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候任外長瓦德富在闡釋對華政策立場時明確將中國視為係統性對手。其與梅爾茨均來自基民盟且被視作後者忠實盟友。數十年來首次出現總理外長同一黨籍,分析認為新一屆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或將更趨統一和強硬。德國候任外長瓦德富曾警告稱,中國正與俄羅斯一道,試圖聯手破壞國際秩序,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新秩序,因此呼籲聯邦政府采取明確、有力的對華政策,而不是僅僅追求個人外交成果 詳細報道 https://t.co/eOove5UUYT pic.twitter.com/vNOjMCWsat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April 28, 2025
據Table Media門戶網站周一(4月28日)報道,現年62歲的瓦德富(Johann Wadephul)來自保守派基民盟(CDU),將接任來自綠黨的現任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成為德國新任外交部長。
近60年來首位來自基民盟的外長
候任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新一屆政府——由基民盟、基社盟(CSU)和社民黨(SPD)組成——預計將在5月初正式上任,內閣主要部長職位預計將於周一公布。
基民盟計劃於周一在柏林舉行小型黨代會,審批聯合執政協議。該協議還需獲得社民黨黨員的在線投票通過,投票將在周二結束。
瓦德富來自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是一位政策專家。他將成為近60年來首位基民盟籍的外交部長。
瓦德富對華政策立場:明確將中國視為係統性對手
候任外長瓦德富將負責執行新的對華政策,強調將中國視為德國的製度性競爭對手。這一定位是黑紅聯盟(聯盟黨和社民黨)在聯合組閣談判中達成的重要共識。
瓦德富出生於胡蘇姆,律師、法學博士、聯邦國防軍預備役中校,信仰新教,已婚並育有三個子女。在過去16年擔任聯邦議會議員期間,他曾多次公開表達對華立場。
2022年11月,瓦德富在聯邦議院關於中國戰略的辯論中發表了重要演講。
當時總理肖爾茨剛剛完成首次訪華,此次訪問引發廣泛質疑,因就在訪華前,肖爾茨不顧內閣六個部門反對,批準中國國資企業中遠海運入股漢堡港“福地”集裝箱碼頭(Tollerort),引發政界批評,不僅來自基民盟,還有來自其執政聯盟綠黨的指責。
瓦德富在演講中措辭堅決。他指出,中國“明確提出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經濟和主導性國家”,並表示,“為了這個目標,該政權不惜動用一切手段”,包括侵犯人權、違反國際法,以及“建立事實上的、最終隻依賴於一個人決策的獨裁統治。”
中國與俄羅斯:共同威脅規則秩序
瓦德富警告稱中國正與俄羅斯一道,試圖聯手破壞國際秩序,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新秩序,因此呼籲聯邦政府采取明確、有力的對華政策,而不是僅僅追求個人外交成果。“對此,我們期望聯邦政府采取明確立場,堅決捍衛國際規則體係。”瓦德富批評說,相反,肖爾茨訪華的動機似乎是做“第一個與這位獨裁者握手的人”,並拒絕了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聯合訪問提議,令德國“在外交上令人羞愧”。
一年後,瓦德富再次強調,中國的行動與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一樣,是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威脅,盡管“中國的方式不是通過突然而直接的軍事暴力”。他呼籲德國應與“夥伴、朋友和盟友一道”,共同應對挑戰。他指出,歐盟早已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對手以及係統性對手”,而當前“越來越向係統性對抗傾斜”。
聯盟黨團2023年發布的對華政策文件中也明確指出:“以變革促和平”的政策在麵對俄羅斯與中國時均已失敗。
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更統一、更強硬?
瓦德富領導了基民盟在外交和防務政策領域的談判工作,並促成了將中國定義為主要製度性對手的表述。這一變化也體現在新的聯合政府協議中。
是否會導致對華政策更加強硬?有可能。瓦德富的上司、候任總理梅爾茨,也曾在今年1月科爾伯基金會(Körber-Stiftung)的演講中,呼籲對中國采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相比之前“紅綠燈政府”內部在對華問題上的意見分歧——綠黨籍外長明確表達對中國的批評、社民黨籍總理則因經常迎合中國和德國商界的某些代表意願而表現的務實與妥協,新一屆政府在政策一致性方麵或將大為不同。
自 1966 年起,外長職位傳統上交由執政聯盟中較小政黨出任。今年這一情況發生變化——數十年來首次,總理與外長出自同一政黨,尤其瓦德富被認為是梅爾茨的忠實盟友,或將極大減少內部分歧。
“統一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單一部門本位主義將被終結”
瓦德富強調,未來將打破部門分割思維,推行整體連貫、統一協調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其在接受《每日鏡報》采訪時表示,這也是設立新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宗旨,該機構將統籌總理府、相關部委和聯邦各州代表。瓦德富表示:“單一的部門本位主義思維將被終結。”
盡管如此,在當前國際局勢高度不穩定的背景下,任何預測都存在不確定性。新政府也將麵臨來自各方利益集團的強大遊說壓力。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樣的動蕩時代,瓦德富作為外交部長幾乎沒有任何“蜜月期”可言,將必須迅速應對一係列重大挑戰。
執政聯盟內閣分配情況
聯盟黨與社民黨在2月聯邦大選後經過數周談判,最終在本月達成了執政聯盟協議。
在新一屆內閣中,基民盟將掌控17個部長職位中的7個,包括交通、衛生、家庭事務和數字化等部門。據報道,卡琳·普裏恩(Karin Prien)將被任命為新任教育部長,前議員卡特琳娜·賴歇(Katherina Reiche)將負責經濟與能源事務。
目前基民盟方麵尚未向德新社確認這些提名。
社民黨將占據7個職位,該黨聯合主席拉爾斯·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預計出任財政部長,而現任國防部長皮斯托裏烏斯(Boris Pistorius)預計將留任。
基社盟將獲得3個職位,最有可能的內政部長人選是亞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科技部和農業部長提名人選將於周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