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美關稅回調一周,海運貨櫃漲1300美金至售罄

中美關稅回調一周,海運貨櫃漲1300美金至售罄

文章來源: 藍鯨新聞 於 2025-05-21 07:46: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美關稅回調一周,海運貨櫃漲1300美金至售罄

持續一個多月關稅戰進入90天的“休戰期”。5月12日,中美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承諾於5月14日前,大幅降低關稅,共同協商長期經貿合作。

關稅回調,外貿業終於得到喘息的機會。此前陷入停擺的產線重新啟動,囤積的訂單開始消化,外貿人加班加點完成生產,目的是牢牢抓住這90天暫緩“對等關稅”的窗口期。

不管是對於外貿商家、跨境電商平台還是國際物流業,關稅下調無疑釋放出利好信號,但政策不確定性仍帶來挑戰。要破局,外貿業除了要緊抓當前的機會,還需加速市場多元化,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美關稅回調,外貿訂單恢複、船運艙位爆滿

“如果現在不合適開店,還有什麽時候更合適?”關稅下調兩天後,藍鯨新聞記者以賣家身份聯係跨境電商平台招商經理,谘詢入駐平台事宜,該經理表示,近期關稅下調,是做跨境電商的好時機,“未來90天內是出口外貿的高峰期”。

上述經理展示了一名入駐商家的店鋪數據,5月14日美國關稅下調以來,該店鋪每日GMV基本能保持3000元美金以上,最高的日GMV達4700元美金。



(工人正在趕工。圖源:視覺中國)

外貿人忙起來了。從事紡織品出口業15年的陳麗告訴藍鯨新聞,她所在的外貿公司具備紡織品生產能力,承接國內訂單,主要銷往歐美、澳洲等海外市場。關稅下調後,之前下預定單的客戶要求安排提前出貨,公司也在接洽新的訂單,客戶陸續寄送樣品以供報價、打樣。

“實際上,在關稅沒有下調前,我們還是有一部分訂單。訂單量少的客戶都選擇以靜製動,該下單下單,貨做了好先放庫存。那時候我們都不建議客戶下單,但他們還是堅持。我們生產需要60天,所以客戶還是相信關稅會回調,現在看來他們的預測是對的。”陳麗說道。

在一家美資製造業企業工作的劉佳也向藍鯨新聞表示,關稅下調後,其公司開始恢複生產,忙著“搶空運”,要把滯留的貨物運回來。劉佳介紹,她所在的公司要從美國進口關鍵原材料,在中國完成裝配,再銷往中國市場。此前關稅暴漲至145%時,劉佳公司的產線基本停擺,“關鍵的原材料進不來,銷售和生產都斷掉了,我們也無法接新的訂單。”

劉佳稱,這幾天工作重回正軌,由於近期貨運火爆,物流費用有所上漲,但她表示,公司目前將滿足訂單放在第一位,“不考慮利潤了”。她表示,像她公司一類的製造業企業,一般以年度為單位定下報價,不會隨便調價,因此由物流費上漲帶來的虧損也由公司自行吸收。

和劉佳描述的一樣,外貿企業迎來“搶運潮”,物流一端也忙得不可開交。承接中美海運跨境運輸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人員王榮向記者表示,港口已經熱鬧起來,艙位爆滿。“每天來谘詢的客戶都很多,我們的業務員‘忙到飛起’。”張榮說。

就在王榮接受采訪時,前線業務員告知,5月16日,海運一個貨櫃已經漲了1300美金,業務員同意船公司的出價後,翌日又被告知艙位已滿,訂不到了。王榮表示,關稅回調兩天時間內,艙位已經越來越難訂,5月下旬的艙位已售罄70%,後續預估更要大幅漲價。



(青島膠州灣航道運輸繁忙有序。圖源:視覺中國)

上海航運交易所5月17日發布《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周度報告》稱,過去一周,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受到利好消息的支撐,相關航線運輸需求明顯恢複,多數遠洋航線市場運價上漲,帶動綜合指數走高。5月1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479.39點,較上期上漲10.0%。

上述報告顯示,北美航線運輸需求明顯複蘇,總體運力規模短期內尚未恢複到“關稅戰”前的水平,艙位供給緊張,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大幅上漲。5月16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3091美元/FEU和4069美元/FEU,分別較上期大漲31.7%、22.0%。

