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co/UbYl4yy96R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週一(4月28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去年全球軍費達到2.72兆美元,比2023年增長9.4%,是自冷戰結束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April 28, 2025
全球軍費開支前五大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和印度,總計支出占全球大約六成;其中,中國2024年軍費上升7%,總軍費達到3140億美元,占亞洲和大洋洲地區的一半。
報告指出,中國的軍費成長驅動力來自於其長期目標,即在2035年之前實現各領域的軍事現代化。為此,中國持續投資新型的匿蹤戰鬥機和無人機,快速擴增核武庫,並加強反太空、網絡戰的能力;2024年,解放軍還成立了新的網絡空間部隊。
麵對中國的軍事野心,周遭各國也隨之調整國防政策並增加軍費。以日本為例,去年軍費增幅為21%,總額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是1958年以來最高。台灣的軍費則上升1.8%,達到165億美元。
報告共同作者田南(Nan Tian,音譯)表示:“亞太地區主要的軍費支出國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在先進軍事實力……許多爭端尚未解決,加上緊張局勢日益升高,這些投資恐怕使該地區(亞洲)陷入危險的軍備競賽漩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緬甸因國內武裝衝突加劇,軍事開支上升66%,在亞洲和大洋洲增幅最大。
美國軍費占全球37%
根據報告,去年美國的軍費支出增幅5.7%,達9970億美元,占北約(NATO)軍費總開支的66%,也是世界軍費開支的37%。
美國的軍費成長背後因素涉及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報告指出,美國依據2022年的國防戰略書,一直尋求加強麵對中俄的嚇阻力,一方麵推動核武現代化,一方麵投資於防禦飛彈。
SIPRI報告還寫道:“為了抗衡其所認知的中國威脅,美國國防部總共撥款26億美元,強化美國和印太地區的結盟實力,其中包含19億美元的對台軍援。”
歐洲減少外援、提高軍費
根據SIPRI報告,去年最主要的軍費增幅就來自歐洲,包含俄羅斯(增幅38%,總額為GDP的7.1%)和烏克蘭(增幅2.9%,總額為GDP的34%)。除了巴爾幹半島的馬耳他之外,歐洲其他國家全都擴大了預算,促使其軍費支出超過了冷戰結束以來的水準。
其中,德國的軍費支出增長了28%,達到885億美元,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大軍費開支國。這也是自東西德統一以來,德國首度成為中西歐地區最大軍費支出國。
SIPRI研究員、報告共同作者理查德(Jade Guiberteau Ricard)指出,俄烏戰爭開打3年未歇,加上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美國對北約的承諾麵臨懷疑,都促使歐洲在國防事務方麵投入更多資源,整體軍費支出上升到1.5兆美元。
另一位共同作者肖亮( Xiao Liang,音譯)向法新社表示,去年北約32國之中,有18國達到軍費占GDP 2%的目標,“歐洲的國防政策確實有所轉變,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軍工產業的大規模采購計劃”。
肖亮也指出,各國在有限的預算之中,勢必有所取舍,這可能對社會經濟和政治帶來深遠影響。“很多歐洲國家都削減國際援助等其他支出,用來投入在軍事支出增長……並且試著加稅、或依賴貸款和舉債,來提供軍費支出。”
中東的軍費增長
中東地區的軍事預算也大幅成長,估計達到2430億美元,較2023年增加15%。
由於以哈戰爭持續,以色列軍事開支去年激增65%,達到465億美元。SIPRI指出,這是自 1967年六日戰爭以來最大幅度的年度增長。
相較之下,伊朗雖然也卷入了區域戰事、支援其區域代理人,但其軍費支出下降了10%。報告分析指,歐美對伊朗的製裁嚴重限製了其增加軍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