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花1400打獨享順風車拚了7個人”登上熱搜,引起輿論嘩然。
在小紅書上,與順風車相關的話題瀏覽量高達6.3億,熱門帖大都關於“不要做順風車”“真順風車司機接不到單”,以及各類吐槽避雷帖。在黑貓投訴上,共有近4.7萬條投訴與順風車相關。不少乘客表示,苦順風車亂象久矣。
(圖/黑貓投訴平台截圖)
2014年,也許可以視為順風車進入大眾視野的元年。近11年間,各大出行平台紛紛推出順風車服務,以不同的單價吸引用戶,搶占市場。出行的人們似乎多了很多選擇,但隨之而來的體驗感卻逐漸變差。諸如多拚客、亂收高速費、繞路等亂象層出不窮。不少人感慨,順風車“變了味”,早已不順風。
據了解,由於網約車平台收取傭金過高,不少司機轉行做全職順風車車主。他們同時在多個平台接單,不管乘客打的是拚車還是獨享。多位受訪者表示,在一些大平台一般能順利打到獨享順風車,不過單價較高。而在其他平台提交順風車訂單的話,常會遇到無視“獨享”二字的接單司機,在多個平台手動“幫”乘客拚車,出現熱搜提及的情況。
而乘客所下單的平台會按照“拚單失敗”扣取乘客更高的車費。就算乘客申訴了,平台隻會按拚單價格退款,對司機隻做出封禁幾日賬號和扣除行為分的“處罰”,具體措施平台間略有差異。
不過,多位受訪者說,他們都遇到過不怕被投訴的司機,因為“還有很多平台可以接單”。
獨享順風車,“需要很好的運氣”
一天早晨6點半,梁琪和母親坐上順風車。順利的話,她們預計能在7點55分之前到達醫院,中午前結束檢查回家。
上車後,司機告訴她,他還接了另一位乘客,而那位乘客通過另一個平台預約了獨享順風車。司機強調自己是無奈之舉,因為對方支付的車費比梁琪兩個人的總費用還高。梁琪覺得既然選了拚車,便同意讓司機去接人。
然而,抵達該乘客所在地時,梁琪和母親在車內等了20分鍾。眼看著快接近7點,距離掛號時間越來越近,梁琪詢問,司機才表示那位乘客的預約時間是6點50分,馬上可以出發。
晚了20分鍾,司機仍堅持要先送那位乘客,再送她們。梁琪發現對方的目的地與她們不在同一個區,到她們實際目的地還需要至少40分鍾,還可能遇上早高峰堵車,這意味著她們可能9點後才能到達醫院。
(圖/pexels)
所謂的“獨享順風車”要求司機接了乘客以後,不得再繞路接別的乘客。但在實際體驗中,無論有沒有下單“獨享順風車”,梁琪都無法預知司機到底接了多少個平台的車單,需要拚多少乘客,需要花多長時間等待,等等。
梁琪對司機的做法提出了疑問,司機卻開始發火,指責她們付的錢少,要求太多。梁琪盡量保持冷靜,但司機不僅繼續抱怨,還說自己早上五點多就起床,不缺她們這一單。後來司機還將她們趕了下車。
梁琪嚐試重新打車,並在路上向平台投訴反饋。匆忙趕到醫院時,梁琪和母親已超時近20分鍾,抽血處已經100多號人排隊,導致她們無法在看診時間內出示母親的驗血報告。她們待到下午4點才完成就醫。那時,距離她們出門已經過去了近10個小時。
該司機的主頁顯示其存在多次臨時加價的行為。(圖/受訪者提供)
類似的情形,家在長沙的高陽也經曆過。三月中旬,他在某平台下了獨享順風車的單。上車後,他發現司機打開另一台手機,打開導航,後來還打了通電話,告訴對方約18分鍾後到達。高陽覺得詫異,司機表示那隻是自己的朋友,順路捎一段。高陽表示自己要趕火車,希望司機能盡快先送他到火車站。
司機嘴上答應著,到了某牌坊處接了一位男子,對方坐上副駕駛的位置,高陽沒懷疑對方的身份。一個小時後,該男子抵達目的地。高陽本以為馬上就到達目的地,地圖軟件卻顯示他們離火車站越來越遠——司機又到了另一個地方接了另一位“朋友”。
高陽再三強調火車發車時間,司機每每安撫“一定能準時送達”,最終在發車的10分鍾前車子才抵達車站。高陽提上行李一路狂奔,還是眼睜睜看著檢票口的門在眼前顯示關閉。一想到明天要考試,沒有更近的車次能改簽,天空還下起了細雨,高陽覺得更崩潰了。
他打電話向順風車平台投訴,客服總推諉不解決,隻表示會核實司機多接單的情況,對高陽未能趕上火車深表遺憾和同情,其他無能為力。“錢花了,受罪的還是我”
,再次提起此事,高陽的聲量不由變大,言語間帶著怒氣。
曉秋是順風車平台多年的老用戶。她分別在北京、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福建和陝西的小縣城坐過順風車。對她來說,乘坐順風車就像是“開盲盒”,永遠不知道會遇到什麽司機和顧客,看似不長的路程,有時像經曆了一段“曆險記”。
司機從不同平台接客,對她來說已經見怪不怪,能打到真正的獨享順風車要“很好的運氣”。
曾經有一次,她在路邊看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與平台信息一致的“轎車”。與司機聯係,發現停在眼前的是一輛貼著“貨拉拉”標語的麵包車。拉開後門,沒有座位,司機招呼她坐到副駕駛座。那天,曉秋由於痛經請假,提前從公司離開。太陽很大,她渾身發冷,頭暈,感覺快站不住了。她想重新打車至少要在路邊等待20分鍾,隻能選擇上車,趕在晚高峰前到家休息。
曉秋朋友遇到的“奇葩”司機。(圖/受訪者提供)
順風車車主,“不怕投訴”?
