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博主“隨求自在貓貓貓”在社交媒體發帖稱,自己的文章被出成高三閱讀題了,並調侃稱:“對不起玉林的學生們……我自己做,也錯了兩道。”相關消息在網絡引發熱議,有網友調侃:“所以魯迅自己來做他文章的閱讀也不保證全對。”有網友指出,“隨求自在貓貓貓”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孟琢。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了解到,“隨求自在貓貓貓”確係孟琢教授。3月13日,記者致電廣西玉林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簡稱玉林市教科所),工作人員表示:“可能作者本人也沒想得太細。”
文章作者答錯題引熱議,老師稱難度大
“對不起玉林的學生們,我自己做,也錯了兩道。”3月6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博主“隨求自在貓貓貓”發帖稱,自己的文章被出成高三閱讀題,引起了眾網友熱議。截至3月13日中午12點,該帖點讚2.3萬,評論2549條。
上遊新聞記者看到,博主曬出的配圖為“玉林市2025年3月高三畢業班第二次高考適應性測試語文試題”,卷中第一題為現代文閱讀,共有兩個閱讀材料。在第一個閱讀材料文末,備注:選自孟琢《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11月25日。此閱讀材料共5小題,3道選擇題,2道分析題,一共19分。
《玉林市2025年3月高三畢業班第二次高考適應性測試語文試題》。網絡截圖
“老師,我專門放假來看你的帖子,聽說你錯了兩題”“老師你知道這個大題有多難嗎,小女孩寫滿了也沒踩到給分點”……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跟帖,還有網友調侃:“閱讀理解是做出題人的理解,而不是作者的理解”“想問一下,老師錯的是哪兩題,選擇題就已經三錯二了。”對此博主調皮回應:“不告訴你!惱羞成怒了,喵!”
“我就是這套題考生們的語文老師,作者本人錯了兩題,我要告訴我的學生!”廣西網友“又得一天”也在評論區調侃。13日,記者以網友身份聯係該網友,她表示,她是這套試卷考生的老師,這套題比以往的要難,“尤其是前麵兩篇閱讀理解文章,閱讀難度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看不懂。”
北師大教授回應:沒有認真審題
有網友指出,博主“隨求自在貓貓貓”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孟琢。13日晚,上遊新聞記者以網友的身份私信“隨求自在貓貓貓”,了解到博主確係孟琢。
在北京師範大學官網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頁麵,記者看到,孟琢的學術職務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訓詁學、《說文》學、章黃學術、先秦兩漢哲學、經學、闡釋學。另外,孟琢的簡介還配發了一張他抱著兩隻貓的照片。在北京大學官網,邀訪學者欄也有孟琢的介紹:“孟琢,喵星人,1983年生,2001年至2011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
網友與孟琢教授互動。網絡截圖
對於做錯根據自己文章命製的高三閱讀題,孟琢表示很正常,“我沒有認真審題。”作者都審錯了題,是否意味著這題目難度很大呢?對此,孟琢則回應稱:“沒有,就是稀裏糊塗做(錯)的。”他還表示,命題人題目出得挺好的。對於高三學子如何做閱讀理解,孟琢稱他沒有建議。
“孟老師還是不懂應試的基本原理,做我們學生這一行的最忌諱離作者太近,一旦你把握了作者內心就意味著你遠離了出題人內心。”在原帖的評論區,這條評論點讚最高。對此,孟琢回應稱其是“可愛的小朋友。”記者了解到,閱讀材料原文名為《朝向古典與文明的中國訓詁學》。
玉林市教科所:創作與應試存在差異
“可能文章作者本人也沒想得太細。”3月14日,上遊新聞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致電廣西玉林市教科所,工作人員表示,本次語文測試題整體來說跟高考的難度差不多,“但落實到具體的題目去看,閱讀題第一個文本,確實是有些難度的。”
該工作人員表示,文章原作者來做閱讀理解題也做錯了,這一現象反映出創作與教育測評之間存在差異。具體而言,試卷首題所設“內容理解與分析”的命題導向,考查的是學生們對文本的邏輯架構與思辨維度的理解。日常閱讀側重信息接收與內容感知,而應試場景則需在基礎理解之上,係統梳理文本內部的邏輯關聯——諸如因果關係、假設條件等深層結構要素。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可能更側重信息和思想傳達,而未必對文本內在邏輯網絡進行教學層麵的精細化構建。
孟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官網圖
之所以選擇孟琢教授這篇文章,在玉林市教科所工作人員看來,從命題的文本選材角度而言,命製思路緊密圍繞著教材與課程標準中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要求。該工作人員分析認為,根據這幾年的高考題來看,高考的命題方向也都是回歸到課本上來的。以前課本上很多被忽視的或不重視的內容,也可能成為考點。目前這個階段,高三學子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點,針對性地去做強化訓練。
該工作人員還透露,除了南寧市和柳州市,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和崇左市?都使用了這張語文試卷。“但題目是桂林市那邊組織命製的。”13日下午,記者致電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但電話無人接聽。官網信息顯示,其前身為桂林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於1986年11月經桂林市編製委員會批準成立。1999年7月其經桂林市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更名為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