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血200億,阿裏鬆了一口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繼虧損93億元甩掉銀泰百貨之後,阿裏又巨虧372億港元,清倉了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阿裏曾經的新零售夢,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輸給時代”之外,還跟內部管理、戰略走向有關。好消息是,聚焦主航道下,兩筆交易阿裏回血近200億元,終於鬆了一口氣。

01、阿裏又虧了372億

新年一開始,大潤發在門店掀起的低價風暴還未結束,自己又成為行業低價股權轉讓案的主角。這個曾連續19年不關店的“超市之王”,被大股東阿裏巴巴低價賣掉了。

2025年1月1日,阿裏巴巴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每股1.75港元的價格,向德弘資本出售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權,合計占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的78.7%。買家德弘資本是一家注冊在杭州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由於阿裏賣出的價格,比高鑫零售2024年12月31日收盤價2.48港元/股低太多,1月2日,高鑫零售開盤就大跌,收盤跌幅超20%,每股報收1.98港元。1月3日,高鑫零售再度下跌,每股報收1.80港元。

阿裏賣高鑫零售賣得很艱難,由於價格一直談不攏,交易談了一年之久,最終選擇割肉止損。

“按照投入成本以及往年業績來看,去年阿裏本來要賣200億~300億港元,但意向資本跟阿裏反複拉扯,最終談至200億港元。”了解該起並購案的子瀟告訴《財經天下》。

阿裏想賣出高價,這無可厚非。畢竟,從2017年之後的三年時間,為了發展新零售戰略,阿裏兩次入股大潤發,共計投入504億港元。“意向資本認為阿裏價格出的太高,這一年多一直談不攏,沒想到2025年元旦就賣了,價格比預期的低不少。”對於最終的交易價格,子瀟始料未及。

不算這幾年阿裏的投入,僅算買入賣出價,在高鑫零售上,阿裏一把虧掉了372.62億港元。阿裏巨虧也要割肉,是因為要聚焦核心業務,提升股東回報。

子瀟告訴《財經天下》,甩賣也與高鑫零售的基本麵有關。在一些阿裏人士看來,收購高鑫零售,是阿裏工牌號碼大躍進的開始。即便這兩年經過幾輪人員優化,截至2024年上半年,高鑫零售仍有85778人。

自2017年阿裏接手後,高鑫零售不穩定的業績,也令阿裏備受困擾。以2024年第三季度為例,阿裏的所有其他營收470.23億元,同比下降7%,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87%。財報稱,主要是供應鏈業務規模縮小,以及客單價減少導致的高鑫零售收入下降所致。

割肉甩賣高鑫零售,還與阿裏加速處置非核心資產有關。2024年12月17日,阿裏就以74億元將其所持全部銀泰股權,賣給了雅戈爾集團,一買一賣虧了93億元。與銀泰百貨不同的是,阿裏為大潤發找來的接盤方德弘資本,是橫跨多個領域的投資企業。

這家公司大有來頭,其董事長為國內PE大佬、知名女星陳好老公劉海峰。從公開信息來看,德弘資本的大部分核心成員,是劉海峰在美國投資金融機構KKR,以及美國電腦科技公司MS的老同事。德弘資本關注的板塊,為消費、醫療、農業、工業等。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德弘資本扶植了平安保險、蒙牛乳業、青島海爾、聖農發展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這家投資企業為什麽會看中大潤發?答案不言而喻。盡管此前一直風雨飄搖,但經過低價策略等戰略調整,大潤發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了盈利。

這符合德弘資本並購投資的要求,即具有“穩健的、長期的、可預見的現金流”。其次,大潤發並不是早期的企業,它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其商業模式已經得到長期驗證。

“對德弘資本來說,這樣的標的更容易獲得高比例的並購貸款,而不是出於燒錢或通過大量現金投入才能實現增長。”基金經理張鑫告訴《財經天下》。

於高鑫零售而言,這是它第二次“出嫁”了。第一次,是迎來絕對大股東阿裏的2020年。當年12月的大潤發年會現場,高鑫零售創始人黃明端對所有員工高呼:“我們成為阿裏一分子,大家開不開心?”大家齊喊“開心”作為回應。

這一次,阿裏發布轉讓高鑫零售公告後不久,高鑫零售CEO沈輝也在當日18:00左右,發布了一封《致大潤發全體員工的信》。

在信中,沈輝表示,公司與阿裏的合作不會中斷,公司整體經營決策、戰略方向、核心管理層穩定且基本保持不變。德弘核心團隊曾經主導過很多國內頭部消費及零售領域投資項目,其長期看好公司發展。

02、到底是誰辜負了誰?