打到臭車,是網友們對網約車吐槽最多的問題之一。但順風車司機似乎有恃無恐,而平台的“和稀泥”,是更讓乘客們難以接受的事情。
去年二月,梁琪坐順風車時不小心把錄音筆落在車上。坐車時她跟司機聊天,覺得對方人不錯,於是加了微信,想著之後可以線下打車。司機很快答應送還錄音筆。出於感謝,梁琪表示可以給二三十元車費,免得司機白跑一趟,結果司機要價100。梁琪因此建議司機發送定位,找跑腿或自己晚點去取,但對方謊稱導航出了問題,無法發送定位。梁琪隻能打給平台介入。客服建議梁琪報警,並說發現對方登記的手機是空號,表示平台會封禁對方賬號。
封禁的消息很快被對方發現,對方指責梁琪的投訴導致他無法接單,“你怎麽不賠給我損失?”梁琪隻覺得無語,不再回複。對方惱羞成怒,表示自己還有很多平台和外掛賬號可以接單,一個賬號被封無所謂。
梁琪報了警,警方要求提供車牌號,但由於涉及用戶隱私,訂單完成後乘客無法查看順風車完整的車牌號,平台亦無法提供。梁琪對此不解,她疑惑平台怎能允許司機登記的手機號是空號。所幸平台向警方提供了司機的實名登記信息,警方才得以聯係上對方。又隔了10天,對方才將錄音筆送到派出所。
梁琪與該司機的聊天記錄。(圖/受訪者提供)
葉楓兩年前轉行做全職順風車司機。據她觀察,她的經曆是不少同行的縮影。
在此之前,她曾是一名普通打工人,後來她下崗開起網約快車。6年間,湧入這個行業的人隻增不減,單子越來越難搶,有時一天賺到的錢還不夠油費。聽說電車的運營成本較低,她咬牙買了輛電車,但利潤仍舊不高。她曾經一天賺取兩百多元的車費,可扣除成本後所剩無幾。就在這時,有同行表示順風車平台抽成較低,加上越來越多人跨區域上班,順風車或會“更好做”。
葉楓開通順風車車主賬號後,發現相較於快車而言,開順風車的收入確實更高,於是她正式加入這一行列。
不過,一年後,這個賽道也開始擁擠。此前司機少,她手動搶單每天能接到10張。去年開始使用平台自動搶單功能後,她接到的單反而更少,有時一天不到8張。有時一天連續14小時,隻能掙到兩三百元。有時在車上睡了1小時醒來,也沒搶到一張單。這種情況最近出現得愈加頻繁,“越來越難做了”。
據她了解,部分同行會使用“作弊神器”刷單或搶單,灰色鏈條正在悄然生長。
(圖/圖蟲創意)
平台回應梁琪,司機的行為確實讓她的行程體驗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司機因言行不當已被封禁賬號15天。雖然梁琪請求加強處罰,但平台規定無法對同一行為疊加處罰。平台隻能警示司機再有類似的違規行為,將永久收回其賬號權限。
平台為她提供一張10元的打車券作為安撫。然而,梁琪表示對她來說意義不大。她繼續詢問處罰的具體依據。客服解釋,封禁是基於“言行不友好”的投訴,而對於司機的多拚單行為,根據相關規定隻能封禁3天。
平台補充了行為評分的說明:司機的行為分滿分為12分,當前已扣除6分。一旦扣滿12分,他將被永久禁止接單。如果接下來三個月內沒有違規行為,評分才會恢複,但這段時間的違規記錄仍會影響其信用。
此外,客服承認,由於各平台間的信息無法共享,他們會要求司機不能在別的平台上接單。但他們無法知曉具體情況,隻能依靠乘客投訴進行處理。該專員委婉地說道:“這兩年生活都比較困難,車主想多接單掙錢,多接一個訂單,掙一些費用,咱們也能理解。”該專員強調,平台對順風車司機有單日接單限製,司機最多隻能接3到4單。
(圖/圖蟲創意)
葉楓坦承,本質上,對於全職司機而言,順風車和其他網約快車一樣,都隻是謀生方式,“都一樣是開車送客”。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同時使用多平台,單一平台的“處罰”起不到震懾作用,“總有下一個可以使用”。這就隻能依靠司機自行道德約束。例如,葉楓會向乘客提前解釋拚車情況,征得對方同意才出發。
“隻要超過40公裏的路程,打快車太貴了,其他交通工具不一定方便,普通打工人哪有那麽多錢,隻能每次下單前祈禱會遇到好的司機,那段路程能夠順利。”除了趕時間、趕火車或飛機等,盡管無奈,曉秋還是會常常選擇價格較低的順風車,“他們就是吃準了我們的這種心理,才有恃無恐的,但也沒辦法,錢包不允許。”
順風車正成為人們中短途的重要出行方式,但亂象卻不知會將此風吹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