緊抓當前機遇外,商家也積極開拓其他海外市場

“抓住這90天窗口期。”關稅戰“休戰”後,中美在90天內暫緩加征部分關稅,受訪的外貿業從業者們均表示將抓住這90天的機遇,消化存量訂單的同時,也積極開拓新單。不過,受訪外貿商家暫無遇到“爆單”情況,基本以完成囤積訂單為主。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實戰專家委員會專家王與劍接受藍鯨新聞采訪時表示,中美5月12日發布的聯合聲明促使美國采購商加速下單,當下發貨中有為應對聖誕季銷售旺季的新單。

王與劍解釋,聖誕季銷售額通常占美國零售業全年銷售額的20%-40%,而商品生產周期至少三個月,加上運輸、清關各一個月,如果錯過5月下單窗口,6月下訂單就可能趕不上聖誕季銷售。他分析,可能出現爆單的公司多集中在機電產品、消費電子、服裝紡織等行業,這些行業在美國市場需求較穩定,在中國擁有成熟供應鏈,且覆蓋了跨境電商熱門品類。



(圖源:視覺中國)

從整體來看,此次關稅下調,除跨境電商小額包裹保留從量稅外,多數適用基礎稅率的行業關稅稅率降至30%(含10%基礎稅率+20%芬太尼專項稅),“最新的關稅政策下,美國市場準入門檻依舊很高。對於品牌商家而言,由於其具有一定品牌溢價,仍可以選擇堅守美國市場;但對於中小賣家與白牌商家而言,由於低成本紅利消失,他們可能會被迫轉型或退出美國市場。”王與劍表示。

上述紡織品出口從業者陳麗告訴記者,公司早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就選擇在柬埔寨設廠,目前銷往美國的大客戶都會選擇在柬埔寨工廠完成生產和運輸。海外驗廠的費用是國內的3倍,公司會將增加的成本轉移到客戶上,客戶也需要比以前承擔更多訂金。盡管如此,從東南亞運輸的成本仍然更低,客戶照樣買單,今年以來,陳麗公司的訂單量有所增加。

目前,外貿從業者擔憂的是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經營不穩定性,若90天內中美雙方未達成進一步協議,關稅是否會再上調仍未可知,商家目前難以製定長期穩定的生產和銷售計劃,進一步會影響供應鏈布局。

“目前我們在東南亞的產線大約占30%,雖然吸引了不少客戶,但我們仍在觀望階段,暫無拓展東南亞布局的計劃。對客戶而言,海外生產周期比較長(90天以上),他們需要提前布局資金、庫存等,關稅政策反複調整也會影響他們的決策。”陳麗說。

王與劍表示,當前,外貿商家應聚焦“短平快”訂單,重點關注庫銷比低的類目(如服裝、電子產品、家居用品)。其次,可采用 “輕庫存 + 海外倉中轉”模式,將核心品類提前備貨到美國倉,縮短履約周期至3-5天,同時應對國內直發的關稅不確定性。

此外,外貿商家還需加快國際市場多元化布局,可以選擇歐洲、中東、俄羅斯、東南亞等區域成為替代選項,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東莞一家包裝工廠的負責人向鳴表示,該廠在“關稅戰”期間,開拓了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市場,目前已頗有成效。“我還是有信心的,中國製造在海外市場擁有一定競爭力,除美國外,我們還有許多渠道。”向鳴說。

