值觀與利益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那還能在什麽時候回應?”他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