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kTok賬號“@chinesefactorybuyer”推銷“‘香xx’代工廠出來的半成品”。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關稅貿易戰後,不少中國外貿廠商打著名牌代工的旗幟,在跨境電商推出所謂的“工廠直銷”貨品,企圖繞過關稅懲罰,然而,這也引發大量的批評這是銷售仿冒品的平台。有分析質疑中國政府消極地減弱對智產權的保護。
因為關稅戰輸美受挫的中國外貿廠商,化整為零轉戰TikTok等社交媒體賣貨。在TikTok賬號“@chinesefactorybuyer”以擦邊球方式寫著“‘香xx’代工廠出來的半成品...”,雖然口語上沒有說出品牌名稱,但是,在標題直白地打出香奈兒的名稱“Channel OEM”,搭配上中英文字幕,自稱把幾百套成批的半成品直接買回來。“為什麽能出來呢?代工廠都倒閉了,‘香xx’他這些貨也不要了,我看得口水直流,連小配件都給我配齊了。還有一些秘密的東西,原版紙殼...成套的。”
另一位賬號“@wengzteehfp8”的內容產出者拿著激似原版的愛馬仕(Hermès)鉑金包,以香港明星李嘉欣手提的鉑金包當宣傳噱頭,宣稱“我今天做的就是她經常背的‘鉑筋‘包的改良款,可以同款訂製”,業者還自稱是采用“愛x士”(音同避開品牌全名)的雙波浪手法。
隨著越來越多自稱中國工廠直銷的TikTok短視頻被轉載,更多的消費者受此吸引被引導到Temu、敦煌網等跨境平台,搜索這些自稱是頂尖名牌的“代工廠源頭出貨”。
魚目混珠才敢大肆宣傳
專精科技法和智財法的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對本台表示,或許在跨境平台部分商品可能確為國際品牌委托的代工廠,但即使如此,通常仍受保密協議或其他契約條款約束。“真正的代工廠基於法律風險,通常不會高調宣傳。相反,假冒廠商反而敢大肆宣傳,導致市場上真假混雜,魚目混珠的情況普遍存在。”
她認為平台本來就有責任,強化內容審核與管理。如果美國消費者申訴乃至訴訟,本身有其意義,能凸顯問題嚴重性。但像是敦煌網(DHgate)這樣的跨境平台總部位於中國,在目前中國關稅貿易戰“政治正確”氛圍下,追責難度高,法律行動推進恐不順利。
數據顯示,4月13日,DHgate的下載量飆升至11.75萬次,僅iOS部分,美國地區下載達6.51萬次,月成長940%。受到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145%關稅影響,中國出口商利用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免關稅”湧入美國消費市場。為了堵住這個漏洞,美國即將從5月2日起,不再豁免對來自中國和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
對於突然爆火的敦煌網,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重視也放大檢驗。科技新聞網站TechCrunch報道,這些影片指出,許多人以為來自歐洲的服裝、手袋和其他配件,其實原產於中國工廠。實際上消費者難以分辨哪些工廠是奢侈品牌真正合作的代工廠,哪些則是在仿製(即所謂“平替”)。
在中國媒體一片民族主義高舉敦煌網的同時,中國跨境電商藍海億觀網指出,流量的暴增,讓敦煌網戴上了一個“名牌替代品銷售平台”的帽子。報道指出,敦煌網上可能存在部分銷售仿品的賣家,但如今,“工廠主們病急亂投醫的行為,無異於將敦煌網放在了火上烤,使其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接下來,不排除美國當局會盯上敦煌網,揪住這一問題大做文章。”
工廠直營視頻流傳 中國政府角色遭質疑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管技術領域的馬特·珀爾(Matt Pearl)對《紐約時報》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正在允許這些視頻廣泛流傳,因為中國政府以前常常阻止本國公民發布侵犯西方國家產品商標的視頻。
“中國大陸哪個電商平台不是仿冒品?”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專任助理研究員王國臣接受本台訪問時提出,具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在關稅戰後提出6項對美反製措施。其中包括停止進口美國農產品,以及暫停美國電影進口等,而且北京當局已著手執行。