查看評論(6)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時報:成都為何成了中國“最有幸福感城市”
美債大拋售主凶抓到了!不是外資不是債務失控是它
馬斯克宣布減少政治捐款,川普選戰失最大金主
賀建奎無法出境 新婚妻被拒入境中國 曬美國綠卡
諾獎得主:芬太尼危機在美泛濫,為何歐洲沒有?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退出世衛組織 中國宣布提供5億美元 成最大金主
南海中業島:菲律賓居民對抗中國威脅的日常
高關稅撐不住 川普轟“吞下去”!沃爾瑪終於回應
川普縱容?俄放話:烏克蘭不談判就無條件投降
中國亮出“九天”空中母艦 競爭美國“死神”無人機的殺招?
川普生日閱兵細節:25輛M1坦克70架飛機7000士兵
川普3.0?川普兒:或許有朝一日會參選美國總統
川普“力挺”拜登,怒揭真正“毀國”黑手!
著名演員朱媛媛去世終年51歲,丈夫辛柏青發布訃告
耿爽聯合國舌戰美代表:你的發言與大家格格不入
報道稱殲-10擊落印度戰機,印巴衝突助推中國軍力信
震驚!移民法庭當庭吊銷身份 ICE探員現場抓人…
央視主播胡蝶口誤"兩國"遭起底 丈夫陸川是秦嵐舊愛
川普晤南非總統 突播視頻指南非白人遭“種族滅絕”
川普的“美麗大法案” 實際上更低效 更不公平 美國更承受不起
緬甸詐騙營豬仔分三六九等 台灣人最不值錢 最貴來自…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美關稅回調一周,海運貨櫃漲1300美金至售罄

藍鯨新聞 2025-05-21 07:46:43

中美關稅回調一周,海運貨櫃漲1300美金至售罄

持續一個多月關稅戰進入90天的“休戰期”。5月12日,中美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承諾於5月14日前,大幅降低關稅,共同協商長期經貿合作。

關稅回調,外貿業終於得到喘息的機會。此前陷入停擺的產線重新啟動,囤積的訂單開始消化,外貿人加班加點完成生產,目的是牢牢抓住這90天暫緩“對等關稅”的窗口期。

不管是對於外貿商家、跨境電商平台還是國際物流業,關稅下調無疑釋放出利好信號,但政策不確定性仍帶來挑戰。要破局,外貿業除了要緊抓當前的機會,還需加速市場多元化,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美關稅回調,外貿訂單恢複、船運艙位爆滿

“如果現在不合適開店,還有什麽時候更合適?”關稅下調兩天後,藍鯨新聞記者以賣家身份聯係跨境電商平台招商經理,谘詢入駐平台事宜,該經理表示,近期關稅下調,是做跨境電商的好時機,“未來90天內是出口外貿的高峰期”。

上述經理展示了一名入駐商家的店鋪數據,5月14日美國關稅下調以來,該店鋪每日GMV基本能保持3000元美金以上,最高的日GMV達4700元美金。



(工人正在趕工。圖源:視覺中國)

外貿人忙起來了。從事紡織品出口業15年的陳麗告訴藍鯨新聞,她所在的外貿公司具備紡織品生產能力,承接國內訂單,主要銷往歐美、澳洲等海外市場。關稅下調後,之前下預定單的客戶要求安排提前出貨,公司也在接洽新的訂單,客戶陸續寄送樣品以供報價、打樣。

“實際上,在關稅沒有下調前,我們還是有一部分訂單。訂單量少的客戶都選擇以靜製動,該下單下單,貨做了好先放庫存。那時候我們都不建議客戶下單,但他們還是堅持。我們生產需要60天,所以客戶還是相信關稅會回調,現在看來他們的預測是對的。”陳麗說道。

在一家美資製造業企業工作的劉佳也向藍鯨新聞表示,關稅下調後,其公司開始恢複生產,忙著“搶空運”,要把滯留的貨物運回來。劉佳介紹,她所在的公司要從美國進口關鍵原材料,在中國完成裝配,再銷往中國市場。此前關稅暴漲至145%時,劉佳公司的產線基本停擺,“關鍵的原材料進不來,銷售和生產都斷掉了,我們也無法接新的訂單。”

劉佳稱,這幾天工作重回正軌,由於近期貨運火爆,物流費用有所上漲,但她表示,公司目前將滿足訂單放在第一位,“不考慮利潤了”。她表示,像她公司一類的製造業企業,一般以年度為單位定下報價,不會隨便調價,因此由物流費上漲帶來的虧損也由公司自行吸收。

和劉佳描述的一樣,外貿企業迎來“搶運潮”,物流一端也忙得不可開交。承接中美海運跨境運輸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人員王榮向記者表示,港口已經熱鬧起來,艙位爆滿。“每天來谘詢的客戶都很多,我們的業務員‘忙到飛起’。”張榮說。

