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這個金庸武俠小說筆下的人物,如今,我要用到《哪吒2》上麵來了,這也是一個既讓人熱血沸騰,又讓人心生寒意的話題。
152億的全球票房,密鑰2次延長,52個日冠,連續7周稱霸票房榜,所向披靡,無人能敵。這是一部電影的傳奇,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奇跡。
然而,在這耀眼的光環背後,卻藏著中國電影最大的悲哀。你有沒有想過,當一部電影獨孤求敗的時候,其實,整個電影行業就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當中了。
簡而言之:病了!
那麽,《哪吒2》究竟是輝煌的頂點,還是衰落的開端?啡哥帶著大家一起撕開這層光鮮的外衣,探尋背後的真相。
一、密鑰。
就在今天,《哪吒2》對外宣布密鑰2次延長了,連央視都出來幫忙宣發: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宣布,延長上映至4月30日。春暖花開,繼續相見吧!
?
密鑰延長並不是啥新鮮事兒,稍微有點實力的電影都會這樣做,網友也不必嘲諷“上映一年”之類的話。
以《哪吒2》為例,雖已兩次延期至4月30日,或許第三次,第四次已在路上,可票房能否持續,還是取決於有沒有排片和觀眾。
電影院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排片與否基於觀眾需求和票房潛力。即便密鑰延長6次、10次,若沒觀眾,影院經理也不會冒險排片,畢竟空場意味著虧損。
說白了,這個延長其實就是一張空頭支票,能否兌現取決於市場。若熱度下滑,被新片取代,影院自然會減少甚至取消排片。
因此,大家應該反思一下,為啥延長,還有觀眾去看?
這種密鑰延期,本是市場對優質內容的褒獎。《戰狼2》《長津湖》等片曾借此創造票房神話,但《哪吒2》的2次延長,卻透著一股詭異的求生欲。
誰在求生?是《哪吒2》嗎?
不是!
是電影院!
二、票房。
根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今日,其全球票房已突破152億,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並躋身影史前五,距離第四位《泰坦尼克號》還有12億差距。
更令人咋舌的是,這部動畫電影已連續52天蟬聯內地單日票房冠軍,碾壓同期所有新片,甚至讓清明檔、五一檔的待映影片集體陷入未戰先怯的恐慌。
152億票房組成成分如下:中國149.6億,海外報收2.68億。《哪吒2》在海外市場的表現,給了中國電影一絲希望。
北美處於上映狀態,東南亞持續火爆,歐洲目前正在對打《白雪公主》。另外,又有四國即將上映了,3月26日在比利時和盧森堡上映,於3月27日在德國和荷蘭上映。
152億的全球票房證明了中國電影首次出海的潛力。
表麵上,這是一場屬於中國電影的狂歡:什麽創造國內票房奇跡,什麽文化輸出,什麽歐美一票難求,什麽爛番茄新鮮度100%……
是不是洋洋自得?
沒用!
撕開這層華麗的外衣,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浮出水麵——當一部電影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時,您覺得這不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嗎?
三、悲哀。
怎麽又是悲哀了呢?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一部電影這麽強,應該是中國電影的驕傲才對,為什麽我會說這是“最大的悲哀”?
別急,接下來,啡哥要揭開這輝煌背後的陰影。
其一、又有電影院倒閉了。
昨天周四的單日大盤票房成績出爐——1650萬左右,創下近幾個月的最低紀錄,和去年11月份最冷清的賀歲檔一樣。
與春節期間人滿為患、排隊買票的熱鬧場景相比,如今的電影院可謂門可羅雀,冷冷清清,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這1650萬的票房中,《哪吒2》占到一半,其他30餘部影片加起來差不多能湊足800萬,觀眾不進影院了,票房斷崖式下跌,全年總票房難道真要靠《哪吒2》一己之力撐下去嗎?
你說,這是榮耀,還是悲哀?
2025年上半年,除《哪吒2》和《唐探1900》外,國產電影無一破20億的。影院開門意味著虧本,人員工資、水電房租等成本壓力巨大。為了節約成本,關門似乎成了最好的選擇。
甚至有戲言稱,電影院每年隻需開兩個月——春節檔期間賺夠全年收入,其他時間幹脆歇業,因為開一天虧一天。
這種局麵暴露了國產電影的深層危機,市場過度依賴少數爆款,缺乏多元化的優質內容支撐。
如果行業無法打破這種“春節檔狂歡,平日冷清”的怪圈,電影院的生存困境隻會愈演愈烈,而觀眾的選擇也將越來越少。
這也是我之前說的,《哪吒2》院線密鑰延長,透露出來的求生欲,是電影院的求生欲,想象一下,沒有《哪吒2》,大盤鐵定會跌到1000萬以下了。
要是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幾個月,那全國將會有多少家電影院撐不下去,而宣布倒閉呢?
