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在乎"——中國出口商尋找美國以外的商機

"我們不在乎"——中國出口商尋找美國以外的商機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

“我們不在乎銷售到美國的情況。”胡天強(Hu Tianqiang,音譯)說道,他的一架玩具戰鬥機從我們頭頂飛過。

身處在嗡嗡作響的玩具飛機和迷你無人機之中,很難聽清他的說話,這些聲音幾乎形成了一種節奏感的背景音,每一件玩具都在爭奪買家的注意力。

胡的攤位“眾享玩具”坐落在中國小城市義烏的世界最大批發市場內。

這是一個擁有超過75,000家商店的巨大展銷中心,買家來這裏尋找各種商品,從閃爍的聖誕燈、廚具、雨傘到按摩槍,應有盡有。每個部門展示的商品都像機場機庫一樣多,光是逛完一個部門就可能需要大半天的時間。

義烏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這個製造和出口樞紐擁有30多個港口,去年占中國對美國銷售額的17%。

義烏及其所在地區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最前線。

胡先生同樣身處前線。他坐在一排排炫目的玩具噴射機、吱吱作響的狗、毛絨動物公仔、芭比娃娃和騎摩托車的蜘蛛俠之間——這些隻是中國在2024年出口價值達340億美元(250億英鎊)玩具的一小部分。

其中約100億美元出口到美國。但現在,這些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麵臨高達245%的關稅。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已明確表示,他認為北京占據全球市場的太多份額。

但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來,這裏的情況已經改變。那次經曆讓義烏上了一課,胡先生總結道:“其他國家也有錢嘛!”

這種對抗的態度已成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一個熟悉主題,中國正為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帶來的動蕩做好準備。

北京一直告訴世界,美國正以霸淩手段迫使各國進行貿易談判,但中方至今尚未在貿易戰中退讓。

網上宣傳力度加大,讚揚中國的創新和外交,與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高度控製的社交媒體上,有很多帖子呼應領導層的承諾,即中國將繼續戰鬥。

在工廠和市場,商人和出口商現在說他們有其他選擇,不再依賴特朗普的美國。例如,胡先生說,他的業務中過去約有20%至30%來自美國買家。但現在不再是這樣了。

2024年中國玩具出口額達340億美元

其中約100億美元的出口額流向美國

“現在也不差那20%、30%,20%、30%影響也不大,”胡先生說。“我們現在主要賣往南美和中東。我們不缺錢,我們很富有。”

當我們問到特朗普時,他的同事陳朗(Chen Lang,音譯)立刻插話,翻了個白眼說,“特朗普嘛,我們這邊中國講的是:國際玩笑就是他開的。 其他人都不敢開嘛。一天開一個玩笑嘛,他加關稅跟那個開玩笑似的。”

在附近,每天有成千上萬的買家湧入這個市場,其中一位正在討價還價。他打算購買超過100個會發出一係列的嗶嗶聲和嗡嗡聲、並能變成汽車的機器人。經過在計數機上的連番敲打後,最終價格用粉筆寫在地板上。

我們被告知,這位買家來自迪拜。BBC還遇到了來自非洲和南美的許多其他買家。

林修鵬(Lin Xiupeng,音譯)說,在他從事玩具行業的過去十年間,他已經注意到美國買家比例逐漸減少。

“幾天前,我們隔壁的店接到了一個美國客戶的訂單,價值超過一百萬人民幣。但由於關稅,店主決定取消訂單,”他說,並給我們端上了茶。

他說,“他們一定需要中國,”並指中國供應了美國大部分的玩具。

“我認為現在美國有很多企業在抗議。”

BBC采訪的玩具業人士表示,除了美國,世界其他地方也對他們的玩具感興趣

林先生說得對。一些美國玩具店主已經寫信給白宮,形容關稅對他們的生意是“災難性的”。

“關稅正在對全美的小企業造成巨大打擊,”在洛杉磯經營一間玩具公司的喬納森·凱西(Jonathan Cathey)在電話中告訴BBC。

他在2009年把自己最後的500美元投資在其公司“忠誠臣民”(Loyal Subjects),當時他在西荷裏活(West Hollywood,西好萊塢)的一間兩房的平房裏經營業務。他說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成為一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但關稅可能會破壞他的計劃。

“整個玩具行業可能會崩潰。我們正在麵臨供應鏈的全麵崩潰。情況會變得非常糟糕,”他警告說。

他說更換供應商是一項巨大的任務,“製造一個玩具需要大量的當地資源,而許多中國企業已經花了40年時間來完善他們的技術。”