隨著阿裏割肉甩賣大潤發,昔日“超市之王”的衰落之謎,又被網友熱議了起來。

說到衰落的原因,很多人會提及兩點,一是“輸給了時代”——即時零售的強勢碾壓;二是作為絕對大股東的阿裏,其戰略方向與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多名大潤發員工曾告訴《財經天下》,總部經常輕飄飄的一個郵件,底下的員工就忙壞了;總部經常不按實際情況去調整,各個門店的情況不一樣,“小海哥(時任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在的時候出去巡店,被巡的門店都得提前一個月開始整改裝修,其他門店還得支援不少人”。

阿裏前員工宋科對此習以為常。阿裏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即被投資的企業,派出去的一號位,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排在首位的,一定是能夠絕對執行阿裏戰略走向的人。“哪怕這個人明知方向有所偏差,但也會堅定地執行到底。”宋科告訴《財經天下》。

更何況是新零售這個被自家老板馬雲寄予厚望的宏大命題。宋科還記得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意氣風發地發言:“未來沒有電子商務,隻有新零售。”“新零售是傳統零售和互聯網、現代物流、大數據的結合。”然而,彼時,新零售是一個開放式議題,馬雲也需要一邊摸索一邊思考。

對於阿裏旗下的諸多新零售企業管理層而言,他們一開始也不知道到底想要達成什麽,即便後來想清楚要達成戰略目標,但在消費大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他們“努力了最終卻還是失敗了”,比如林小海。

自2020年6月接任高鑫零售CEO後,林小海成為貫徹阿裏新零售戰略,推動高鑫零售與阿裏“全麵鏈接”的關鍵人物。在他的主導下,大潤發開啟“多業態全渠道發展”的轉型之路。

一是基於“購物+體驗+服務+社交”的用戶價值下,重構自有大賣場,進行數字化改造;二是布局新零售業態,發展中型超市“中潤發”和小型超市“小潤發”。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接入阿裏的大潤發,技術用了、資源共享了,卻未能在重構和數字化轉型中,獲得滿意的增長。

究其原因,除前麵提到的受內部管理、時代大背景的影響,還與阿裏的一些戰略走向有關。比如阿裏在新零售領域布局太廣泛了,包括收購銀泰商業、高鑫零售等實體零售巨頭,以及自建盒馬鮮生等,但各業務板塊之間未能實現有效的資源整合和協同效應,導致資源太分散了。

除此之外,大潤發前員工王思告訴《財經天下》,非阿裏係的大潤發員工,也不是沒有責任。阿裏係派到大潤發的人是高層,通常不會到下沉部門。也因此,在大潤發有不少老員工,“都是熬職稱上來的,工作職責沒什麽變化。”

在這些老員工心中,他們在大潤發揮灑了青春和熱血,興奮過、失意過,已經和這家公司緊密融在一起。他們自己可以說大潤發不好,但不喜歡聽外人說。誰要是說創始人黃明端的壞話,或者說直呼其名“那都是一種不尊敬,他們也會站出來批評。”王思對此記憶猶新。

對需要補充新鮮血液的大潤發來說,年輕人的加入必不可少。但在老員工居多的部門中,“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沒人走你就不能升職。長此以往你也學不到東西。”王思坦言,很多人心灰意冷,要麽躺平要麽離開了。

硬幣的另一麵,還有張鑫的一些看法,他認為:“如果不是阿裏,大潤發有可能撐不到現在。”畢竟,這幾年,大部分商超都在收縮,一些區域性商超更是消失了。

也正是受行業大環境、高鑫零售業績不穩的影響,疊加聚焦核心主業的戰略走向,阿裏自去年開始便一步步地,與大潤發切割直至現在完全放手,倒是創始人黃明端一直在牌桌上。這些年,他一直擔任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

在阿裏係高管林小海辭任公司CEO後,從高鑫零售內部成長起來的沈輝接過了權杖。在日常運營和業務執行等方麵,沈輝需向黃明端領導的董事會匯報工作。2024年上半年,在沈輝的帶領下,高鑫零售通過業務調整與創新、成本控製與優化等舉措,實現扭虧為盈。