另外,在第4項提到,美國對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逆差太高,王國臣補充說,“暗示中國將減弱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也就是中國拒絕加強智慧財產權與專利權的相關保護。中國政府帶頭這麽做,仿冒問題會更進一步惡化。加上中國大陸企業內卷嚴重,非法行為將可能更加猖獗。”
王國臣認為,若是美國消費者在海外提起訴訟,往往僅能要求侵權產品下架,難以實質懲罰。正品企業往往處於劣勢,過去如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案例中,山寨版甚至還告贏正版的無印良品,凸顯中國政府對此類行為的包庇。
對此,中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近日以問答方式回應,經向相關行業商協會了解,中國的品牌授權加工企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會按照訂購合同要求生產、發貨,維護國際品牌形象。對以所謂“代工廠”為名虛假營銷、侵權假冒等違法違規線索,中國商務部稱“將及時移交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
敦煌網開店無法規避關稅
對於廠商試圖以小額貿易規避關稅的做法,藍海億觀網認為,本質上講,廠商們在敦煌網開店,並“不能”規避掉特朗普加征的關稅。至於部分廠商也會像一些B2C跨境電商賣家那樣,采用“雙清包稅+低申報”的方式規避掉一些關稅,但這一做法是灰色的,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和經濟風險。
王國臣解釋,特朗普政府從5月起將針對中港小額包裹加收高額稅金,據他們的了解,除了金錢成本的提高,最主要是時間成本會拉長,就算是中國的包裹“化整為零”,隻要來自中國的包裹都要檢查。“所以現在如果要區分小額跟大額,就會拉長檢查的時間。那麽就會削減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所以在美國的做法除了是墊高金錢之外,還墊高了它的實現成本,”他說。
中國小額貿易撐不起輸美市場關稅重創
一位在中國的台商郝先生(要求匿名)對本台表示,過去美國對800美元以下的小額貿易免征關稅,促使大量消費者透過電商平台下單購買。在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後,雖然還有部分的消費者認為,就算是加稅後價格仍具吸引力而願意購買,但整體需求量已經減少。“據我從浙江、江蘇地區部分小商品廠商回饋反應,表示目前訂單量比關稅前平均減少約3至4成。
以他的經驗認為,目前在美國市場的操作難度很高,因為美國正加強監管盯很緊。中國廠商現在嚐試各種方式,由於美國海關的後勤係統可能還未完全跟上,仍存在一定空隙。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仍有部分中國的業者設法繞道,但這些都不是正規的方法。中國電商供應鏈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導致訂單量下滑。目前,中國部分的廠商已將重心轉向東南亞及歐洲市場,美國市場已不再是主要銷售目標,”郝先生說。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大陸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陳鬆興分析,部分中國外貿微型企業透過人工代購或直播帶貨等方式規避美國貿易限製,但因交易量小、利潤差有限,對整體出口影響是有限度的。這類模式無法與大型通路如沃爾瑪的配售規模相比,隻能暫時紓解部分出口商或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頂多是幫出口廠商換點現金而已。並不具備長期替代效應。“這類銷售與傳統有上遊批發商的大宗訂單出口相比,有截然不同的差別。”
中國小額包裹蜂擁至歐洲銷售
美國加征小額包裹關稅引發外溢效應,據中央社發自巴黎的報道,去年郵寄歐洲的小額包裹逾46億件,其中91%來自中國,等於每秒鍾有145件中國包裹進口歐洲,且全部享有關稅豁免。
在TikTok上充斥著不少招喚、拉攏中國廠商到歐洲賣貨的賣家。中國網友“小雅”在英國錄製的視頻,祭出高額的獎金,吸引廠商到歐洲銷售。“如果你想做副業,我一天給你500歐元,你幫我在TikTok上賣貨,你賣的每一單利潤都是你的。”
另一位中國賣家“一凡”則打著目前進駐TikTok歐洲沒有保證金的利多搶人。“現在TikTok歐盟開了,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全開了,一張營業證就可以幹了。”
對於這些螞蟻雄兵的小額包裹蜂擁而至,報道稱,法國財政部將於29日宣布“具體措施”遏止中國包裹入侵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