特朗普的征戰

中國在特朗普上任的首100天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政府與北京正麵交鋒。

“他似乎在向全世界發起一場征戰,”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的前大校周波說。“但當然,他試圖對中國打擊得最狠。”

特朗普指責中國運營巴拿馬運河(該運河實際由一家設於香港的公司管理),並誓言要奪回它。他一直在尋找開采稀土礦產的方法,而中國事實上擁有壟斷地位,這使得稀土成為與烏克蘭談判的關鍵議題。他威脅要奪取格陵蘭,也可能是為了遏製中國在北極的野心。

當然,他還發起了另一場貿易戰,特別針對中國的鄰國,如越南和柬埔寨,這些國家對中國不斷演變的供應鏈至關重要。

周波告訴BBC,特朗普似乎正在發起一場“針對全世界的征戰”

過去一周,特朗普表示可能對中國商品的征稅減半,並談到他的政府正在“積極”談判“與中國達成公平交易”。

但中國商務部駁斥一說法“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強調中美之間未進行任何談判。

中國官媒也沒有放過他,國家電視台的一篇報導稱“特朗普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看來這位美國總統正在等待他的中國對手習近平接電話。

“我們中國人說——我們必須讓子彈飛一會兒,”周波說。“這意味著在戰爭的迷霧中,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我相信這種針鋒相對的局麵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月——希望不會超過三個月。”

他補充說,不能這樣持續下去,因為這對任何人都不好。

這對中國來說尤其不利。特朗普的關稅甚至不是該國麵臨的最大挑戰,中國還在應對國內經濟困境,從低消費到房地產危機,這些問題已影響人們的儲蓄和對未來的信心。

除了糟糕的時機,關稅對中國企業造成了衝擊。

高盛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4.5%,低於政府設定的5%目標。

BBC在四月中旬從廣州的貿易中心報導,美中貿易正在停滯,原來出口至美國家庭的商品堆積在工廠地板上。這一點從本月的經濟數據中得到印證,數據顯示工廠活動急劇放緩。

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來到義烏采購商品,為中國出口商提供新市場

當BBC致電供應商,詢問運往美國的貨物是否已恢複出貨時,所得到的是一幅混亂的畫麵。一位供應商表示,他有50萬件衣服等待運送到沃爾瑪(Walmart),其他幾位供應商也表達了同樣的不確定性。但我們訪問的兩位出口商表示,一些美國零售商的出貨確實已經重新開始。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涵蓋範圍廣泛、結構複雜,包括貨物起重機、雨傘以及其他各種商品,意味著不同企業和供應鏈應對關稅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

無論是哪種業務,毫無疑問,美國消費者將感受到中國商品的缺貨,或者可能麵臨更高的價格。

美國以外的機遇

美國仍然嚴重依賴中國製造來滿足其國內需求——例如手機、電腦、半導體、家具、衣服,當然還有玩具。僅僅是電子產品和機械就占美國進口總量的50%以上。

據報導,沃爾瑪和塔吉特(Target)在上周的一次會議中告訴特朗普,從下個月開始,購物者可能會看到空貨架和更高的價格。他們還警告說,供應衝擊可能會持續到聖誕節。

美國家庭掛的所有聖誕裝飾品中,有90%來自中國義烏。如今,銷售商被寫著“Feliz Navidad”(西班牙語,聖誕快樂)的標語包圍著,他們告訴我們,如今正努力將重心轉向南美市場。

這一轉變在義烏非常明顯。

清晨,批發巿場還未開門,寬敞的大廳裏回蕩著背誦關鍵短語的聲音。

“Shukran(謝謝)”,老師用阿拉伯語說。學生們重複幾次以練好發音,然後學到這意味著“謝謝”。“Aafwan(不用客氣),”老師教的回應詞接著出現。

義烏的銷售人員正在學習與來自不同國家的買家交流

這些是由當地政府協會提供的免費課程。大多數學生都是女性,穿著她們最好的衣服來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女性是全中國貿易的中堅力量,”一位來自伊朗的攤主說,他正在給一位熱心的學生上私人課程。

“她們上這些課,是為了領先其他人,維持競爭力。”

大多數商販已經會說幾句英語。現在他們說需要用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迎接新買家——這是一個微小卻關鍵的跡象,顯示出中國貿易關係的轉變。

奧斯卡(Oscard)是來自哥倫比亞的買家,隻願透露名字。他拎著幾袋毛茸茸的兔子與小熊,在市場內閑逛。

他說,美中貿易戰為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商人提供了“許多機會”。

“與中國做生意非常重要,”他堅持說。“(與)美國做生意,這些日子嘛,則不那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