其二、沒有接檔的。
“除了《哪吒2》,電影院裏哪有我想看的電影呢?不是我不想支持國產電影,是它們根本不給我選擇的機會!”
這是某個影迷在社交平台吐槽的一句話,造成如此怪異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接檔的,也是《哪吒2》拿到52個日冠的根本原因。
《哪吒2》從春節檔一路殺到現在,七周過去了,七連冠啊!竟然沒有一部國產電影能站出來接過它的接力棒。
新片?抱歉,全是炮灰。
本周檔期的幾部影片,比如說張國榮和王祖賢的經典影片《倩女幽魂》,好萊塢超級大片《白雪公主》,加起來票房都不夠《哪吒2》一天的零頭。
明天有寧理的《怒水西流》和張子楓的《我會好好的》,你們有興趣去看嗎?很明顯,票房榜上除了《哪吒2》,幾乎看不到第二部像樣的國產片。
這哪裏是競爭,分明就是碾壓啊!
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是百花齊放、群雄爭霸,而不是一枝獨秀、獨木難支。如今的市場現狀,不僅暴露了國產電影內容的匱乏,更折射出行業生態的失衡。
如果這種局麵持續下去,電影院的未來或許隻能依賴春節檔的短暫狂歡,稍微重磅的電影,都不敢進入冷清檔期,長此以往,這不就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嘛。
其三,清明檔和五一檔,能指望什麽?
有人說,後麵會好起來的。
好什麽啊?
再看看接下來的檔期,清明檔要來了,你知道都有啥電影嗎?我翻了片單,電影倒是不少,一共有14部,除了王一博的《熱烈》重映之外。
稍微有點熱度的有趙麗穎的《向陽·花》、張子楓的《下一個台風》、肖央的《陽光照耀青春裏》、張藝興主演的《不說話的愛》、卜冠今的《不完美逃脫》。
外加《我的世界大電影》和《機動戰士高達:跨時之戰》兩部國外影片。
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甚至連炮灰都算不上,簡直是陪跑級別。觀眾憑什麽掏錢去看這些片子?
五一檔目前公布了幾部影片,如劉德華的《獵金行動》,馬麗的《水餃皇後》,張宥浩的《好工作》和張婧怡的《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等題材電影。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沒有一部能扛大旗的。沒有能打的電影,觀眾自然不買賬,票房隻會繼續下滑。
《哪吒2》再強,還能再霸榜多久?密鑰會不會真的延到第五次?更重要的是,下一部能打的國產電影,到底什麽時候會出現?
是清明檔、五一檔,還是更遠的暑期檔呢?還是說,中國電影市場真的要靠《哪吒2》續命一年?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一強多弱”的局麵正在形成惡性循環。資本為了規避風險,更傾向於投資那些看似穩賺不賠的IP續作或翻拍,而原創作品和新人導演的機會被進一步壓縮。
長此以往,電影市場的多樣性將被徹底扼殺,觀眾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單一。
如果行業不盡快調整方向,打破對單一爆款的依賴,未來的電影市場可能會陷入更深的困境。畢竟,觀眾不會為爛片買單,而影院也不可能永遠靠一部電影“續命”。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元、更優質的內容,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密鑰延期和票房狂歡背後的空虛。
四、結語。
兄弟們,《哪吒2》的152億票房,52個日冠,是中國電影的輝煌,也是中國電影的悲哀。
它告訴我們,中國電影有能力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它也提醒我們,一部電影的狂歡,不是行業的春天。
中國電影的未來,不該隻有《哪吒2》。我們需要更多有創意、有深度、有靈魂的作品,需要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電影人們,該醒醒了!觀眾們,也別隻盯著《哪吒2》,給其他電影一點機會吧。唯有如此,中國電影才能擺脫“獨孤求敗”的悲哀,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
你覺得呢?《哪吒2》的傳奇還能走多遠?中國電影的下一匹黑馬,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