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喜氣洋洋迎接新年之際,26
歲的趙露思被緊急送進醫院搶救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震驚全網。**
曾經那個在屏幕上愛笑愛鬧、充滿活力的她,眼神渙散地癱坐在輪椅上,被人扶著腦袋送往醫院的畫麵,讓無數粉絲揪心不已。而在後續公開的康複治療視頻中,她四肢不協調,行動嚴重受限,連走路、進食都得重新學習,這一巨大的反差更是令人唏噓。
此事一經曝光,便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各種猜測、爆料如雪花般紛至遝來。隨後,趙露思發長文回應,坦言 2019
年曾被打罵是真,抑鬱症纏身是真,如今軀體化需複健是真,和平解約遭遇天價解約費也是真。這一連串的
“真”,無情地撕開了她風光外表下的千瘡百孔,也讓大眾得以一窺娛樂圈背後不為人知的殘酷真相。而於正那句
“趙露思用自己的身體,給內娛的畸形審美上了一課”,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人們對於內娛審美現象的深入思考。
趙露思剛踏入演藝圈時,宛如一顆未經雕琢的璞玉,渾身上下散發著自然清新的氣息。她那圓圓的臉蛋,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滿滿的膠原蛋白,靈動勁兒仿佛能溢出屏幕。在《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她將陳芊芊的活潑俏皮、鬼馬機靈演繹得淋漓盡致。比如一場街頭鬥嘴的戲,她雙手叉腰,眼睛睜得圓溜溜的,小嘴叭叭地反擊,表情靈動多變,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古代女子形象瞬間立住了,觀眾們也因此被她深深吸引。在《哦!我的皇帝陛下》裏,洛菲菲這個跳脫的角色也被她詮釋得毫無違和感,搞笑扮醜、撒嬌賣萌信手拈來,一顰一笑極具感染力,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跟著她的情緒走。那時的她,演技雖青澀卻充滿生命力,“甜妹”
人設深入人心,成為了觀眾心中的 “白月光”。
然而,隨著娛樂圈競爭的日益激烈,輿論風向變得難以捉摸。不知何時起,網絡上開始出現對趙露思外貌的各種質疑聲,“臉大”“不夠精致” 等評價甚囂塵上,甚至有人嘲諷她是 “普女”。在這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下,趙露思似乎走上了一條 “求變” 之路。
她的臉逐漸發生了變化,曾經圓潤可愛的臉蛋變得尖削,下巴愈發小巧,蘋果肌卻異常高聳,麵部線條看似精致了,卻失去了那份自然靈動。出席活動時,生圖下的她臉部有時略顯浮腫,妝容也越發偏向網紅風格,厚重的眼影、誇張的修容,讓她在鏡頭前像個精致的洋娃娃,往昔的辨識度卻大打折扣。網友們紛紛質疑她整容,各種對比圖在網上瘋傳,盡管趙露思工作室多次發聲明、律師函,卻依舊難以平息爭議。
身材上的改變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曾經有點嬰兒肥、身材勻稱的她,為了迎合鏡頭前所謂的 “美感”,開始瘋狂節食減肥。路透照片中的她,瘦得令人心疼,手臂纖細如柴,鎖骨突出得能養魚,肋骨根根分明,尤其是那 “病態排骨胸”,更是引發了軒然大波。
一米六出頭的個子,體重據說竟隻有七八十斤,遠遠低於正常成年人的健康體重標準。過度減肥不僅讓她外形發生了巨大變化,身體也變得虛弱不堪,免疫力下降,拍戲時頻繁生病,最終導致了新年之際被送進醫院的揪心場景。
當下內娛,“白瘦幼” 審美如同霸道的洪流,裹挾著眾多明星前行。在這種單一審美標準下,白皙如雪的皮膚成為上鏡的 “標配”,瘦得弱不禁風才是鏡頭前的 “理想身材”,幼態的麵容,大眼睛、尖下巴、飽滿的蘋果肌,透著滿滿的少女感,仿佛隻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為了迎合這一標準,許多演員不惜對自己 “下狠手”。
女明星們為了美白,各種美白針、美白丸齊上陣,甚至不惜全身塗粉,隻為在紅毯上不被比下去。減肥更是家常便飯,節食到看見食物就反胃,瘋狂運動累到癱倒。有些原本身材勻稱、富有韻味的女星,硬是把自己餓成了 “排骨精”,肋骨根根分明,鎖骨能放下硬幣,手臂大腿細得像麻杆,還美其名曰 “自律”。
於正說 “娛樂圈是個大型遊戲場,不能太較真,太較真自己就輸了”,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戳中了娛樂圈的痛點。在大眾眼中,明星們總是光鮮亮麗,名利雙收,但背後的心酸隻有他們自己知道。於正點明,娛樂圈本應是一個讓大家盡情展現才華、享受表演樂趣的地方,就像遊樂場一樣,充滿歡樂與驚喜。
然而現實卻恰恰相反,它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殘酷的 “角鬥場”。明星們為了爭奪資源、搶占熱搜,彼此明爭暗鬥。為了在一部劇中出演主角,不惜動用各種人脈關係,打壓對手;為了在紅毯上豔壓群芳,在造型、禮服上花費天價,還得提前節食減肥,就怕被媒體拍出一絲贅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漸漸迷失了自我,把工作當成了負擔,把名利當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標,卻忘了當初踏入演藝圈時對表演那份純粹的熱愛。趙露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拚命接戲、趕通告,身體發出警報也不敢停歇,生怕一停下來就被遺忘,最終累倒在工作的 “戰場” 上,這無疑是娛樂圈現狀的一個悲哀縮影。
於正肯定了趙露思不拘泥於 “完美” 標準的成功,認為她的走紅源於展現出的真實與親切感。早期趙露思在社交媒體分享日常,那些搞笑、搞怪的視頻,以及和朋友吃飯的普通畫麵,讓觀眾看到了一個鄰家女孩的模樣,與那些時刻保持精致、遙不可及的明星形成鮮明對比,這份真實瞬間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贏得了大批粉絲的心。
反觀當下內娛,畸形審美大行其道,於正的發聲無疑是對這種不良風氣的有力批判。他呼籲審美應回歸真實與多元,讓演員們展現出自身獨特的個性魅力。美不該隻有一種固定模式,不是隻有 “白瘦幼” 才叫美,健康活力的小麥膚色、豐腴而自信的身材、成熟有韻味的麵容,同樣能散發迷人光彩。隻有當娛樂圈摒棄單一審美,接納多元之美,才能讓藝術創作更加豐富多彩,讓觀眾看到更多有血有肉、各具特色的演員形象,而非千篇一律的 “複製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