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五一機票價格跳水的打工人,已經絕望了

坐等五一機票價格跳水的打工人,已經絕望了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無數向往自由的打工人仰望五一假期的機票價格時,他們期待的“價格跳水”正在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再等等就降價?

五一假期臨近,機票價格像一場大型心理博弈,而渴望遠方療愈身心疲憊的打工人,則成了遊戲裏最虔誠的賭徒。

他們精打細算,希望五一前機票價格能大跳水,卻往往陷入越等越貴的怪圈,在這場與航空公司、大數據算法的拉鋸戰中屢屢敗下陣來。

有人每晚睡前刷一遍,心裏默念“明天總會降吧”,結果第二天睜眼一看,票價又漲了。那種感覺,就像獵人蹲守獵物,獵物卻在你眼皮底下越跑越遠。

還有人篤定 “五一前一定會降!”於是,當看到某條航線票價500+時,選擇了按兵不動,心想“再等等,還能更低”。結果等來的不是跳水,而是跳漲。

有的眼睜睜看著機票價格從1500漲到1900,還在糾結猶豫沒有下手。

有的看著780的價格覺得還有跳水的可能,結果價格反而漲到了1500。

最紮心的是,好不容易等到機票降了,猶豫沒買,結果機票價格又漲上去了。比如這位,前一天看到機票降了200,第二天早上再刷,又恢複了原價。

一些不甘心坐以待斃的打工人,還玩起了互聯網玄學。他們在社交平台發布“反向馴服算法”攻略:先寫上十幾遍“機票太貴,不去了”,再對航空公司表忠心,最後強調自己“每天都在關注某地到某地的機票”。

這套操作仿佛某種神秘儀式,試圖讓係統心軟施舍一個低價。

可惜,算法未必吃這套。以至於有人吐槽:隻要不買就不會降價,買了立馬降價。

而那些真正買到便宜機票的幸運兒,大多是因為選擇了錯峰出行。

數據顯示,國內機票價格預計將從4月28日開始持續走高,在假期前一天(4月30日)和最後一天(5月5日)達到峰值,而5月3日則會出現明顯的價格回落,巧妙地錯開了打工人的假期需求。

以北京直飛三亞為例,4月29日至5月1日期間機票最低也要千元以上,而到了5月3日則驟降至587元。

這巧妙地錯開了打工人的假期需求,使得那些原本期待在假期前 “撿漏”的網友們大失所望。

節假日低價機票或成過去式

今年五一機票價格為何如此堅挺?這背後藏著航空公司的一把辛酸淚。

翻開航空公司的財報,一組數字格外紮眼:國航每運送一位乘客飛行一公裏,隻能賺到5毛3分錢,南航也好不到哪去,收益隻有4毛8的。

中國航協的數據更讓人揪心。去年坐飛機的人創了新高,可票價卻越來越親民——經濟艙平均票價跌了10%,每公裏收益更是縮水12.5%。這就像開餐館的,雖然天天座無虛席,可每桌消費卻越來越低,能不著急上火嗎?

更糟心的是,航空公司們還在虧損的泥潭裏掙紮。南航虧了將近17個億;就連穩健的國航,也有2個多億的虧損。

2024年國航、南航業績情況

為了止血,航空公司們可謂絞盡腦汁——南航不僅收緊了第三方銷售渠道,連部分航線的飛機座椅都換成了“超薄款”,被乘客吐槽坐出了綠皮火車的感覺。

受市場競爭加劇和成本壓力的影響,航空公司在定價上更為謹慎,他們不再一味追求高上座率,反而更注重利潤的最大化。

以前一些熱門旅遊航線,在臨出發前一周可能出現兩折、三折的低價票,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航空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不同時段、不同旅客群體進行精細化定價,讓價格更貼合市場需求和收益目標,導致臨期超低價機票難覓蹤跡。

而航空公司平時虧的錢,就指著節假日回血。每逢節假日,探親、旅遊、返鄉的需求如同洪水般湧來。今年五一調休出來的五天長假,讓憋壞了的打工人紛紛出動,當數百萬人都盯著有限的航班座位時,機票就成了緊俏商品。

尤其是熱門旅遊城市航線,比如成都、三亞、廈門這些地方,經濟艙常常提前半個月就顯示“僅剩少量座位”,這時候的機票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這場供需博弈的結果可想而知——票價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越飛越高。那些指望“再等等會更便宜”的乘客,可能最後隻能對著越來越高的票價幹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