時至今日,隨著阿裏退出資本入局,在新零售這張牌桌上,各方的命運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03、德弘資本想盤活沒那麽容易

盡管沈輝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提到,公司整體經營決策、戰略方向、核心管理層穩定且基本保持不變,但從私募股權的投資風格來看,事情或許沒有他想象中的簡單。

在張鑫看來,在並購公司之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通常有多種做法。它可以將資源進行“強強聯合”,也可以通過投後管理“化腐朽為神奇”,“還可以賺估值、杠杆,以及匯率、利率的錢,或是進行分拆、創造新價值點等操作。”

這意味著,德弘資本成為絕對大股東後,大潤發的未來有一些不確定性。“不過,投後管理的可能性最大。”張鑫向《財經天下》分析。正如沈輝在公開信中所言,德弘資本核心團隊曾經主導過很多國內頭部消費,以及零售領域投資項目,其長期看好高鑫零售發展。

劃重點的是“長期”二字,這也是德弘資本的投資風格:不是賺快錢,而是跨周期的穩定回報。為此,德弘資本形成了一套投後管理方法論:為保證對企業有足夠的治理權力,真正深入到企業的發展進程中去。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德弘資本董事總經理王瑋曾提到:“如果公司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我們也要具備這樣的魄力和能力,自己‘跳進去’做管理,直到公司再次走上正軌。”

比如德弘資本成為通化東寶藥業的二股東後,便與原有管理團隊進行合作,通過產品研發、國際市場、建立渠道等層麵,將家族企業轉變為現代管理企業。也因此,目前的情況對大潤發來說,喜憂參半。

令人值得高興的是,2024年上半年扭虧為盈的高鑫零售,還擁有34%的自有物業,這在行業內算是很高的水平。不僅如此,在業內看來,大潤發也是個不錯的標的,其在下沉市場的門店,多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臨街門店。

這意味著,受到德弘資本青睞的大潤發,未來有較強的可塑造性。至少,比一些同行要好太多。畢竟,還有很多傳統商超,仍處在角落裏“溫水煮青蛙”。不過,在當前大趨勢下,大潤發也麵臨著一些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2723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超市零售額同比增長2.6%。由此可見,在當下的大環境中,大潤發也麵臨著增長壓力。“德弘資本如果全麵深入跟進企業,大潤發的管理層有可能迎來洗牌。”張鑫認為。

而作為上市公司的高鑫零售,在阿裏官宣其被賣後的第一天,以及第二天股價連續下跌。張鑫坦言,高鑫零售現在的總市值為171億港元,這跟巔峰時期的1000億港元相距甚遠。“從這個層麵來看,德弘資本想要‘化腐朽為神奇’,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對這起並購案中的另一個主角阿裏來說,它在割肉大潤發後的確又鬆了一口氣,但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真相是:大潤發的被賣,預示阿裏的新零售夢,進一步破碎了。《財經天下》算了一筆賬,單單在銀泰百貨、大潤發這兩家企業上,阿裏就虧了472億港元。

清倉銀泰百貨、高鑫零售,對阿裏也有其他一些影響。眾所周知,阿裏幾乎全資持股這兩家公司,也因此它們的業績是並表在內的。2023年,銀泰百貨、高鑫零售的營收,分別為315億元、836.62億元。如今,隨著兩家公司離場阿裏新零售,“2025財報可能出現營收負增長,阿裏或需要用一年時間來消化。”張鑫向《財經天下》分析。

需要時間來驗證的,還有阿裏線下實體新零售僅剩的“獨苗”盒馬鮮生。在過去幾年,連續砍了自己多刀的盒馬,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這也使得“盒馬也要被阿裏出售”的市場傳聞多次出現。

好消息是盒馬的賺錢能力在提升。2024年12月31日,盒馬CEO嚴筱磊發布的內部信顯示,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據此,張鑫認為,阿裏目前賣掉盒馬的可能性不太大。

在張鑫看來,相較於大潤發、銀泰百貨後期並購而來,盒馬是阿裏自己孵化的,相當於親兒子,“跟其他業務也有協同效應。並且,盒馬會員店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和山姆過招的超市”。

好戲已經開始入場,就看主角的命運走向了。比如阿裏和馬雲,未來,他們破碎的新零售夢能否重拾?得看盒馬這棵新零售“獨苗”,是否能夠持續證明自己了。

查看評論(0)