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中國放棄美債,特朗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是逼中國放棄美債,特朗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100天裏,他簽署海量的行政令,對內大規模裁撤聯邦機構及其雇員,對外挑起貿易戰,撕毀條約、“退群”,揚言要占領盟國領土……

對於特朗普的種種舉措,美媒認為,他帶來的不是變革,而是動蕩。美國《華盛頓郵報》評價稱,無論以任何標準看,特朗普政府第一個百日都是“史詩級失敗”。

美國《紐約時報》28日也批評道,即使尚在執政早期階段,特朗普就已打破了現行的全球經濟秩序,他給全球地緣政治也同樣帶來了難以逆轉的改變。曆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因為特朗普,幾代美國人建立起來的對美國的信任也被不可逆地侵蝕了。

該報指出,盟友們正在努力建立起不包括美國的貿易關係和安全聯盟,世界在不斷變化,而特朗普的所作所為隻會向中國讓渡影響力,美國政府正在為中國創造“巨大的機遇”。

“特朗普忘記了中國作為國際投資者和美債買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英國劍橋大學曆史學教授安東尼·霍普金斯(Antony Hopkins)表示,如果中國進入美國龐大消費市場的渠道受到嚴重限製,“你就是在試圖損害中國投資美債的能力,而這樣做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紐約時報》4月中旬在另一篇報道中稱,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擔心外國投資者購買並持有美國國債的意願會急劇下降,從而導致美國利率急劇上升,造成不穩定。諸多跡象表明,這一時刻可能正在到來。

4月2日,特朗普手持一份關於外貿壁壘的報告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特朗普政府以將製造業崗位帶回美國的名義濫施關稅,聲稱短期動蕩之後將帶來長期收益。但正如大多數經濟學家所預測的那樣,缺乏連貫性的戰略、朝令夕改的關稅破壞了全球貿易,削弱了人們對美國體係的信心。

通常來說,當金融世界出現動蕩時,投資者會尋求美國政府債券作為“庇護”,從而推高美債價格,拉低收益率,而近期發生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路透社指出,美國國債遭大量拋售,導致長期收益率創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漲幅,本應扮演金融動蕩避風港角色的美國損失加劇。部分投資者推測,鑒於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影響,中國等全球外匯儲備管理者可能正在重新評估其持有的美債頭寸。

《紐約時報》分析稱,當大量投資者同時拋售債券時,美國政府將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利率來吸引其他人購買其債券。這往往會推高整個經濟體的利率,增加房貸、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貸款還款的支出。這都加劇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走勢 《金融時報》製圖

相比於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和混亂的政策,中國捍衛全球貿易體係的形象在亞非拉的許多新興經濟體中得到了認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研究員、前中情局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喬納森·欽(Jonathan Czin)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看起來“穩健、平靜”。

當特朗普對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征收會帶來毀滅性後果的關稅時,中國正在分別加強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該報指出,特朗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還包括他對國際機構和國際援助的蔑視。非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特朗普削減了為世界上最貧困人口提供食品和醫療服務的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國務院的重組計劃提議取消非洲大陸幾乎所有的外交項目。相比之下,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對非洲進行了巨額的投資。喬納森·欽稱,美國的退出“創造了一個真空,讓中國得以鞏固其地位”。

在《紐約時報》看來,特朗普政府對盟友的敵意,讓美國政府近年來阻止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努力全部付諸一炬。

特朗普政府最自毀長城的是,削減了數十億美元的對大學、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的撥款,削弱了在環境危害、疾病控製、氣候和清潔能源項目、信息處理、農業、國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大幅縮減網絡安全資金。美國機構擔心,特朗普政府的舉措會導致人才流失,美國和外國的人才將去其他國家尋求資助、工作和學術自由。

“迅速重建已被解散或清空的機構,重建他們包含的人員、援助、信息和後勤專業網絡絕非易事。”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研究人員謝爾表示,“這是一場致力於摧毀政策和體製的革命”,即使民主黨重新掌權,也不清楚“是否會有一個可以恢複的結構,還是需要艱苦地重建”。

至少美國的盟友們已經開始努力建立排除美國的貿易夥伴關係和安全聯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7日在宣布對美國實施反製關稅時表示,由於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國際貿易造成衝擊,歐盟正尋求在美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展更多貿易。

今年3月,來自歐盟和加拿大的兩位知情官員透露,雙方正就將加拿大納入歐盟的新防務計劃進行談判,提振其國防工業,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隨著美國的變化,世界也在改變,但問題是,四年後呢?《紐約時報》發問道,兩年後的中期選舉可能會削弱共和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憲法規定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將在四年後結束,但下一任總統能扭轉特朗普政府造成的局麵嗎?還是會迎來“另一個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