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使世界意識到了中國帶來的危險,尤其是中國試圖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的努力,在這一點上,他功不可沒。但無論是他的第一屆政府還是拜登總統的政府,在防止中國的侵襲方麵都做得不夠,據我領導的無黨派技術政策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匯集的數據,中國的做法已使美國失去了數百萬個製造業崗位,導致數萬家美國工廠倒閉。這是因為兩黨的政策製定者們才剛剛緩慢地意識到一個現實:我們已經處於一場工業戰爭之中。#觀點 在中美工業戰中,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其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美國政策製定者正在開始覺醒,但他們的措施還不夠。https://t.co/r09UhNgzvD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January 10, 2025
立法者們需要明白,雖然賺錢的欲望是貿易和資本主義的根本驅動力,但對中國來說,它是第二位的。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其實是強權貿易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政策和項目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實力,也是為了削弱對手,甚至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
中國在各個產業的生產和創新上的進步速度引人注目。如果我們的政策製定者們不夠迅速機敏,他們將讓美國工人、美國經濟及其世界地位麵臨危險。
曆史已見證過這種行動。從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段時間裏,德國向世界證明了貿易能夠怎樣被用作武器,成為“強權、迫脅,甚至征服的工具”,發展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寫道。
和中國一樣,當時的德國主要集中於進口其戰爭機器所需的商品,將對外貿易轉向友好國家或附屬國,並尋求控製海洋貿易航線,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限製對手的發展。和中國一樣,德國政府壓低本國貨幣的價值(使其商品對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來說相對便宜),充分利用關稅和補貼出口,來鞏固本國在鋼鐵、化學製品和機械等工業產品的地位。
和中國一樣,當時的德國公司為了與海外競爭對手搶奪市場份額,以低於製造成本的價格出口商品。和中國一樣,德國人從事係統性的工業間諜活動。被派往海外的工程師得到明確的命令,要求他們將商業機密帶回德國公司。
還有竊取知識產權問題,包括化學製品配方和機械設計方案,這為德國製造商帶來優勢。1919年,《紐約論壇報》在一篇關於德國的文章中寫道:“商標被盜版是常事”,這個說法今天也能用在關於中國的文章裏。
簡言之,德國曾尋求獲得技術經濟實力,尤其是超出其歐洲對手的實力,然後用這種實力來稱霸歐洲大陸。正如法國經濟學家昂立·奧瑟爾1915年寫的那樣,“德國在和平時期用和平的手段發動了戰爭。傾銷、出口補貼、進口資格證、移民方麵的措施等,所有這些各種各樣的措施都不是正常的經濟活動方式,而是扼殺、製服、恐嚇德國對手的手段。”
在一段時間內,這些做法是很成功的。如果美國沒有對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幹預的話,德國很可能會占領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的工業實力、乃至軍事實力比其他歐洲國家強大得多。美國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初仍在繼續,這是因為受到林肯總統在內戰期間設立的高關稅的保護,但德國的貿易衝擊阻止了許多東歐和南歐經濟體實現全麵工業化,並導致了英國等國家的去工業化。許多國家至今尚未完全恢複。
那個令人憂慮的時期的所有貿易教訓如今似乎已被忘記。在美國戰後主導地位的輝煌下,美國立法者和商界領袖們接受了自由世界日益富裕的理想化願景。所有的國家都會接受資本主義,因此會在自身利益的激勵下,與美國進行公平自由的貿易,讓本國公民變得富有,並且自然而然地走向民主秩序。因為美國的公司如此強大,這被視為擴大美國全球經濟領導地位的途徑。
正如我們現在所知,這個願景從未完全實現。現在是中國正在將其約18萬億美元的經濟變成武器,使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工具扭曲貿易,提高自身的相對經濟實力。中國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出口融資和補貼,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這些政策的總支出在中國GDP中占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產業政策支出在GDP中占比的四倍。通過這些手段,中國在電信設備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實際上摧毀了北美的電信設備工業。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商用無人機領域也做到了同樣的事,並在高鐵和電池等領域接近全球領先地位。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發現,在包括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空間,以及化學製品在內的十個先進行業中,中國正在向全球創新的前沿邁進,這得益於大範圍的知識產權盜竊、巨額的政府補貼,以及封閉的國內市場。而在電動汽車和商用核電等一些行業,中國公司目前處於領先地位。
去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和在建的核電站數量都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在美國國會通過《芯片法案》做出回應之前,中國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了幾乎500億美元的補貼,以便趕上國際水平。中國尋求讓電動汽車和汽油動力汽車大舉占領全球市場。中國為半導體行業提供的補貼是美國同類支出的三倍。據谘詢公司麥肯錫的一項分析,中國政府在量子技術研發上花的錢比任何其他國家的政府都多出數十億美元。中國商飛(一家國有企業)生產銷售的C919客機有望在今年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噴氣式飛機之一,進一步加劇了空客和波音的困境。而據我的研究,中國的化學製品產量已達到全球產量的44%。
中國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它為了獲得影響力不惜賠錢,這樣的決定從正常的損益角度來看毫無意義。以LCD和OLED顯示器板麵行業為例(後者是對智能手機和電視生產至關重要的高清電子屏幕),2023年,中國最大的生產商京東方從政府獲得了超過公司利潤的補貼(約合5.32億美元)。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供應商能以20至23美元的價格銷售智能手機等產品使用的顯示器板麵,而競爭對手的售價是中國價格的兩倍多。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在2004年時幾乎不生產LCD顯示器,到2024年,其產量已經占到全球的72%。
美國政策製定者開始覺醒。曾在拜登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中國事務副主任的杜如鬆(Rush Doshi)給他2021年出版的書取名為《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秩序的大戰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美國參議院小企業和創業委員會的前主席、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馬可·盧比奧在他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總結,為了主導高價值工業部門,中國正在做比“打破規則”更多的事情。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麽盡管美國的政治高度極化,但國會仍設法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投資數十億美元支持美國的新半導體工廠建設。沒有什麽比令人恐懼的共同敵人更能促進團結。
但這些措施還不夠。美國必須在航空航天、生物製藥,以及機械製造等其他一係列行業中擴大競爭力,同時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核聚變等新興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與其全麵提高關稅,下屆政府不如向羅納德·裏根學習,通過談判,讓美元相對於我們貿易夥伴的貨幣大幅貶值,如果談判無效的話,財政部應該采取單邊措施壓低美元的價值。這將讓美國的出口產品更便宜,進口產品更貴,而不會有貿易報複的風險。國會還應該修訂美國貿易法,例如,在製定補救措施之前,不再要求美國公司提供外國的不公平貿易已對其造成損害的證據。
美國需要與盟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以對抗中國掠奪性的強權貿易做法,包括增加對外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需要利用其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的優勢,讓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這裏工作變得更容易。
美國應該尊重並珍視自由貿易的理想。但這不應讓我們無視當今世界已被最大的強權貿易國扭曲的嚴酷現實。解決方案不是去全球化或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依賴的太多行業,如航空航天、生物製藥、軟件和半導體,如果沒有全球市場就無法蓬勃發展。而美國也不應天真地懷著希望,如果美國結束貿易戰,自由貿易依然會盛行。中國在大範圍的先進行業占據主導地位之前不會結束本國的強權貿易政策。我們需要了解我們麵臨的對手,大膽地、有戰略地、迅速有效地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