就在王榮接受采訪時,前線業務員告知,5月16日,海運一個貨櫃已經漲了1300美金,業務員同意船公司的出價後,翌日又被告知艙位已滿,訂不到了。王榮表示,關稅回調兩天時間內,艙位已經越來越難訂,5月下旬的艙位已售罄70%,後續預估更要大幅漲價。



(青島膠州灣航道運輸繁忙有序。圖源:視覺中國)

上海航運交易所5月17日發布《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周度報告》稱,過去一周,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受到利好消息的支撐,相關航線運輸需求明顯恢複,多數遠洋航線市場運價上漲,帶動綜合指數走高。5月1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479.39點,較上期上漲10.0%。

上述報告顯示,北美航線運輸需求明顯複蘇,總體運力規模短期內尚未恢複到“關稅戰”前的水平,艙位供給緊張,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大幅上漲。5月16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3091美元/FEU和4069美元/FEU,分別較上期大漲31.7%、22.0%。

緊抓當前機遇外,商家也積極開拓其他海外市場

“抓住這90天窗口期。”關稅戰“休戰”後,中美在90天內暫緩加征部分關稅,受訪的外貿業從業者們均表示將抓住這90天的機遇,消化存量訂單的同時,也積極開拓新單。不過,受訪外貿商家暫無遇到“爆單”情況,基本以完成囤積訂單為主。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實戰專家委員會專家王與劍接受藍鯨新聞采訪時表示,中美5月12日發布的聯合聲明促使美國采購商加速下單,當下發貨中有為應對聖誕季銷售旺季的新單。

王與劍解釋,聖誕季銷售額通常占美國零售業全年銷售額的20%-40%,而商品生產周期至少三個月,加上運輸、清關各一個月,如果錯過5月下單窗口,6月下訂單就可能趕不上聖誕季銷售。他分析,可能出現爆單的公司多集中在機電產品、消費電子、服裝紡織等行業,這些行業在美國市場需求較穩定,在中國擁有成熟供應鏈,且覆蓋了跨境電商熱門品類。



(圖源:視覺中國)

從整體來看,此次關稅下調,除跨境電商小額包裹保留從量稅外,多數適用基礎稅率的行業關稅稅率降至30%(含10%基礎稅率+20%芬太尼專項稅),“最新的關稅政策下,美國市場準入門檻依舊很高。對於品牌商家而言,由於其具有一定品牌溢價,仍可以選擇堅守美國市場;但對於中小賣家與白牌商家而言,由於低成本紅利消失,他們可能會被迫轉型或退出美國市場。”王與劍表示。

上述紡織品出口從業者陳麗告訴記者,公司早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就選擇在柬埔寨設廠,目前銷往美國的大客戶都會選擇在柬埔寨工廠完成生產和運輸。海外驗廠的費用是國內的3倍,公司會將增加的成本轉移到客戶上,客戶也需要比以前承擔更多訂金。盡管如此,從東南亞運輸的成本仍然更低,客戶照樣買單,今年以來,陳麗公司的訂單量有所增加。

目前,外貿從業者擔憂的是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經營不穩定性,若90天內中美雙方未達成進一步協議,關稅是否會再上調仍未可知,商家目前難以製定長期穩定的生產和銷售計劃,進一步會影響供應鏈布局。

“目前我們在東南亞的產線大約占30%,雖然吸引了不少客戶,但我們仍在觀望階段,暫無拓展東南亞布局的計劃。對客戶而言,海外生產周期比較長(90天以上),他們需要提前布局資金、庫存等,關稅政策反複調整也會影響他們的決策。”陳麗說。

王與劍表示,當前,外貿商家應聚焦“短平快”訂單,重點關注庫銷比低的類目(如服裝、電子產品、家居用品)。其次,可采用 “輕庫存 + 海外倉中轉”模式,將核心品類提前備貨到美國倉,縮短履約周期至3-5天,同時應對國內直發的關稅不確定性。

此外,外貿商家還需加快國際市場多元化布局,可以選擇歐洲、中東、俄羅斯、東南亞等區域成為替代選項,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東莞一家包裝工廠的負責人向鳴表示,該廠在“關稅戰”期間,開拓了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市場,目前已頗有成效。“我還是有信心的,中國製造在海外市場擁有一定競爭力,除美國外,我們還有許多渠道。”向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