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勢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我看到,4月28日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發出最危險警告:“印度的軍事入侵已迫在眉睫。”
《今日俄羅斯》引用他的一句話,說得更是緊迫:“未來兩到四天內,兩國之間可能爆發戰爭”!
可能覺得這句話火藥味太濃,阿西夫幾個小時後緩和了一下語氣,他“澄清”說:有人問我戰爭的可能性……我說的是接下來的三四天很重要,但我沒說戰爭會在三天內爆發。
但從巴基斯坦角度看,情況不容任何樂觀。
印巴局勢風雲又起,導火索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22日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在這起事件中,至少26人被打死,這被認為是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針對平民襲擊事件”。
印度舉國震驚,總理莫迪緊急回國,並公開發誓:“印度將查明、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以及他們的操縱者和支持者。我們將追捕他們,直到地球的盡頭。”
誰幹的?
印度將矛頭立刻對準了巴基斯坦,隨即宣布封鎖邊境,驅逐巴基斯坦公民,尤其重要的,阻斷對印度河下遊巴基斯坦的供水。
這違背了1960年世界銀行促成的《印度河河水條約》。要知道,即使在1965年和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以及1999年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中,印方也沒有暫停執行這一條約。
印度河發源於中國,流經印度,但為下遊巴基斯坦提供了80%的供水,關係到巴基斯坦的生存,現在卻成了印度的籌碼。
印度在玩狠招。

我們還看到,印巴控製線附近,兩國軍隊已連續4天發生交火。雖然目前交火範圍不大,但這種深刻的敵意,還是讓人感到擔憂。
槍炮不長眼睛,某個突發事件,就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我看到,一些激進的印度政客,正鼓吹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甚至有印度議員宣稱,要在今年年底前,將巴基斯坦“劃分為四個部分”。
當初印巴分治時,巴基斯坦包括東巴和西巴,正是後來在印度介入下,東巴獨立,成了現在的孟加拉國。印度某些人看來還不滿足,還想繼續肢解巴基斯坦。
雖然印巴之間,印度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麵碾壓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畢竟也是一個南亞大國,而且,巴基斯坦也擁有核武器。
所以,我們看到,巴基斯坦也明確表態:巴基斯坦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軍方已向政府通報了印度入侵的可能性,但隻有在“我們的生存受到直接威脅”時,巴基斯坦才會使用核武器。
這句話,就看你怎麽看了。
消極地看,巴基斯坦可能會使用核武器,如果真使用,那就是美國對廣島長崎使用核武器後,人類曆史上第二次使用核武器。
積極地看,巴基斯坦也有先決條件,隻在“我們的生存受到直接威脅”時,印度你別逼人太甚,肢解巴基斯坦肯定就觸發這個條件。
我看到,巴基斯坦鐵道部長阿巴西就警告印度,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擺設(模型),而是直接針對印度的強大威懾力量,“你們停止我們的供水,我們就停止你們的呼吸”。

這個世界,誰怕誰?
現在的問題,印巴之間,到底會不會爆發新的戰爭?
真挺難說。
畢竟,這兩個老冤家之間,已經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以及很多次激烈的衝突。
考慮到核武器的存在,大規模的衝突和戰爭,從目前看,可能性較低。但萬一呢?萬一印度鋌而走險,萬一某個印度將軍剛愎自用,萬一巴基斯坦感到生存遭到了威脅,那真不排除最糟糕的結果。
CNN之前就引述斯坦福大學一學者的話認為,作為一個強硬領導人,莫迪有武力報複的衝動,“印度的軍事能力自2019年以來有所增長,因此它可能會感到有勇氣去挑戰如此大的目標。”
也不得不說,特朗普式的執政作風,不可避免地影響甚至鼓舞了莫迪,去極限施壓甚至動用武力。
從目前情況看,不排除印度會重複2019年衝突的套路。
那次激烈衝突,起因也是印控克什米爾發生襲擊,40餘名印度民兵身亡。印度勃然大怒,矛頭也對準巴基斯坦。印度甚至出動戰機,對巴境內發動空襲。
這也是1971年印巴戰爭後,印度首次入侵巴境內。
雙方發生激戰,印度戰機被擊落,一名印度飛行員被俘。
最後,巴方展現姿態,送還了被俘的印度飛行員,戰火才逐漸平息。
有了上次的突破,不排除印度再次入侵巴基斯坦,不然覺得臉上無光;但也有了上次的教訓,印度也不得不小心,畢竟巴基斯坦不是吃素的。

我看到,巴基斯坦也在呼籲國際社會幹預。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甚至提議,俄羅斯和中國可參與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的國際調查。
目前的關鍵,印度願意調查嗎?調查會公正嗎?印度能保持克製嗎?
現在,就看莫迪的政治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